張慶超
摘要:隨著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許多企業紛紛準備上市,而國家關于企業的上市政策也是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嚴格的實質性審核,各大企業也是在上市前對財務進行梳理和規范,主要介紹了企業上市前的一些財務規范工作,以期對企業的上市工作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企業上市;財務規范;財務管理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各大企業的經濟規模逐步壯大起來,為企業的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在企業上市前,國家需要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相應審核,以便降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本文論述了公司上市前的幾點財務規范,以便對企業的上市工作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公司上市之前財務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原則
(一)基本要求
公司上市之前,針對財務管控有三點要求:①主體資格;②單獨性;③規范運行。
主體資格主要指企業屬于依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合法存續正常經營3年以上,發行人的注冊資本已經全部繳足到位,并經具有資質的會計事務所審核,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股權清晰。單獨性主要指需要發起人具備完善的業務體制,以及直面市場的單獨運營實力,具有獨立的管理體系和配套設施,獨立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和核算,做到資產獨立、人員獨立、財務獨立、機構獨立、業務獨立。規范運行要求是指:依法制定完善的股東會議、董事會、監事會、單獨董事以及董事會秘書體系,并分配專業的員工,且可以依法履行責任;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者(簡稱:董監高)知悉其法定義務、職責,具備一定的任職資格;內控機制完善并有效實施,明確對外擔保的審批權限和審議程序,企業財務報告真實可靠。
(二)企業上市前的財務管理原則
企業上市前要充分考慮相關的財務管理原則,是保證企業上市的重點。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要充分考慮到財務連續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問題,確保財務管理的合法性;
2.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符合會計法規,會計核算計量遵從企業會計相關準則要求;
3.企業上市前能夠保證獨立的運營模式,確保相關資金、財務、人員的獨立;
4.企業盈利能力良好,主要核心產品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5.財務管理清晰,能夠有效的進行內控資金控制,資金獨立;
6.內部控制系統有效運行,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準確。
二、企業上市前的財務規劃
(一)會計集中核算
企業在上市前,應依靠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對企業的財務框架、策略和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會計集中核算,解決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會計信息和會計控制過程中的一些風險問題,實現財務管理過程中的財務數據信息化、標準化,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實時交換和集中管理,企業集團應根據內部控制的相關要求,梳理財務管理的相關流程,在不同的組織中設置不同的控制點和控制目標,將企業的全部財務信息實現數字化存儲,為實時的財務管理工作及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信息支持。達到一定規模的,會計實行財務共享模式,將業務系統財務信息系統打通,實現業財一體化,為企業上市提供信息化支撐。
(二)財務風險管理
在企業上市前,應該充分分析企業面對的內外部各種財務風險,將風險點識別并逐步解決。主要的財務風險有:貨幣資金運營風險管理,加強企業各項貨幣資金的管控,嚴格按照公司資金管理制度對關鍵資金崗位、關鍵貨幣資金進行管理,確保貨幣資金安全。加強企業存貨、固定資產等各項有形資產的管理、盤點,及時識別存在的減值風險,做到賬實相符。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要對投資項目的財務風險進行科學專業的評價,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審核和審議,將財務投資風險控制在最低。對企業融資行為財務風險進行合理控制,在正常判斷融資風險的同時,動態把控公司融資活動的財務風險。
(三)公司會計政策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企業上市的一條基本原則和要求。企業要根據會計準則,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經營模式,參考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選擇企業適用的具體會計政策。會計政策確定后,要確保會計政策的合理性、一貫性。企業在會計政策使用當中通常會產生兩種傾向:其一,應用不當和錯誤;其二,隨意調整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應用不當或是錯誤,比如:收入的確定方法不準確、資產降值損失計提折舊不標準、長期投資收入確認不合理、合并報表特殊內容處理不善等;隨意調整會計制度,比如:隨意調整固定資產折舊時間,隨意調整壞賬計提占比,隨意調整收益方法,隨意調整存貨費用結轉方式等。
(四)選擇股權分置最大化
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影響著股權分置的改革進程,股市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改革,現有股東的分配格局造成上市組織股東的利益出現明顯改變,上市單位將會再次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公司的價值也會因為財務管理制度的改革造成股東財富的巨大改變。股改前,股東的利益很少受公司流通股的影響,股東的權益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因此,上市前,企業各個階層應該分層協作,明確具體目標的同時,將目標分解,各個部門間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負責人明確相關的目標和時間表,各部門在部門主管的領導下通過簡捷有效的方法進行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平衡,促進各部門的協調發展。
(五)加強財務報表分析查找不足
公司上市前,要結合公司的發展情況制定公司中的財務報表,精準體現企業的具體狀況,促使企業可以結合內部報表對各個部門進行管理、調整,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集團內部可以根據企業內部的財務報表了解集團的實際財務狀況。同時注意會計政策是否得到有效執行,保持內部財務報表與外部報告的一致性。
(六)清收企業上市前的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是企業上市財務審核中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企業上市前,應該明確收賬管理中的債權責任,明確劃分責任范圍,客戶欠款在相關責任人未能收賬完全時,相關責任人不能離開相關的工作崗位,同時相關責任人也應該明確自己的職權范圍,違反相關規定時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并承擔相應的后果,明確規定應收賬款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加強管理監督部門的監督管理工作,防止管理不到位現象的發生造成企業資產流失。
(七)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主板與創業板上市管理模式都詳細規定了發行主體的內控機制。需要注意的是,2010年4月《公司內控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與《企業內控評估指引》及其《企業內控審查指引》出臺,從2011年1月1日開始,在境內外同步上市的企業實施,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在上海、深圳等地方的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企業實施,擇機于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企業實施。所以,公司上市前要根據各項要求,制定完善的內控機制并貫徹落實,內控系統有效運行,確保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有效的內部控制。另外,企業在上市前還應加強內部審計、稅務管理,促進企業財務規范運行。
三、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在上市前應根據自身實際的財務狀況及時調整,來適應市場的發展需要。企業上市過程中,應該重視企業上市前的財務規范,充分理解財務規范的要求,認識其重要性,避免企業上市后的財務造假現象,提高企業的規范運作,促進企業上市后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麗萍,肖彥.整體上市財務效應研究——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 (11):47-49
[2]徐青.全球成功創業板上市條件分析及經驗借鑒[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01):21-25..
[3]邢瀟方.分拆上市的財務效益[J].現代經濟信息,2010 (19):130.
[4]韓鳳晶,杜江.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透明度現狀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06):90-91.
[5]李東巖.試論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5 (04):95-96.
[6]劉毓君.淺談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J].山西財稅,2004 (10):30.
[7]劉彤.淺析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及原則[J].財會研究,1994 (11):23-24..
[8]薛飛,肖培玉.淺議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J].特區經濟,2004 (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