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民族音樂是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和傳播的,體現了人民群眾生產的音樂和歌曲。介紹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分類與特點,包括民族器樂音樂、民族舞蹈音樂、民族歌曲、民族戲曲音樂和民族說唱音樂等不同方面的中國民族音樂,具有五音模式。分析了民族音樂演唱中的發聲特征,氣口的轉換必須具有合理的特性,氣息的轉換需要完全靈活,調節功能應用于共鳴腔體。論述了民族音樂的演唱技巧,要注意演唱中的共鳴技巧、語言的技巧,調整呼吸,注意發音吐字,確保語言是真實的,符合相關民族歌曲的特征,并對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具有獨特的演唱風格,增強發音的力量,保證發音的速度和力度。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014-02
【本文著錄格式】袁玥.淺談民族音樂演唱技巧[J].北方音樂,2020,04(07):14-15.
一、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
中國民族音樂是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和傳播的,體現了人民群眾生產的音樂和歌曲。從狹義上講,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音樂是一種在中國大陸世代相傳可以反映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的色民族音樂。從廣義上講,中國民族音樂是具有五音性的所有音樂的總和。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創造了許多優秀的在世界音樂中也很重要的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形成了民族音樂文化體系。因此,如果想了解反映社會生活、思想感情和人民意志的藝術的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歷史價值和地位,不僅要聽唱一些由中國各族人民創造的民族歌曲傳統音樂,還要從歷史、民族和地區的角度來深刻理解植根于中國土壤的中國民族音樂,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中國民族音樂的特征。
二、中國民族音樂分類與特點
(一)中國民族音樂的類型
關于民族聲樂的概念,中國民族聲樂是一個還沒有達成統一理解或共識的通稱和解釋。那么更好地促進聲樂產業盡快達成共識的民族聲樂藝術的審美特征如何從根本上理解?首先要對民族聲樂的當前類型有清晰的劃分和理解,即分為傳統民歌的演唱方式、傳統戲曲和民族戲曲的演唱方法、當代新民族歌唱等三種演唱形式和方法。[1]傳統民歌的演唱方式不是專業的音樂創作和處理方法,而是指根據當地方言和各個地區的方言的語音世代傳承而形成的民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與民歌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傳統戲曲和民族戲曲的演唱方法。這種兩者均源于各自的地域文化和語言特點的歌唱方法在表演形式,歌唱作品和歌手的專業化程度打破了方言的邊界,具有很高的水準,由于各種地方戲曲的人流頻繁和藝術交流,使其歌唱方法更加專業和規范,尤其是當地戲曲許多戲曲,例如起源于秦戲、昆劇、回劇和漢劇結合的京劇,歌劇的演唱方法更加普遍和全面。一直受到西方文化強烈沖擊的當代新民族歌唱的聲樂藝術,在上個世紀的發展中尤其是在最近的幾十年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越來越接受西方美聲唱法審美觀念的演唱方法,與以前提到的唱歌方法相比,或與任何其他先前的國家唱歌方法之間的最大區別是,與各個地區的方言發音關系最少,更加西化且更具系統性和規范性以至于最能代表民族聲樂的未來發展方向。這種唱歌方法是研究工作的重點。
分析民族聲樂美學特征的基礎和前提是基于西方美聲唱法或美聲唱法的審美觀念和對民族聲樂概念和美學特征的清晰理解。同時還必須意識到在全球融合的背景下,目前對民族聲樂的分析標準和方法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參考意義。沒有任何藝術可以孤立存在,為了使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有更大的進步和發展,唯一對民族聲樂產生深遠影響的世界上西方美聲唱法藝術必須有基于民族文化的全球發展視野去看待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更具前瞻性、更實際的價值研究工作。
(二)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
包括民族器樂音樂、民族舞蹈音樂、民族歌曲、民族戲曲音樂和民族說唱音樂等不同方面的中國民族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舞蹈,詩歌和其他姊妹藝術息息相關,具有五音模式是中國民族音樂的基礎等特點。旋律的表現力從音樂的構成和音樂的表現形式上看在中國民族音樂中尤為重要。
三、民族音樂演唱中的發聲特征分析
(一)氣口的轉換必須具有合理的特性
所有需要呼吸的部分在民族音樂演唱的過程中都可以稱為形成不同的狀態與歌曲的節奏和音調的“氣口”。例如根據民族音樂的基本特征,打火機節奏的國歌其孔可分為小呼吸口和中期嘴,而慢的氣口需要按照和諧以及所有合理的技術等調整原則使呼吸口的具體應用有所調整,以較慢的節奏和音調出現。呼吸變化屬于一種次要創造,為確保民族音樂的演唱預期的藝術特色效果能夠表現出,演者應在音樂演唱中不斷實現呼吸變化,包括偷一口氣呼吸變化。
(二)氣息的轉換需要完全靈活
與流行音樂相比,主要由藏族和蒙古族組成的民族音樂具有能穩定自己的呼吸且具有呼吸轉換的特征絕對難度,而只有演唱民族音樂時,他們以愿望的形式熟練地控制自己的聲帶,并在不同的節奏變化下調節聲音狀態,才能使人聲表演具有藝術性以,確保整個演奏過程是完整的。[2]因此在民族音樂的呼吸中,聲音和語言要實現高度和諧的狀態,比較熟練的歌手需要適當調整自己的音質以使其更適合歌曲的狀態。為展現民族音樂的藝術特色,吸氣、呼氣和顫抖之類的聲音需要與不同的本地語言相對應,需要把重點放在賦予其完整民族音樂色彩的民族風味語言的發音特點上。
(三)調節功能應用于共鳴腔體
大多數有嚴格故事背景的民族音樂需要歌手在演奏過程中高度突出聲音和情感的轉換特征。例如一個女人在葡萄架前想念她的愛人的故事——《吐魯番的葡萄熟了》。使用類似于美聲唱法的聲音技術來表達具有故事特征的音樂。應在整體音色上保持一致和呈現一種可親特征的歌手需要使用咽腔時,應還需要調整自己的發音,無論使用普通話還是民族方言,將整個共振模型的范圍保持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表演者都應以感性的聲音以及星點和神點滿足標準的要求,充分突出民族音樂的演唱特征。
四、民族音樂的演唱技巧
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相對完善的演唱體系的中國民族音樂的演唱技巧歷史悠久,演唱技巧豐富多樣。通過吐、存儲、下沉、存儲、釋放、暫停和噴等呼吸的靈活運用,傳統的民族音樂演唱形成了一種在呼吸方面非常深刻且具有深遠啟發性的使用呼吸來充分存儲呼吸的唱歌方法和唱歌技巧。
(一)演唱中的共鳴技巧
應著重于腔之間聯系的歌手需要在日常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共鳴能力的訓練,以在民族聲樂藝術演唱過程中產生共鳴,通過可以進一步優化歌手聲音的共振訓練,可以幫助歌手時刻掌握自己的嘴,頭腔與胸腔之間的共振,頭腔與胸腔之間的共振狀態,在音色轉換過程中平穩地進行演奏,以確保聽眾也能感受到演唱過程中一定的共鳴效果。[3]當歌手進行貝斯演唱時,歌手在唱歌過程中將使用胸腔進行共鳴演唱,所表達歌曲的聲音色深而有力。通常相互聯系在一起。使用的區域是嘴巴進行中英文演唱的歌手會發出更自然的聲音,可以幫助歌手演唱。使用頭腔共鳴的歌手在高音唱歌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腔是使歌手的音調更高的頭腔,通過在不同音色和風格上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的共鳴技術,不會產生刺耳的感覺,還可以使聽眾更清楚地感受到歌手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所使用的腔體是不同的,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歌手使用的腔體不同,演唱民族歌曲的音調也不同。因此,要完美表達民族音樂作品,需要充分接觸唱歌過程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每個腔體的共鳴,表明整個民族音樂作品的表現如果沒有調動腔體,將導致不盡人意,使用引起聽眾共鳴的共鳴可以使歌手的聲音和音色更加自然流暢。
(二)演唱過程中語言的技巧
發揮自己對作品感受的歌手在表演對語言表達的要求比較高的聲樂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將唱歌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和音樂旋律充分地聯系在一起,當歌手想要演唱激烈的歌曲時,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和語言藝術、語言能力會在要求歌手清晰地表達時得到發展。這也可以說明,當他們演唱輕快的民族歌曲時,民族聲樂演唱需要他們增強發音的力量,保證發音的速度和力度。[4]當他們演唱抒情歌曲時,他們需要增強發音的柔和度。在表演民族歌曲時,應確保語言是真實的,并符合相關民族歌曲的特征。
(三)演唱過程中的其他基本演唱技巧
1.調整呼吸
在唱或訓練一些民歌時,為了在呼氣和吸氣時充分鍛煉肌肉,唱歌的基礎和動力——良好的呼吸支持應進行嚴格的呼吸訓練。例如,不建議將支點拉得太低,并且當后腰肌肉使用空氣時,不宜使坐下力過強,以確保歌聲柔和,透明,集中。
2.注意發音吐字
歌唱藝術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將聲音和音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現完美的統一并傳達情感。一種基于語音藝術的唱歌的基礎是語言,無論何時何地,非常重視唱歌和聲樂訓練中的發音是全世界直接受到語音的影響和限制的音樂家的特點。由產生人類語言的聲母的器官決定的發音在唱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咬字和吐字。從聲音共鳴和發聲的角度來看,將一個單詞的聲母通過五聲子的一部分咬成不同的聲音而形成發音。發音是通過漢字具有大前音,近前音和水平音的特征和發音規則使民族歌唱更加特別。因此,咬字吐字是民族音樂演唱的一項重要技能。
3.獨特的演唱風格
委婉、深刻、活躍的歌唱風格在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的地方是歌曲藝術風格和歌唱風格的高度完美體現。由于各地不同的風俗和歌唱內容因而形成了熱情、幽默、奔放、甜美而動人的與歌唱風格融為一體的歌唱作品。為了掌握民族歌唱作品的歌唱方法和風格,只有了解原創作品的風格,并對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感悟。
參考文獻
[1]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2]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0.
[3]趙楠.淺談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技巧、語言和風格[J].內蒙古藝術,2011(1):20-22.
[4]王小明.淺談民族聲樂中咬字與吐字對情感表達的意義[J].黃河之聲,2007(10):30-31.
作者簡介:袁玥(1988—),女,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助教,四川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