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然
摘要:新政府會計制度于2019年1月1號正式在我國與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或者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開始實行,使得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改變。本文主要從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概述出發,探究現階段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狀況,提出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全面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會計核算;新政府會計制度;途徑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概述
新政府會計制度最早于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7}25號)正式出臺,重新構建了新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和模式,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現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并在一定程度上又相互銜接。其中“適度分離”表現在同一個財務會計核算系統中,包含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將單位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凈資產都歸入財務會計核算功能模塊中,而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預算都歸為預算會計核算功能模塊中。同時,這兩個會計核算的基礎也發生了改變,財務會計核算主要是“權責發生制”;而預算會計核算是“收付實現制”,并對其核算基礎也做了相應的規定。出現兩種不同類型的會計核算模塊,隨之也出現了兩種報告形式,財務會計核算對應的是財務報告,而預算會計核算對應的就是決算報告。
“相互銜接”主要體現在“平行記賬”上,事業單位中對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既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又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而其他業務則只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即可。與此同時,財務報表與決算報表之間存在著勾稽關系,財務報表需要通過預算編制中“本期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2]。
二、現階段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難以建立起科學化的會計信息系統
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普遍存在著差異,信息化程度高低不一,相關的信息化體系還不夠完善,缺乏獨立的信息化管理組織機構,在數據信息更新、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這樣很難保障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加上事業單位自身對會計信息化建設認識不到位,這也會加大財務會計信息的傳遞、對接、整合等方面的難度,影響著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效率。
(二)新舊會計制度存在差異,阻礙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推進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事業單位都具備各自行業相配套的會計制度,并有各自行業會計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在核算內容、制度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同,這樣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加之財務人員與核算人員的缺乏,很難快速有效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推進。
三、新時期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加快財務管理軟件更新,搭建信息化的財務管理平臺
會計信息化建設最關鍵的一項任務,就是搭建信息化的會計管理系統,會計信息化建設相關人員要樹立全局意識,以國家基本利益為根本,在實際搭建信息化平臺時,要求非相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平臺進行操作。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際需求,引入先進的財務軟件,如云計算、大數據、ERP等,將其納入到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系統中,這樣不僅可以便捷財務對賬工作,而且還能直接將電子賬單直接錄入到財務管理系統中,系統會自動進行歸集整理,提高財務數據處理的效率和質量。云計算管理軟件在數據處理時,都是實時對相應的發生額進行處理,一旦發生錯誤,借助“反向分錄”方法,即可快速進行問題糾正和完善。同時,在搭建會計信息化系統時,要從單位的預算申請、預算指標下達、授權支付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加強本單位財務管理系統與銀行系統平臺的對接,不斷提高本單位的資金支付效率。此外,要在財務管理系統中安裝相應的殺毒軟件,避免和降低病毒入侵風險,對于相對比較重要的數據信息,一定要實行單獨管理,在不必要情況下,盡量不要聯網,確保其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二)按照會計核算功能差異,明確本單位的會計核算科目
“平行記賬”是新政府會計制度最顯著的一個特征,通過雙重“會計核算”方式,來增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效率,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事業單位要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從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大功能模塊進行考慮,結合這兩大功能模塊的基本要素,設置出相應的會計核算科目,并在事業單位內部各項資金之間形成勾稽關系,這樣有利于快速有效的提取“雙報告”所需的會計信息。兩套會計核算代碼在級別、類別等方面會存在著差異,同時它們之間也有著關聯性。例如,事業單位可以在同一個會計核算科目體系中,設置三個不同層級的收支會計核算科目模塊,按照其會計核算功能的不同,劃分為類款項、政府預算會計項目、部門預算會計項目,根據層級順序,設置相對應的會計核算科目,事業單位就可以通過分層次查詢科目余額表,準確查詢到對應功能科目、政府預算科目、部門預算科目的預算支出執行的基本情況,從而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和效率[3]。
(三)根據財務信息化管理需求,增添會計的輔助核算信息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會計信息化建設已是勢在必行,會計輔助核算逐漸成為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模塊,能夠為單位管理層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信息,提升單位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根據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要在財務信息系統中納入會計輔助核算功能模塊,事業單位要強化財政資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管理,明確其政府會計科目與部門預算會計科目的預算指標,基層單位就要在財務信息系統中增加財政資金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的輔助核算模塊,這樣才能確保各項資金數據的統一性,指標的一致性[3]。加強項目資金的專項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專款專用”,基層事業單位可以在專項資金管理中增設相應的輔助核算模塊,設置相應的專項核算類別,細化核算項目,并制定配套的會計報表,這樣可以直觀清晰的了解到項目凈費用的使用明細,提高專項資金管理的效率。結合應收應付款的實際情況,設置相對應的本單位資金往來的輔助核算模塊,確保會計核算數據信息提取的實效性和可靠性,真正實現“權責發生制”。
(四)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強化單位會計報表編制工作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中明確指出,要編制兩套不同的會計報告,這樣不僅增加了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也加大了財務報表編制的難度。因此,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政府會計制度中“雙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在輔助核算功能模塊提供信息的前提下,按照相對應的會計核算科目進行會計報告編制,確保會計報告編制的科學性與真實性。權責發生制是財務報告編制的基礎和依據,準確提取相關財務信息,根據固定的報表格式,并添加附注,從而形成財務報表。而收付實現制是預算報表編制的依據和基礎,主要以提取單位預算會計信息為根本,根據固定格式,形成預算支出、預算結余、預算收入這三種類型的預算報表,借助會計輔助核算模塊的相關信息,并在報表中進行信息披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要在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上,引入和設置一些新的功能模塊,確保財務管理系統能夠滿足現階段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需求,將雙重“會計核算”模式嵌入到財務信息系統中,運用此系統能夠快速高效的提取到所需的會計信息,通過自主編制報表,從而達到“雙報告”的目的,自動生成兩套財務報表,確保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水平,從而推動事業單位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梁辰.新時期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有效路徑[J].納稅,2019,13 (03):144.
[2]王子民.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8 (25):96+98.
[3]韓曉竹.新政府會計制度試行中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納稅,2018,12 (3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