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風
一、家庭教育在“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中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在實現孩子“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
“全面發展”的教育是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構成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家庭教育指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言傳身教,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為什么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應從家庭教育做起?吳謝宇弒母案說明了這個道理。
吳謝宇,案發時是北大四年級高材生。他處心積慮、手段殘忍地弒母,犯案三年后才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捕。分析吳謝宇的成長經歷,他的家庭教育問題出在哪里呢?
第一,考試成績至上的家庭教育觀念。吳謝宇中考全校第一,高中階段一般情況下大考也是第一,被譽為“宇神”,北大自主招生,他考出全國第四的成績,在大學階段也常拿獎學金。成績優秀的評價在每個學段都與他相伴。然而,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人格的培養。吳謝宇在高中學校留宿時,母親似乎每晚都打電話問詢學習情況,卻很少關注其他方面,她一直以孩子的成績優異而自豪,卻認識不到孩子的品行教育和人格培養的重要性。
第二,“乖孩子”太壓抑。吳謝宇常年與母親生活在一起,聽媽媽的話,按母親的意愿去做事,受母親安靜生活習慣的影響,他與外界的交流不多,也學會了安靜地讀書與思考。他學習能力強,成績優秀,一直是懂事的“別人家的孩子”。為了維持這種完美,他保持著從不犯錯的狀態,也不會尋找正確的途徑去宣泄情緒。在表面之下,另一個隱藏的反叛的自我卻在悄悄形成;與母親的一場口角爭執,讓他把隱藏的自我徹底地暴露出來。
第三,原生家庭影響情感能力形成。吳謝宇父母因工作關系長期分居,吳隨母生活。父母性情習慣相左,一見面相處就會爭吵,但因面子仍保持著表面和睦的關系。生活在這種情感欠缺家庭的吳謝宇,自然難以形成健康的情感能力。
第四,學業上順風順水,心態上自視甚高,沒有經過失敗,也不會承認自己失敗。所以,在母親了解到他與性工作者相處的事件并極力阻止時,吳謝宇與母親不停地爭執,意見始終達不成一致。在長期壓抑下形成的另一個反叛的自我站了出來,在母親決不放手的情況下,他采取了極端的手段。
2.家庭教育在實現孩子“個性發展”中的重要性
這里的“個性發展”是指以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特長發展,如學科特長、體育、藝術、科技、演講主持等。個性發展教育是體現差異性的教育,是以人為本、挖掘潛能的教育。傳統的應試教育千人一面,使學生的潛能得不到正常發揮,個性得不到真正發展,而社會需要的人才應是各有所長的人才,特別是在某個領域具有創新性的人才。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在特長方面與眾不同、獨樹一幟,那他將是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一個自信自立的人。
二、父母怎樣實現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1.要擯棄攀比的習慣
攀比之心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父母對孩子成績的過度關注也大多出于攀比。然而,數學意義上的一分究竟有多重要?比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更重要嗎?比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更重要嗎?比自律和堅毅的品性更重要嗎?比身心健康發展更重要嗎?關注孩子成長與進步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價值取向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盡職盡責,以淡定的心態正確面對功利得失,以較高的境界和較大的格局為人處世,以陽光的心態照亮自己,也照亮孩子。以理性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與孩子多談人生、談文化、談文明、談健康、談科技、談藝術……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讓孩子對“全面發展”有正確的認識。如果父母只關注成績,孩子也就會誤認為考試分數就是一切,容易成為一個人格不健全心智不正常的人。
2.要肯定和激勵孩子
孩子本身存在著內部成長的需求,許多家長往往不善于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特性,而是按照自己自以為是的理想標準設計孩子的成長軌道。因為自己過于焦慮,將孩子的成長當成自己的信仰。我們應相信孩子的潛能,要善于發現他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長,不可操之過急、揠苗助長。當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并得到肯定后,就會覺得自己的存在很有意義,就會有成功感,獲取自信心,在這方面做出更進一步的努力。在夸獎、肯定孩子時,不能過于強調他的聰明,這樣會讓他覺得先天性的遺傳比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我們應當贊賞孩子的勇氣、認真、努力等等。在肯定和激勵孩子后,再協助他主動為自己設置下一個目標。
3.要引領和陪伴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進步,就要從自己追求進步開始。家長從孩子嬰幼兒時就做好表率,示范引領。不要誤以為安排好了孩子的衣食住行就等于盡到了責任,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如果真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會真正地、徹底地輸在起跑線上了。
父母陪伴引領孩子時,應注意哪些事呢?首先,與孩子一起廣泛地閱讀,增長見識,達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格局的提升。讀書人因內心豐富而充實、寧靜,讀書人的表情、神態、風度與不讀書的人大不相同。再如:不追著喂飯加衣、包攬一切家務,而是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閑時不躺在沙發上呈現慵懶狀態,而是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或競賽活動,增強孩子的體能和挑戰的勇氣;做事認真,決不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盡可能專注地做些帶點科技或藝術性的事情,讓孩子在旁邊幫忙、模仿,培養孩子的認真態度和探究精神;在孩子面前應面帶微笑,親切和善,表現得陽光開朗積極向上,而不能隨意發泄不良情緒,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和情商;父母可適當示弱,讓兒女在實踐活動中找到自信和存在感,并更加努力,以期有更好的表現;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鼓勵孩子擁有更多健康的愛好,讓孩子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釋放,從而實現孩子潛能與才華的全面綻放。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