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銘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國際原油貿易信用風險管理為核心,分析國際原油貿易的特征,明確國際原油貿易信用風險的來源,提出國際原油貿易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構建完善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規避信用風險,促進國際原油貿易企業的持續發展,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國際原油貿易;信用風險;風險管理;風險評估
在原油貿易行業發展中,信用風險就是客戶沒有履行貿易合同義務,由于沒有及時支付貨款而形成賣方經濟損失的概率,而國際原油貿易行業主要以信用銷售模式為主,貿易金額巨大,使得國際原油貿易企業需要面對信用風險,并及時應對。原油貿易主要以信用和合同為交易基礎,多數合同條款都會明確規定買方信用期限要支付貨款,若出現突發事件無法及時支付貨款,就會讓賣方面臨很大的信用風險,經濟損失較大,這就凸顯出國際原油貿易中信用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一、國際原油貿易特征分析
(一)交易金額巨大
國際原油貿易中,多數通過海運進行原油運輸,原油交易金額巨大,國際交易中的大船交易量大約在20HD萬桶左右,其交易金額至少為10億元,這么巨大的交易額意味著收款不容有失,賣方及時收回全部貨款十分重要,甚至可能會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
(二)油價波動大
在國際原油貿易中,主要根據國際油價來進行原油交易和結算,但是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政治因素、氣候因素和經濟因素等,這是導致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原油生產的上游企業會由于原油價格下跌而導致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后現金流就會減少,直接影響企業油田勘探和生產等作業。為了防止原油價格波動造成的交易損失,國際上會選擇背對背交易模式,利用套期保值交易實現對沖,以達到鎖定油價的目的。
(三)原油交易慣例獨特
在國際原油貿易中,原油貿易中一般以船上交貨方式為主,買方要承擔貨物運輸和保險,極少數也有采用cIF方式交易的情況,原油交易所規定的支付期為買房提油后的30天,基于信用交易的前提下,賣方需要承擔買方無法按時或是足額支付貨款式的信用風險,而構建完善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對于賣方來說十分必要。當前國際原油貿易市場逐漸公開化和透明化,若發生買家失信行為,信息馬上遍布整個市場,使得買方無法繼續在市場生存,盡管交易數額大,賣方也會為信用良好的買方提供授信額度,這就是原油貿易中的信用交易。
二、信用風險評估的主要方式
(一)客戶資信調查
在信用風險評估中,企業可以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包括新客戶資信調查、存續客戶資信調查等兩種方式,針對新客戶而言,必須有第三方機構進行客戶基本情況核實,了解新客戶的注冊信息、管理組織結構、訴訟信息和日常運行情況;而針對存續客戶而言,企業要重點調查客戶的交易信息、財務變動等情況,通過定期調查的方式,了解客戶交易記錄、違約付款記錄、信用訴訟記錄、倒閉合并情況等,保證獲得公正而客觀的信息。這些信息主要來源于工商部門、稅務部門、司法部門以及海關部門所披露的公開信息,同時也包括惠譽、穆迪或是標普等國際公認的信用評級機構披露的信息,或是市場信用監控機構上傳的征信報告。
(二)信用風險評估
在客戶信用風險評估中,主要以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結合為主要評估方式,在定性分析中,全面搜集和了解客戶股權關系、付款信息、訴訟記錄、經營現狀或是市場地位等,通過對公共信息的定性判斷,評價客戶信用等級。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定性分析模型,如6c評估模型中,包括品德與聲望、資格與能力、資金實力、擔保、經營環境、事業連續性等六個評價板塊,以此實現客戶信用等級評價。在定量分析中,主要以財務分析為主,分析客戶財務報表,對客戶盈利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結合違約概率模型,計算客戶破產概率,以此為依據,確定客戶的信用額度與信用期限。
三、構建國際原油貿易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一)實行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
在國際原油貿易中,為了控制信用風險的影響,企業要實行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對信用風險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進而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1.事前控制
在事前控制中,要設立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和銷售部分獨立開,安排專門業務人員,管理企業信用銷售與授信工作,保證企業可以及時收回賬款,降低信用風險的發生概率,及時將應收賬款轉換成現金流人。另一方面,要構建符合國際原油貿易情況的管理政策,包括信用風險管理原則、管理目標、管理流程和信用審批權限,明確各部門職責。同時,企業要構建符合原油產品交易特征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依托于5c理論,結合客戶交易信息,對資本情況、抵押擔保、經營環境、性格特征、償債能力等因素進行分類,提取代表性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配比權重,形成原油貿易信用風險評估模型。
2.事中控制
在事中控制中,選擇最佳的結算方式,以實現客戶信用風險轉移,利用信息系統進行交易監控和執行,企業要根據客戶資信等級制定針對性信用政策,轉移客戶信用風險。針對財務能力高的客戶,企業可以提供信用交易,即賣方給予買方提油日30天的付款期限,不需要額外擔保;針對財務能力一般的客戶,企業要提出銀行信用證、母公司擔保等交易條件,并附加額外銀行信用擔保,保障交易收款;針對財務能力弱的客戶,企業要對客戶進行信用風險評估,提供預付交易條件,甚至可以不予交易。
3.事后控制
在事后控制中,企業要保證應收賬款可以安全和足額的回收,在臨近款項回收期限時,企業要求銷售人員要和客戶溝通,提醒客戶付款時間,一旦發覺款項回收困難,要及時預警,構建完善的逾期賬款催收體系,及時記錄和匯報逾期款項,針對具體問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
(二)多種方法聯合,促進內外合作
在國際原油貿易中,要采用多種方法聯合的方式,促進內外多方進行合作,進而達到最佳的信用風險管理效果。
第一,和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加強合作,為了提高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要有完整的信息補充和深入的分析判斷,而如何及時獲取有效信息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難點。信息不對稱是信用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及時了解客戶信用狀態是企業信用風險防范的有效手段。對此,企業可以積極與國際信用評級單位合作,利用信用評級機構的信息搜集優勢和專業評估優勢,以便企業制定更為靈活的信用風險管控方式。
第二,拜訪交易客戶,通過對交易客戶的實地拜訪,直觀了解客戶經營環境、員工面貌以及內部管理現狀,在面對面溝通中了解情況且解決問題。除此之外,這種實地拜訪的方式可以和客戶保持長期密切的往來關系,有利于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也學習客戶的現金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效率,進而推動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第三,加強公共平臺利用,時刻關注公共平臺中對交易雙方的信息披露,讓企業可以及時獲取更多有用信息,并利用到信用風險評估和控制中,了解客戶風險,進而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第四,定期審查客戶資信。很多信用風險就發生在企業老客戶上,因為企業更多注重新客戶的信用風險管理和評估,常常忽視了老客戶風險審查,覺得和老客戶構建良好合作關系,不在關注其信用風險,導致老客戶欠款或是拖款的情況發生。對此,企業必須關注老客戶自資信審查,重視對老客戶的日常監管,并根據審計報告或是信用資料,分析評估老客戶信用風險,判斷風險程度,并根據審查結果調整信用政策,以保證國際原油貿易風險的可知性和可控性。
(三)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第三方監管
為了促進國際原油貿易的順利完成,海關總署要對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制度進行監管,預防和控制國際石油貿易風險。這就要求海關機構要完善市場監管相關法律法規,調查我國口岸試點情況,積極出臺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財新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實現有法可依。同時,海關要建設監管數據中心,根據鑒定業務數據來源與維護國家數據安全的要求,建設監管數據中心,保證海關監管數據安全,進而實現國家經濟安全的保障和維護。根據5G技術,建設口岸“智慧碼頭”,傳輸進口游輪的檢測結果采信機構工作圖片,實現作業現場的智慧監管,實行作業全程控制,進而提高采信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此外,海關實行審核責任制,科室領導隨機指派兩名監管人員,主要負責單證基礎數據和監管現場錄像對比,提高數據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檢測后第三方檢測機構和兩名監管人員都要現場簽字,及時上報不符合要求的單證,根據情況制定推出機制和懲罰機制,維護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