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清 周業付



摘要:本文通過構建“農戶+農聯組織十零售商+消費者”的農產品供應鏈聯盟模型,引入一個變量參數因子θ,利用斯坦伯格博弈驗證模型構建和優化農產品供應鏈網絡和運用shapley值法對模型的利益進行合理均衡的分配。最后,以興國縣地區姜產品的生產為研究數據,利用shapley值法對整個農產品供應鏈上的各個參與者進行利益分配,驗證本文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shapley值法
1.引言
農業經濟發展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重視農業是一種戰略清醒”。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抓好農業發展是現階段首要任務,特別是農業發展中農產品的流通問題和基層農產品供應鏈參與者的利益分配不均問題。這兩大問題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這也間接導致了我國農業發展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原因。2017年1月國家商務部和財務部發布的《關于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和2017年10月我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有效地為“農戶+農聯組織+零售商+消費者”農產品供應鏈聯盟模型的構建指明了方向。在2018年的兩會上,農業發展經濟專家提出“利益共享才能真正融合”的利益協調機制,才能積極的推動我國的城鄉統籌發展,說明優化農產品供應鏈和解決基層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已經得到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視。
2.文獻綜述
梁鵬,李江(2013)在研究基于shapley值法的農產品供應鏈聯盟利益分配機制中發現“農戶一農聯組織一零售商一消費者”是最佳供應鏈聯盟模式,有利可圖可促進聯盟的形成,通過shapley值進行內部收益分配則可維持整個農產品供應鏈聯盟的穩定運行。薛婷(2014)在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機制優化分析中提到針對農產品供應鏈利益分配存在的現實缺陷,結合農產品供應鏈運行面臨的風險,提出了基于風險修正因子的新的分配機制。周業付(2017)、楊伶俐(2018)。馬文斌、牛連峰等(2017)提出將正交投影法運用于技術創新聯盟的利益分配機制,即根據shapely值法、納什談判模型、簡化的MCRS法和最小核心法等四種利益分配方案對聯盟中各節點企業的權重系數,將四種分配方法得到的結果折中成一種綜合利益分配方案。
通過學者對農產品供應鏈和利益分配問題的研究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都對這兩個方面做出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為本文農產品供應鏈聯盟的構建提供了一定基礎。因此,探討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和利益分配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值得研究的。
3.shap ley值模型構建
Shapley值法是L.S.Shapley在1953年提出的一種解決博弈論問題的方法,該方法主要考慮了聯盟中各參與者的貢獻程度。下面先給出一般模型。
v(s)為聯盟的獲利,各參與者的獲利為咖φi(v)。上述的提法中實質上沒有什么限制,這樣我們總可以找到多個解。所以,必須有一些有關合理性的限制,在諒限制下,尋找合理的對策才是有意義的。Shapley給出了一組對策應滿足的公理,并證明了在這些公理下合作對策是唯一的。
根據表3-2,可得出姜產品供應鏈各參與成員利潤增加的百分比,當0=0時作為利潤的基準值,如表3所示:
從表3-2和表3-3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隨著利潤分配系數的增長,即從0=0到0=1,的利潤增加了300%,農聯組織的利潤減少了100%,農產品零售商的利潤減少100%,農產品供應鏈的總利潤增加了128.6%,其中農聯組織和農產品零售商增加的百分比相同。按shapley值法進行利潤分配后,農戶的利潤增加了75%,農聯組織的利潤增加了175%,農產品零售商的利潤增加了250%。農產品供應鏈的總利潤還是一樣,增加了128.6%。按shapley值法進行利潤分配后,三方在合作后的利潤都大于合作前的利潤。
6.對策及建議
6.1選擇合適的企業聯盟
在構建整個姜產品供應鏈聯盟中,應該選擇具有豐富的供應鏈運作經驗、較好的社會影響力、良好的物流服務網絡、擁有較強的信息化水平的企業作為姜產品供應鏈的核心盟主,要有一定的帶頭地位,能夠處理供應鏈上的一些突發事件,保持姜產品供應鏈的穩定。聯盟伙伴之間相互聯系而又相互獨立、進行溝通協調,通過資源整合及優勢互補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優勢。
6.2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機制
農產品供應鏈是在各成員彼此協作而形成的,通過這種相互協作,各成員可以盡最大努力實現自身的優勢,在為客戶供應滿意的農產品時,盡最大努力縮小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成本,盡可能地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的利潤。農產品供應鏈各成員在利潤分配時必須注重利潤合理化,通過合理化利潤分配,使得農產品供應鏈成員的積極性得以大大提升,彼此合作關系將得到長期維持。只有這樣,供應鏈的競爭力和盈利才得以提高,供應鏈才可以保持長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