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壽
應用數學是從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等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用于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數學。進入到二十世紀以后,應用數學在實踐活動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引發了教師們對應用數學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分析應用數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闡述應用數學對學生數學思維意識及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探求應用數學知識的來源
學生知識的最終形成源自于數學本身以及生活實際的需要。小學生的知識大部分都源自于生活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為學生學習引入新知識提供熟悉的背景材料。
數學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目前,小學數學教研的主趨勢是構建小學應用數學意識課堂,提高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非常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
在生活中,包含大量的與和、差、平均有關聯的事,以及包含相反意義的量、變量及變量之間的關系、等量關系及不等量關系,等等,這些知識都可以成為教師引入課堂教學的實際背景材料。比如,在講授北師大版數學《克與千克的認識》這一課時,在上課前,我叫學生搜集了一些食品的包裝袋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感知數學知識是源于生活,而且和人類生產及生活有緊密的關聯,另一方面是鍛煉學生搜集、歸納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課題教學導入環節里,我是這樣設置情境的:玲玲是一個懂事又聰明的孩子,每天她幫爸爸做一些自己能夠做的小事情,有一天,爸爸叫她買05公斤糖,她在課堂的屏幕上看到這樣場景——應該買五百克糖還是一千克糖,屏幕上的場景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營造具有“應用”氛圍的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卻是完全分開的。在這方面新課標已經做出了積極的更正。比如估算的方法、旅游費用的預算、課外體育鍛煉的調查等,都體現了數學的實際應用。
1.新授課。在學生的生活中,可以把很多現象轉化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用學生熟悉的現象去創設課堂情境。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更親切,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例如講授北師大版《找規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索乘數是整十數或整百數的乘法計算,找出其計算的規律。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練習題。教師應收集“真”數學,讓學生學習“活”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機會,學生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我所學,為我所用”。
3.拓展延伸:給學生設計開放性、挑戰性的數學題目。教師應適當增設一些開放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學習內容。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數學《人民幣兌換》這一課的教學時,課本中給的是2007年的貨幣兌換匯率。盡管計算方法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對于數學學習應注重精確性、時效性,因此我搜索了2019年的貨幣兌換匯率,并制成教學課件,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拓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三、學生親身實踐體驗數學應用意識
要想培養學生有數學應用意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比如在學完北師大版數學《長方體的面積》這一課后,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項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計算粉刷一間教室需要花多少資金?學生接到任務后,在小組內進行任務分配。有的學生去測量教室要粉刷的面積,有的學生去了解市場的涂料價格,有的學生去向建筑師傅請教有關用料問題……通過粉刷一間教室的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任務,因為從課堂再到實踐,學生需要查找許多資料,找到可用的數學知識去進行方案設計。學生只有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處理數據、進行小組討論等,通過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學生不僅體驗到數學應用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感悟到應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