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良
在乒乓球競技比賽中,攻防雙方隊員通過以快速、靈活、多變的技戰術來占據主動,每球必爭,以動制勝。作為乒乓球教練,特別是重大比賽的臨場教練,如何指導自己隊員在比賽中抓住先機,幫助隊員獲得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賽前激勵
在乒乓球比賽中,臨場教練員經常通過語言來激發運動員士氣,以達到提高運動員斗志。這是臨場教練員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指導方法之一。由于運動員競技水平及性格特點不一,作為教練員除了要結合對手的技術特點,針對自己隊員技術特點及不同性格的運動員進行有針對性地臨場指導。如,對于性格外向,而且乒乓球技術較好的運動員,教練員應以正面鼓勵為主,賽前在全隊隊員面前表揚,肯定他的優點,目的是凝心聚力,為全體隊員們樹立自信心,鼓舞士氣,但也要適當給過于自信的種子選手潑點冷水,甚至可列舉一兩個之前曾經失誤過的例子,讓其引起重視,畢竟競技體育運動沒有常勝將軍,特別是乒乓球運動,賽場千變萬化,每位隊員們都是每球必爭,容不得半點大意;對于性格偏內向,而且乒乓球技術水平一般的隊員來說,這類隊員賽前往往表現出比較緊張,自信心不足,教練員應該有針對性地對這類隊員做心理輔導。在日常臨場指導中,我常對隊員說:在比賽還沒結束前,那怕還差“1”分,也不能輕易言敗,因為“一切皆有可能”,但“一切皆有可能”的前提是“堅持”,只有堅持,“一切皆有可能”才會有奇跡出現,才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總之,臨場教練都要想方設法幫助隊員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斗志,使他們在比賽中以最佳狀態,爭取發揮出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爭取獲得勝利。
二、有針對性地指導隊員去拼
在小學生乒乓球比賽中,不管隊員的水平是高還是低,但往往都缺乏比賽經驗,作為臨場教練員應有針對性地指導隊員采用不同打法與對手拼。一般情況下,對于實力相對較弱的對手也不能掉以輕心,比賽中不能操之過急,應穩打穩扎,畢竟乒乓運動千變萬化,比賽還沒結束前,誰都沒絕對贏球的把握。所以要有耐心,多打幾個回合,勝數也就越大。比如,在2019年天河區小學生乒乓球比賽中,我校小高同學在女子乙組單打決賽中,論實力,小高同學要比對方強。第一局小高先以11:6拿下,看得出小高有點輕敵情緒;第二局,對方改變打法,比第一局打得穩,也很頑強,分數一直交替咬著上,小高同學開始有點急了,于是我請求了暫停,我指導小高同學與對方比耐心,發揮自己反手搓球的強項,并暗示小高同學,打不死對手就扛死對手,小高同學執行也很到位,不停地與對方反手搓球,幾個回合下來,讓對方感到很不適應,慢慢地亂下陣腳,小高同學最終贏得了女子乙組單打冠軍。
對于實力強的對手,拼的是就膽量。上面說過,只要比賽還沒結束,一切皆有可能,既然自己實力不如對方,本著輸球不丟人,贏就賺了心態與對方拼,比賽時大膽采取非常規打法。例如:在2014年天河區小學生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中,由于我們的第二單打在賽前不慎摔傷右手,無緣比賽,這使得我們的第二單打出現被動,按賽程,我們只能安排第三單打與對方的第一單打拼。從整體實力來看,雙方都沒有絕對贏球的把握,畢竟能殺入決賽的都是強隊。比賽開始,對方是志在必得,第一局,由我們的第一單打黃同學迎戰對方的第二單打,我們輕松贏了第一場;第二局,由我們的第三單打迎戰對方第一單打;論實力,我們稍弱一點,想拿下這團體金牌,真有點“懸”;比賽過程中,我心里也崩得很緊,一直注意觀察對方的打法特點,發現對方反手搓下旋球質量較弱,當打到6:9時,我方落后3分;在這關節點上,我馬上請求暫停,指導朱同學分別用正手削球和反手削球技術輪回擊對方,打亂對方節奏,等對方回球高了,然后看準機會起拍,果然,對方應接不暇地來了一個反手搓球,由于用力過大,回球高了,這時朱同學看準機會,一個正手扣殺,把對方斬于馬下,最終我們以3:1總比分贏得比賽的勝利,收獲了這枚沉甸甸的金牌。
三、尋找對方軟肋,出奇制勝
孫子兵法有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一個合格的教練員在臨場指揮時必須幫助運動員尋找出對方的軟肋,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對手弱點,指揮就會陷入盲目性。因此,千方百計找出對方弱點是教練員臨場指導的關鍵。為了盡快尋找到對方軟肋,對于不熟悉的對手,一般在第一局比賽時,先不要在意輸贏的比分,先把各種發球都發一遍,然后把各種打法都用一下,作為教練員就要細心觀察對手技術特點了,一局下來要迅速對對手的打法特點作出評估,從第二局開始就要充分抓住對方的軟肋,做到揚長避短,以動制勝了。比如,如果對方對旋轉判斷不清,那就專拉旋轉的球,對于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對手,如果前三板都得不了分,那就必須占住先機,然后將先機轉化為優勢,最后將優勢轉化為勝利。如對方反手較弱,則緊壓對方的反手,不要讓對方輕易有側身搶攻的機會,迫使對方回球質量下降,待對方回球時質量不高時,伺機側身發力搶攻,占據主動。當自己反手不如對方時,可通過多變線的方法,讓自己擺脫被動局面,例如:可通過變線,落點變化,突然發力,或旋轉變化等手段獲得主動。
有人說過,能幫助孩子們在比賽中獲勝的教練員是“帶隊教練員”;能幫助孩子訓練獲得提高的教練是“主管教練員”;能創造出新的訓練模式,打造出良好的訓練環境,進而能不斷幫助一批批孩子走向成功的教練員才是名符其實的“導師教練員”。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