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杰 吳揚春
【摘? ?要】 本文對我國氣象服務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簡單論述了其發展特點、存在的問題與問題成因。并由此入手,參考我國其它公共服務行業的發展歷程,對氣象服務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以政府為核心、市場為服務主體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 氣象服務;政府購買服務;氣象服務市場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China, and briefly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oblems. And from this, referring to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other public service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s prospe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and the market as the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 government purchase service; market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我國氣象服務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且現階段多種氣象服務中均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將提供服務的主體重點發展對象確定為氣象企業,由此為我國氣象服務發展確定了鮮明的方向。
1? 我國氣象服務提供現狀
1.1? 政府直接提供服務模式
由政府直接提供氣象服務的模式為我國氣象服務發展的最初模式,發展時間較長,屬于體系最為成熟的氣象服務,同時也是我國現階段最為主要的氣象服務提供模式[1]。其可為政府下屬氣象部門直接進行信息發布,但由于現階段氣象服務工作在政府內部邊緣化較為嚴重,缺乏詳細且科學的管理條例對基層氣象部門工作人員進行監管。由政府直接提供氣象服務的模式,在我國多種氣象服務模式相繼出現時,其劣勢不斷暴漏。氣象部門在政府內部的邊緣地位決定了其能獲得的資金較少,不足以支撐高度依賴軟、硬件設備的氣象服務工作全面展開;政府的性質使其開展工作時,必須具備政策的支持,在政策并不完善的現階段,政府氣象服務的內容仍以基礎服務為主,同時政府服務應擔負對市場漏洞進行補充的作用,但鄉村地區及偏遠山區等難以獲得市場服務的人群同樣在政府服務范圍之外,氣象服務存在較大的疏漏。
1.2? 政府購買氣象服務模式
政府購買氣象服務的模式為西方國家較為常見的模式,同樣作為現階段我國氣象服務發展的重點模式,但由于相關經驗的缺乏,該模式在落實進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是現階段氣象服務中面對的問題與挑戰最多的服務模式[2]。
政府工作始終以制度為核心,但目前政府內部尚未形成統一的購買氣象服務的相關制度,雖然部分省份在嘗試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過強的針對性導致成功經驗不具備可復制性。此外,群眾氣象意識的不足與氣象服務部門特殊的地位導致政府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有效溝通難以建立,大量地區氣象服務部門仍糾結于購買什么服務的初級階段。
除政府購買服務的內容無詳細的規定外,由于公信力較強的氣象服務企業的缺乏,監管工作為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的基礎要求。但現階段尚未建立專業的氣象服務監管部門,導致氣象部門在購買服務的進程中既作為購買主體,又作為監管的主體。現階段人員及資金都較為缺乏的氣象部門難以支撐在開展部分服務的同時對氣象服務企業進行監管,政府購買服務的詳細政策仍處于探討進程中。
1.3? 市場獨立提供氣象服務模式
將氣象服務交于市場運營的模式在我國應用時間較短,專門從事氣象服務的企業少,在市場中擁有名氣的僅有“墨跡天氣”等少數幾家,其中還有過半為如“騰訊天氣”等大型平臺企業旗下的子公司。但值得欣喜的是,市場主導的氣象服務模式依托于平臺企業的龐大基礎用戶數量已成為現階段中青年群體獲取基礎氣象服務的主要手段,雖然完整的市場運營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其用戶基數已具備商業化策略全面推進的基礎。
在提供氣象服務方面,對氣象服務市場化影響較大的因素為我國大量民眾缺乏服務付費意識,目前部分氣象服務企業未從個體用戶身上直接收獲經濟利益,其獲取利益的主要手段為從服務平臺上收取服務費用,除更加關注用戶的體驗與購買主體的變換外,其本質上與政府購買氣象服務的模式相同,現階段氣象服務市場化仍尚未全面實現
此外,氣象服務市場化不全面還體現在:氣象服務企業常缺乏專業化、高精度氣象服務提供的能力。受氣象探測機分析的困難性影響,專業化極強的氣象服務需昂貴的設備進行支撐,但在現代市場中有限的氣象服務收入能否快速收回專業化設備采購的成本仍需探討,市場化高端定制服務的實現尚需長時間的市場嘗試。
1.4? 專業化氣象服務存在缺陷
無論何種服務模式,我國專業化較強的氣象服務存在較大的缺陷。以農業氣象服務為例。我國現階段氣象部門預測的精準程度仍不足以支撐現代化精細農業的展開。尤其在對農業生產較為重要的中長期氣象預測,仍含有統計預測的成分,在指導農業生產上表現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2? 氣象服務提供方式的展望
氣象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一種,有電力、醫療等較為成熟的公共服務發展作為參考,氣象服務的發展歷程具有極強的可預見性。
2.1? 以政府為核心
以政府為核心強調的不是政府直接提供服務作為主導地位,隨市場的不斷成熟,受制度限制較低的氣象服務企業將擁有比政府直接服務更快的發展速度。以政府為核心強調的是政府在氣象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如政府會擁有氣象服務定價的調控權利,且該權利可以會像電力服務等直接作用在市場價格上;如政府將擁有氣象服務內容與質量的界定權利,雖然在高度市場化的前提下,該種權利的象征作用大于實際作用,但在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與中級階段,該項權利將是我國公民得到完整的氣象服務的根本保障。
同時,在氣象服務發展較為完善的階段,政府氣象部門的職能將會發生本質性的轉變。成熟的市場環境中,氣象部門的工作方向將不再是讓大多數公民得到氣象服務,而是讓全體公民得到更高質量的氣象服務。為此,氣象部門的工作內容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高度市場化的前提下,經濟效益較低的偏遠地區將成為服務的空缺,政府部門需要將更多的力量應用在向偏遠地區提供氣象服務,確保全民享受氣象服務;第二,對市場形成有效監管。在中國背景下,完善監管制度的形成是高度市場化的前提,政府需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保證公民享受到高質量的氣象服務。
2.2? 以政府購買服務主體
與醫療服務類似,可以預見的是,政府購買服務將會成為氣象服務提供的主要來源,但在提供服務進程中,仍有許多細節需要進行詳細探討。
信息時代背景下,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將服務主體交由市場,其帶來的必然是氣象信息的高度共享,但受氣象信息自身特性的影響,排除自主性較高的知識產權外,氣象信息全面、實時共享不具備可行性。氣象信息共享的明確界限將成為氣象服務企業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其會對氣象企業專業化服務的深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氣象企業的發展進程與發展方向。
2.3? 氣象服務高專業化
氣象服務高專業化的主要體現為隨著氣象預測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氣象服務政策的不斷完善,氣象部門內部將會出現詳細的分化,如農業氣象服務部門、災害預警氣象服務部門等。部門分化帶來的必將是氣象部門人員工作內容的轉化,以農業氣象服務部門為例,其日常工作內容將變為從專業預測人員手中取得氣象預測信息,并將信息進行針對性處理,使其更加符合農業生產指導的需求,并將信息及時轉交到各地區農業部門手中,使農業生產管理更加精細化。同時,農業氣象服務部門的出現也代表著部門技術人員將集中于中長期氣象的預測,幫助農民對即將到來的氣象災害進行提前處理,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還可以幫助農業部門調整第二年的生產計劃,使農業生產規劃更加的科學。
3? 結論
我國現階段氣象部門在政府內部邊緣化較為嚴重,難以獲取充足的資金。氣象服務的內容與標準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氣象服務整體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政府部門及企業應更加關注行業統一標準的建立,確保我國氣象服務行業快速走向正軌。
參考文獻:
[1] 吳新豪,吳新星,謝 強.大數據背景下的氣象服務創新研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1):91.
[2] 劉 展,王劍林,陳建軍等.信息化時代農業氣象服務思考[J].南方農業,2019,13(21):169-170.
[3] 范增讓.淺析氣象科技服務對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和發展[J].? ?農家參謀,2019(13):149.
(編輯:李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