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林輝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化技術正在不斷進步和提升,國內的預算系統也因此得到了優化和完善,特別是財政部門的預算系統,不再像之前那樣用手寫記錄的方式來進行預算相關的工作,不但減少了預算編制的錯誤率,同時也增強了預算管理的質量。財政部門借助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手段,來幫助提高財政開支管理系統的質量和效率。預算系統信息化可以有助于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的普及。事業單位做到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能夠把資源更合理化分配,讓資金和資源落實到最需要的地方,盡可能避免不合理地運用資源的情況。本文研究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探討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意義,結合理論資料和實際案例數據進行討論,探討有關目前全面預算管理在事業單位的開展情況、存在的難題和可以采取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幫助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的順利實施開展。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事業單位
和企業基本依靠營業獲得營業收入不同,事業單位的預算收入基本上是來源于財政劃撥和行政收費收入。所以在預算收入的計算上,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在開支上,企業的利潤狀況需要自己承擔,因此在進行開支預算會更在意業務績效;而事業單位的開支預算情況不同,假如預算資金沒有用完就會在年末被財政回收,假如超支,在中途還可以增加,導致財政資金的績效不高,事業單位也因此不夠重視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提高價值,也可以幫助事業單位提高資金的利用績效,對兩者來說都是十分重要且關鍵的。目前全面預算管理必須要化解的難題就是怎樣針對已經明確的預算目標開展全面且科學的管控,讓事業目標順利達成,預算計劃順利實施。
一、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的意義
事業單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會帶來正面作用,其中包括:
(一)財政劃撥資金能夠更合理分配
事業單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能夠讓預算的編制更科學高效,財政撥款真正落實到最需要的地方。因為目前我國的財政收入無法做到讓所有事業單位的資金需求都完全滿足,所以必須要分辨需求的重要性,讓資金先解決更急迫、更重要的問題與需求。
(二)優化事業單位的管理質量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種全面且系統的模式,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實施、預算監督、預算考評、預算更改等部分。全面預算管理不但是領導和財務工作者的任務,同時也離不開其他部門的積極參與,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應該努力協作,讓不同級別的工作人員努力做好這項管理工作。不同部門之間增強溝通的效率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預算工作的難度。
(三)有調控功能
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靠自身盈利的模式,它主要依靠國家撥款來解決開支問題。所以做好事業單位的預算工作能夠讓我國的財政資金不被浪費和濫用,優化資金利用質量,各項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都更加高效。行政劃撥也算是拿公共資源開展的項目建設,所以從宏觀經濟來看也算是發揮調控功效。
(四)幫助事業單位達成工作目標
開展預算管理為的就是實現單位計劃中的目標,全面預算管理是全面且系統性的管理模式,能夠很好地幫助單位實現計劃目標。事業單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目標達成的概率。
二、歷史相關研究
預算管理的概念來源于歐美國家,在歷史的發展中也幾經變革與發展,隨著時間持續優化和改進。預算管理在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處于科學管理時期,重點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方式方法的經驗歸總和反饋。發展了一段時間后受到行為科學和權變理論的思想作用,有了第一次的升級轉型。20世紀中后期,經濟學上開始出現代理理論,對預算管理理論有著不小的作用。進入21世紀后,因為戰略管理和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我們開始發展人為根本的管理思想并被廣泛接受,這種思想也被加入到了預算管理的操作中。回顧預算管理理念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它隨著時間和歷史的推進在持續吸收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持續完善和升級,慢慢變得更加科學。20世紀末開始,因為代理理論的影響,歐美國家的研究人員會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預算管理的特征,想要找到科學的辦法來減少預算管理的代理開支,同時幫助私人信息的披露和改進目標手段。因為世貿組織的成立,經濟的交流開始實現全球化發展,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更是讓市場的成長速度變快,同時競爭也更激烈。管理學方面開展了有關提升戰略核心競爭力的相關探討,同時預算管理方面也開始進行有關企業怎樣達成戰略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探討,目的是為了消除預算管理會產生的短期和局部現象。
海外學者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多項實驗,從各個角度作為切入點對預算管理的主體和其他因素開展討論,在此之中就誕生了不少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結論。包括:美國學者麥金西(1922)在《預算控制》書中發表的預算功能就是把企業各個部門的不同工作和任務都計算到一套程序系統中,從整體上將各項工作統籌計劃、減少矛盾和錯誤,這就是企業預算管理理論。在當時預算的核心職責就是管控,所以預算管理當時也被叫作預算控制。20世紀中期,維恩路易斯(1952)在《預算編制理論新解》中發表了預算編制的創新理念——零基預算,在那之后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就選擇了這種模式并獲得了成功。信息技術的成長給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的制造、管控、銷售和售后等各個流程。在20世紀末,預算管理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完整,具備相當完整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經驗,能夠按照企業單位和社會的需求進行改良和調整適應,也就產生了不少創新的概念,包括管理會計、計算機信息操作等,讓預算管理可以不斷升級、隨著時代進步,同時取長補短,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求,發展得越來越完善和科學。
而我國有關全面預算管理的研究基本上開始于20世紀末,國內學者開始探討全面預算管理的話題。到了最近,因為國內的經濟和技術水平進步都突飛猛進,各類競爭也在逐漸白熱化,才讓不少企業了解到預算管理的必要性,開始把預算管理加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開始重視并實施科學的預算管理,希望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戰略計劃目標。很多相關的研究人員開始注重預算管理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幫助現代企業優化現有的制度。他們參考了國內目前的經濟背景條件以及企業預算管理目前的水準和面臨的難題,希望找到正確的科學的辦法來打造出適應我國企業狀況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
三、國內事業單位目前實施水平研究
國內的預算體制變革已經有了一些成果,按照國務院有關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開展中期財政計劃管控。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要共同討論三年的滾動預算,對之后三年的重大財政進出水平開展預估,尤其是重點項目要實施評估。發展部門編制三年滾動計劃,更科學嚴格地開展項目庫管理工作,完善項目預算審核規定。增強財政預算的統籌水平,不同部門計劃中有關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的,要跟三年滾動財政計劃匹配起來。不過要想打造三年以上的中期基礎預算系統還是有著不少的阻礙。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中期基礎預算不是用來代替年度預算體制的,而是為了完善年度預算體制,特別是政策和預算之間設置的聯結機制上,能夠讓年度預算體制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不少國家的實際操作案例都可以表明,基本上只有在中期開支的架構下,年度預算體制才可以較為優秀地實施。因為國內目前使用的年度預算體制在很多問題上還達不到中期基礎預算體制的需求,特別是從上到下實施的預算程序和預算不夠完整的問題,因此推廣中期基礎預算變革就必須要同時變革目前的預算程序,打造嚴格且科學的財政管控條例。要想成功發展推行這一變革,就一定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將它作為可以把制度條例和實際操作手段都進行升級的變革。所以,推廣中期基礎預算也可以算是公共財政管理的一種變革。
打造計劃和預算的高效連接制度,實驗編制財政三年滾動計劃,開展每一年的持續調整革新,加深三年滾動規劃對年度預算的限制和管控力度,能夠更好地刺激事業單位從更長遠的角度了解部門完成職責工作必要的資金量和市場,明確大致的財政收支情況,能夠減少實際工作中技術預算的漏洞,防止預算部門和財政部門在年度預算資金的劃分上產生矛盾和沖突。并且也可以把預算規劃和中長期工作的規劃放在一起進行,能夠更好地幫助目標的達成。
事業單位根據財政劃撥的預算資金分配給不同的工作流程,一定要確保專款專用,根據國家要求的規范來實施預算資金管控,管理好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管控涵蓋“三公”經費、差旅開支、會議開支、培訓開支等。嚴格管理預算調整,不同部門的預算開支需要根據預算科目來實施。各類預算科目和項目的預算資金要合理分配使用,根據財政部的要求來進行。詳細來說有七項任務:拆分預算指標、編制預算管理制度實施的管理條例、對非財政撥款的管控、預算實施狀況的匯總報告、審查實施的情況、遭遇難題實施預算更改、打造結余資金按時清理制度,針對非財政撥款的預算收入應該歸入財政專戶管控。財政撥款預算資金和非財政撥款一起形成了事業單位的收入。單位獲得非財政收入時應該在規定時間內盡快算進財政專戶中。調配非財政撥款時,要按照單位年度支出計劃和財政撥款支出的水平,以月度為單位來運用這項收入。事業收入是非財政撥款的預算收入形成的。
預算的監控在全面預算管理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它實施的質量能夠左右總體目標的達成與否。預算的監控涵蓋了事前、事中、時候的監控。因為各類資源存在短缺情況,所以無法實現針對全部預算項目的監控活動,因此必須劃分監控項目。大型的關鍵性項目就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員參與工作并開展強有力的監督管控,而一些小型且普通的工作只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跟蹤就可以。這樣根據項目特點進行區別處理的方式能夠保證監控的質量和效果。
四、研究建議
優化提升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體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整理預算編制管控、實施、審核、監督的有關職責。現在財務部門在確保預算編制的科學性,以及關鍵控制點上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然而還是無法全面消除現有的漏洞。現在的狀況下,最為科學合理的辦法就是根據目前的制度,將預算編制管控、實施、審核、監督的職責融合為一個整體,同時讓不同機構的職責更加鮮明準確,讓機構之間的溝通和協作更加高效,提升事業單位預算的流程效率。二是完善收支統籌協調的制度規劃,根據預算管理的需求來優化有關的制度條例,改進有關的制度辦法,讓部門把各類收入都算人到預算管理中,增強預算編制的準確度。
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部分會選擇增量的模式,而不是根據規定進行零基模式。編制科學的經費預算是保證預算工作高效合理開展的核心基礎,一定要提高效益理念和核心理念,增強預算編制的規范性和科學性。選擇零基預算的模式,針對各個部門的要求開展研究,在開展審核和討論之后,計算出事業單位真正需要的開支金額,讓資源合理配置。預算編制離不開扎實且完整的數據支持,職能部門應該精準完善地提供。財務部門應該對提交的數據開展嚴格審核,匯總成基礎信息表,來計算預算編制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