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嬌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發展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實踐創新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我們對小學二年級學生開展以“美麗湛江我代言之走進湛江美食”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激發熱愛家鄉情感
“生活處處有語文”。湛江,地處亞熱帶的雷州半島,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全國旅游城市。這里一年四季水果不斷,一日三餐海鮮不絕,被人們稱為“水果之鄉”“海鮮之都”。生活在湛江的孩子們對于這些美食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可這些水果、海鮮的價格、營養價值如何;又是如何種植、捕撈的;特色小吃又是如何制作的,等等孩子們從未曾探究過。聯系以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在二年級開展了“美麗湛江我代言之美食篇”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這一活動主題,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資源、風俗民情、美食傳統文化,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在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向外界宣傳湛江,為家鄉代言,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平臺,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通過網絡學會上網查閱搜集資料,認識了家鄉水果廉江紅橙、雷州芒果的命名、品種、營養價值;學會辨別海鮮硇州鮑魚、東海龍蝦,懂得其烹飪及食用方法;了解了家鄉特色小吃阿婆田艾籺、安鋪簸箕炊的制作材料和方法……有意識地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地培養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的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促進語文學習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活動效率、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要了解當季的水果、海鮮等,還必須走進生活,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解決問題。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他們研究確定要調查采訪的問題,制作市場調查表;各小組有的深入農場、水果基地、市場,有的進入水果檔、超市等進行調研。大家分工合作,帶著“小小記者證”的孩子們你提問、我記錄、他拍攝:對多種水果的品種、特性、批發和零售價格、銷售對象、上市時間、出口銷量等進行詳細的采訪;在江洪碼頭,親歷生蠔從養殖到采獲的整個過程;到建新鎮美辰火龍果基地調研,聽基地叔叔的介紹——舉手提問——交流探討——寫采訪筆記——倆倆合作學摘果——制作拼盤——寫廣告詞為火龍果代言——活動后寫日記;特別是在赤坎民主街水井頭,“小記者們”采訪了“網紅油條”店主、食客,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字跡清楚、條理清晰的采訪記錄,熱鬧了街道,驚艷了港城——湛江電視臺對此進行了特別報道。
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把學生帶向了一個更廣闊的個性空間、學習空間,他們的觀察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四、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藝術審美情趣
活動中,孩子們善于發現美,尋找美,創造美:菠蘿、西瓜、火龍果、香蕉、橙子……經過孩子們靈巧的小手、豐富的想象、奇妙的創意,一個個生動可愛的水果拼盤“五湖四海”“想吃草的兔子”“開心向日葵”躍然眼前;從孩子們畫筆中頑皮溜出來的“花石斑”“雙龍蝦”“大螃蟹”又是那樣的富有童真童趣;形狀各異、顏色不一的小貝殼也是孩子們的創作材料,“可愛七星瓢蟲”“藍蝶飛舞”“四蝶戀三葉草”的創意貼畫,體驗了貝殼的趣與美。孩子們手捧“作品”有序講解創作構思、過程,與小伙伴相互欣賞分享,既鍛煉和提高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說話能力,又培養了他們藝術審美情趣,為生活增添了樂趣。
五、語文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孩子們在活動中的感悟讓我們倍感欣慰:“開心農場的調研活動,讓我們體驗了農耕生活,感受到美好生活背后的不易,我們更懂得感恩,更懂得珍惜了。”“認識到紅樹林對我們的重要性,見到了‘鱟這種地球上唯一的藍血動物,生物活化石,知道了要好好保護我們的大自然。”“這次活動使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同時也推廣了家鄉的美食,盡到了小小代言人的責任。我愛我的家鄉湛江。”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