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牡丹
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數學作業這一基本活動。肖川博士曾說:“作業是教師精心準備的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作業給孩子綜合運用知識,發展和表現個人天賦提供機會,使教學的影響延續到全部的生活中。”
一、微作業設計研究的目標
1.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順應小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點,設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微”作業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2.突破過去形式單調、結構封閉、缺乏應用、以個人模仿操作為主的傳統作業方式,確立需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完成的貼近生活、新穎有趣、富于思考的開放的作業方式,并進一步加強作業布置創新性,減少作業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扎實、牢固地掌握小學數學的有關基礎知識與學科文化,并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完成作業變成愉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協作、個性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
3.通過研究構建以微作業中積累、練習與互動各階段相結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數學微作業設計模式。提煉基本經驗、探索規律,提供既適合于學生的作業形式與內容,又體現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提供有價值的可借鑒的小學數學微作業設計。
二、微作業設計研究的實現步驟
1.做好數學知識的“微”積累
在數學學科當中,概念定律、數學公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根據數學這一學科知識分散且多的特點數學老師可以利用“微作業”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文化,累積數學知識。老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應該給學生強調作業量的“微”,通過減少作業量來緩解小學生對課下數學作業的抵觸厭煩心理。例如,老師可以利用現在微信的方便,去建立學生家長微信群。老師根據對學生的授課進度布置少量作業,指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搜集相關的課堂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資料相結合去寫作業,并且利用微信群在群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最后老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打分。老師同時需要注重“微作業”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微作業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當天學習的難點拓展和知識背景,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解決當天沒有學會的知識點。
2.強化數學應用知識的“微”練習
老師需要關注小學數學微作業的實踐性,在課堂當中融入數學方法技能的應用,以此來鞏固學生對數學公式和數學定律的理解。另外,老師在授課過程當中多組建一些互動環節,讓學生們互相分享交流經驗,從而使數學學科變得自然有趣。所以老師在留作業是首先需要注重內容形式的豐富多樣,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之外也可以廣泛涉及課外知識。老師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上發布趣味性數學謎題,讓學生自主搜索資料。例如,在學習了利率這一章的知識之后,老師在平臺上發布一個假定情境,給學生10000元,你們到了銀行會選擇多少利息來存錢?你們會想要存多長時間?計算一下,等時間到期,你一共可以賺多少錢?在發布這個問題之后,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方法去了解銀行存款的方法以及當下的各種利率。學生在參與途中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的完成此項作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樣一來,枯燥乏味的數學題就生動起來,從而學生在以后接觸利率問題自己會留心注意,這就是微練習的好處所在。這樣一來,學生在生活當中有意識無意識地都會培養自己的數學能力。
3.實現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微”互動
老師教授小學生數學時,從數學的生活化問題出發去開展微作業的設計。老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從而形成一個和諧一致的整體,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完成作業,并且從日常生活中汲取到知識,最終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所在。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了加減法內容時,老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獨自在超市購物結賬,自己算清楚所拿商品的總價錢。或者讓父母給學生一百元,學生自己計算手里的錢可以購買哪些商品。這樣特殊生活化的作業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加減法的樂趣所在。不僅如此,學生在計算商品價錢中也會培養估算意識并且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