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如


一、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讓人的左右腦同時運作,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中的作用
(一)提高閱讀興趣,提升理解力和記憶力
學生天生就有好奇的特性,我們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對語篇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興致盎然地去解疑,從而把思維導圖一步一步地展現出來。學生也因努力獲得答案而自信十足,閱讀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了,教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過去的學習方式,多半只用左腦強記,也就是傳統的死記硬背。我們應揚棄只用左腦的學習方法,將“左腦學習”與“右腦記憶”同時運作,也就是全腦的學習。思維導圖一步一步呈現的過程就是提升學生理解力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而且在繪制的思維導圖里,圖文并茂,正好能同時激發學生左右腦的工作,從而很好地幫助學生記憶,這也是長期記憶的基礎。
(二)理清語篇脈絡,培養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問題鏈呈現出思維導圖的中心圖、主干、二級分支、三級分支等等,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結構。通過這一步一步的引導,既幫助學生清晰脈絡,也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影響,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三)內化知識,降低難度
思維導圖可以使語篇的重點內容更加突顯,使學生對知識框架中的重點內容一目了然。讓學生將單詞與單詞、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對關鍵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梳理,?? 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重點內容上,這種網絡知識結構能幫助學生在內化知識時降低難度,避免了把精力放在非重點內容上,既省時又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以圖導學,以圖導思,以圖導寫
思維導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呈現語言交際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僅有話可說,且知道從何說起。思維導圖將各種零散的智慧、觀點等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允許學生自由聯想,遵循從概念到概念的“ 線形思維 ”,按照大腦思維的結構進行放射性的“ 網狀思維 ”,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英語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學生閱讀課中進行的寫作應繼續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思路整理,構思文章,使得文章結構更加清晰、語句通順,文章內容也更加豐滿。
三、在閱讀課中的案例
在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Read and write的課中,思維導圖就貫穿了整節閱讀課,操作如下:
1.在Leading-in環節進行游戲過后到Pre-task環節,設計一個問題鏈呈現出思維導圖的中心圖和主干。
(1)Whats my/your favourite food?Can you cook?But Robin can cook.Guess! What will he cook today?→引導學生看圖并回答:He will cook chicken ice cream.
(通過問題和觀察圖片,板書出思維導圖的中心圖)
(2)呈現課件圖:He cooks chicken ice cream for Yifan and grandpa.Look at them.Do they like chicken ice cream?
2.在While-task環節,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尋找信息點:Why does Robin cook chicken ice cream?What else do they like?What dont they like?
(通過問題層層推進,依次板書二級分支、三級分支和四級分支。)
3.在內化知識這一方面,我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一步一步呈現思維導圖復述語篇,從而到達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語篇和運用所學知識。(見圖1)
4.在Task work環節中,為了很好地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先讓學生觀看惠州美食視頻,接著完成思維導圖,最后根據思維導圖中的信息寫出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及原因的小便條。(見圖2)
5.在Homework環節,我會讓學生制作一個有關本課語篇的思維導圖,并看著它把信息復述給父母聽。
四、在閱讀課中,準確地、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繪制是從中心主題出發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由關鍵詞或圖形標識分支。由一個中心點開始,向其周圍發散出很多分支,這分支分別是主干(一級分支)、二級分支、三級分支等等。特別要注意的是整個思維導圖要順時針方向。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先要抓住語篇的中心點,再一步一步地展開信息點,這將作為分支,每層分支層層遞進。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