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不可抗力 情事變更 適用條件
作者簡介:吳銘,廣東格明律師事務所,三級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006
當前我國發生了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防控措施,如隔離、延期復工、延期開學和交通管制等措施,可能會導致已經訂立的合同無法履行或無法及時履行,債務人就此主張構成不可抗力免除合同違約責任亦或是主張構成情事變更而解除或變更合同?上述情形都會對合同秩序造成較大沖擊,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如何認定適用不可抗力、情事變更顯得尤為重要。
(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可抗力的適用條件
“不可抗力”主要規定在《合同法》第117 條 、第118條以及第94條第1項規定里。其中,《合同法》第117條揭示了我國不可抗力的三個構成要件:主觀上無預見的可能性,客觀上無法避免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事由的發生,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事由發生后無法克服,三個要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滿足。筆者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當事人主張適用不可抗力從而免除其合同履行不能的責任,除應考慮不可抗力三個構成要件之外,筆者認為還需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的時間、新冠肺炎疫情與合同不能履行是否具有因果關系、合同不能履行的事由是否發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等進行綜合分析。具體總結如下:
1.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以及政府為此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沒有預見也不能預見到的,預見到了也不能避免和克服,且合同雙方當事人沒有事先在合同中作出約定或安排。
2.當事人主張因不可抗力導致合同履行不能發生的時間須是合同訂立后、合同履行完畢前。若當事人在疫情以及防控疫情的一系列措施發生前已經存在遲延履行合同義務的,應適用《合同法》第117條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在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并主張不可抗力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當事人履行合同不能的事由與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因果關系且主張適用不可抗力的當事人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及其為此采取措施所波及的對象。若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導致當事人合同履行不能的事由或者不是關鍵事由,則不能認定適用有關不可抗力相關規定而免責或據此解除合同。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情事變更的適用條件
我國對情事變更的規定可見于最高法院出臺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規定 。情事變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合同成立賴以的基礎條件或事實出現了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重大變更,并且該合同賴以成立的基礎事實及條件所發生的變化不可歸責于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如繼續按照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履行,則會使得當事人一方履行該合同付出巨大的代價,合同雙方之間不能形成相同的對待給付義務,會導致顯示公平或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時,法律賦予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予以變更或解除原合同的權利。而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可能會出現人工工資、資金、生產資料、物流價格的非常態上漲,可能會出現物流效率較低及供應鏈不暢,上述可能會出現的事項均大概率可能影響當事人履行合同的成本、收益,并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失衡。故,主張以情事變更而解除合同的訴求將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幅上漲,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導致情事變更的適用?結合情事變更的定義,筆者認為當事人以新冠肺炎疫情為由主張適用情事變更從而解除合同或者變更合同,應注意區分商業風險與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非正常風險,結合“疫情對合同安排、合同基礎條件變化是否產生決定性影響、合同基礎條件的變化對合同當事人的影響程度” 等綜合分析,具體為:
1.區分新冠狀肺炎疫情所導致的情事變更和商業風險,排除商業風險情形。商業風險屬于從事商業活動所固有風險,而新冠狀肺炎疫情所導致的合同賴以成立的基礎事實與條件變化是當事人在合同締約時無法預見、突如其來的疫情所導致的風險。
2.結合新冠狀肺炎疫情導致的合同安排、合同基礎條件的變化對當事人的影響大小、程度深淺等來識別新冠狀肺炎疫情是否能適用情事變更。若新冠狀肺炎疫情導致的合同安排、合同基礎條件的變化對當事人履行合同成本的影響大、程度深,則適用情事變更。
3.受新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合同一方當事人繼續履行合同,導致合同雙方當事人利益失衡,守約的成本加大或者合同目的落空。
(一)聯系
從上文論述的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定義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二者之間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首先,二者賴以發生的事由均是不能預見的、客觀的;其次,二者所強調的發生時間一致,發生時間均為合同訂立后、合同履行完畢前;最后,二者適用的法律后果相類似,即變更合同條款或直接解除合同。
(二)區別
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區別表現為:構成要件上,不可抗力構成三要件分別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能克服;而情事變更的構成要件僅僅要求不可預見,不問構成其的事由是否能夠避免和克服;在不可預見的事由上,情事變更中不可預見的事由即導致合同基礎事實變更的事由包含不可抗力,還包含意外事件和其他事由,即情事變更適用的事由范圍大于不可抗力;適用法律的范圍上,不可抗力的適用法律的范圍大于情事變更。不可抗力既是侵權行為中的免責事由又是《合同法》中的免責事由,不可抗力可以適用于《合同法》,還可以適用于《侵權責任法》,而情事變更僅僅適用于《合同法》;立法目的上,情事變更是為了平衡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利益的;而不可抗力是為了免除當事人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法定免責事由;法律后果上,不可抗力的適用后果是合同將全部或部分履行不能;情勢變更的適用后果并不是合同履行不能,而是情事的變更致使繼續履行合同會付出昂貴的代價,導致一方當事人利益嚴重受損,合同目的落空。請求方式上,主張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合同的權利為形成權,由享有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向合同相對方發出通知,解除的通知到達對方當事人即可解除合同,行使合同解除權的人無需向法院提起訴訟。如合同相對方對解除合同的效力有異議,可向法院提起解除合同的確認之訴;而主張以情事變更為由解除合同的權利為形成訴權 ,必須由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解除合同,法院經判決解除合同,方能產生解除合同的效力。以情事變更為由通知對方當事人解除合同的方式不產生解除合同的效力。
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對情勢變更的規定可見:我國立法上,情事變更是把商業風險和不可抗力排除在外的。簡而言之,二者之間的適用是相互排斥的,而根據上文論述的,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共同的地方:二者都是造成合同履行的障礙。2003年我國爆發“非典”疫情,最高人民法院就“非典”的定性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有的法院把“非典”作為不可抗力減免合同違約責任。有的法院把“非典”作為情事變更以解除或變更合同來平衡合同當事人雙方之間的利益?!安门姓咝枰庳熁蛘卟糠置庳煹慕Y果時, 便將 “非典”作為不可抗力;當裁判者需要調整或者變更合同內容時,便將“非典”作為情事變更,這是一種簡單的結果導向的法思維?!?/p>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下,從各地法院的《指導意見》 來看,已經有相當部分法院將不再區分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適用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而是根據需要將二者混合適用。2019年12月公布的《民法典(草案)》第533條規定將情勢變更適用于“非不可抗力”的情形刪除。這就意味著在構成不可抗力的條件下,不構成合同履行不能且對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時,便將可以適用《民法典》中關于情勢變更的條款。王利明教授更是主張在適用不可抗力時,應該允許當事人選擇不可抗力或者情事變更的法律適用效果。
本文通過分析新型冠肺炎疫情下,不可抗力與情事變更的適用條件以及二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混合適用來論述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情事變更:其關鍵在于從嚴把握新冠肺炎疫情構成不可抗力免責事由以及情事變更解除或變更合同的認定標準: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種的客觀情況,必須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以前。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必須影響到合同的正常履行。若在合同履行中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但并沒有致使當事人不能按合同履行或履行合同成本稍大,此種情況不能視為不可抗力和情事變更。根據不可抗力和情事變更的適用條件來認定不可抗力和情事變更,以防止債務人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不可抗力、情事變更為借口逃避合同義務、沖擊合同秩序具有現實意義。
注釋:
《合同法》第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6條:“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p>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關于印發《關于涉新冠狀肺炎疫情相關民事案件審理的法官會議紀要》的通知
韓世遠.不可抗力、情事變更與合同解除[J].法律適用,2014(11).
湖北省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出臺的《關于審理涉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商事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和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出臺的《關于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商事糾紛的若干問題解答》均是在明確新冠肺炎疫情屬于不可抗力的基礎上,認為可以類推或參照適用情勢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