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延英
如今,大多數教師采用一種比較傳統的重結果而輕過程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批改”。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僅僅給學生一個作文題目,就讓學生開始寫作。面對題目,學生常常“無話可說”,勉強擠出一詞半句,也是錯漏百出,久而久之,便對英語寫作產生畏懼心理。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師缺少對學生寫前階段的指導,沒有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使學生處于一種孤立的狀態,逐漸對寫作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當充分重視作文的寫前教學,在學生獨立寫作前,搭建合適的支架,去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可行的寫作策略,切實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一、支架式教學理論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指教學者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解決學習問題的辦法,最終完成原本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因此,在搭建支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復雜的學習任務進行適當的分解,設計出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學習任務。
二、搭建合理的寫作支架
下面筆者以執教的初三的話題作文“I Want To BeIn The Future”為例,探討如何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合理的支架,通過對學生內容和思路的引導,為寫作做好充分的準備,促進學生有效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激活思維,為寫作搭建內容支架
本節課作文的要求是讓學生談談自己理想的職業,并說明理由和原因,為了實現這個理想,現階段應該怎么樣做。為了激活學生的創作思維,為寫作搭建好內容支架。教師以自身人生經歷為例,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引入寫作主題。
例如,以教師自身的經歷為例,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聯想,讓他們從老師的經歷中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最可怕的問題是學生面對作文題目無話可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通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3個問題引導,為學生寫作搭建內容支架,也就是要他們清楚自己的將來想做的理想職業是什么,然后給出相應的理由。
2.巧用思維導圖,為寫作搭建語言支架
如果說內容支架是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那么搭建語言支架就是為了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不少學生的作文中,常常只出現簡單句或句式單一,根本無法體現語言的魅力。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根據所寫的作文,筆者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提高文章的語言品質。以話題為線索,對主題詞匯進行取舍和整合。語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詞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有足夠的詞匯量,而緊扣主題合適地運用詞匯句式是一篇好作文的首要條件。
因此,筆者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思考要成為各種職業的人需要具備怎么樣的個性品質。教師總結了作為一名老師所需的品質,同理,其他職業所需要的具備的品質也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呈現出來。詞匯有了,下一步就是句式,多使用復合句式,關聯詞等提升作文層次的關鍵。如果學生能夠多運用一些關聯詞,從句,那么文章就會更加流暢、過渡得更加自然。這時,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促使學生使用時間狀語從句去表達過去的經歷,以及學會用條件狀語從句去表達如何實現夢想。借用英語諺語和名言警句,不但豐富了作文語言的表達,也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選用了富有哲理的英語諺語來為學生搭建一個更高層次的語言支架。
3.巧用寫作框架,為寫作搭建結構支架
學生從寫作框架中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文章的的寫作結構以及句式特點,進一步增強了他們謀篇布局的意識,他們寫作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了,而且有了結構和句式的輸入,他們在最后獨立寫作的過程中既能夠模仿寫作框架作文,又有助于緩解了他們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更易獲得寫作所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讓學生在教師指導的更直觀的結構支架的幫助下,達到自己潛在的寫作水平。這對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