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端
某一個周日下午,我已經記不清是距離高考多少天,約莫已經不遠了,我從寢室走去教室自習。好像是剛又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數學考試,在長長的石板路上,我一直有些失魂落魄地胡亂思索些什么,后來竟然開始瞎想,假如要上北大的話高考要考多高的分數。算分真的是一件頂無聊頂糟心的事情,但是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確實是經常抑制不住地胡思亂想。
算出來了,我大概還差50分,其中有40分都差在數學上。
我站住了,目光呆滯地望向玻璃幕墻外午后的陽光和花壇里蔥蘢的草木。真的,我在距離高考還有兩個多月的時候,數學還只能考個一百零幾分,全年級一百多名文科生,我總是在十名之外徘徊,那時候我做夢都希望能夠到人大的分數線,而北大根本不會出現在我的夢里。
我想起在百日的班會上班主任發問:“有沒有同學把清華北大作為自己的目標的?”小小的騷動后,無人舉手,我感覺有些目光落在了我身上,但我尷尬地咧了咧嘴,沒有動。沒想到老師嚴肅地看著我們:“我覺得一個班上連一個敢于說自己想考清華北大的同學都沒有,是這個班級的悲哀。”那時我一定是低著頭的。我一直覺得我們是最值得驕傲的平行文科班,我們有最棒的一屆國際部文科。可是,太難了,難到以至于退縮仿佛是理所當然。
但我那一刻就是突然在心里對自己狠狠地說了一句:“你憑什么不能上北大?”伴隨著這一陣咬牙切齒,好像全身的血液都涌上腦門。
“數學提個40分,考上北大。”在我至今18年的記憶里,我從沒下過這么狠的決心。

但是這自我仇恨式的決心之后隨之而來的不是激情豪邁,而是巨大的痛苦。那種痛苦真切到了極點,仿佛從身體里咬出來,把我整個人都吞噬。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痛苦呢?我無法解析,或許是悲哀,或許是恐懼,或許是像王小波所說的,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然后我倏地站起來,不顧腦袋的缺氧,拼命地跑上四樓、跑進教室,在計劃本的最后一面寫下“你憑什么不能上北大”,然后翻出了買了很久沒做的一大摞數學卷子開始列目標。
雖然這種決心在緊接著再一次的數學考試失敗之后就歸于平淡而模糊,但我一生都不會忘記這發的一次狠,不會忘記在這么一個周日的午后,被遙不可及的夢想射穿心臟的感覺。
我把“去北京”這三個字寫在便箋上,貼在我桌面的文具架上面。我向往北京,有一萬條理由可以解釋,它的文化、它的機遇,但是都抵不過一句“我就是喜歡”。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北京”這個名字仿佛已經和這座城市本身剝離開來,和天堂畫上了等號。
有一天早讀,也許是因為我的語文作業又沒有好好完成,也許是因為我的數學測驗又一次慘不忍睹,也許只是因為我遲到或是剛好走神,班主任在走道里巡視轉到我座位邊時,輕輕叩了叩我的桌子,在我茫然地抬起頭時,她抬手指了指我面前文具架上的字條:“像你這個樣子,還想去北京?”
如果當時手里有支鉛筆,一定會被我因為羞愧而緊握的拳頭攥得折斷。我飛快地垂下眼簾,可攤開的書上的字仿佛自己調換了順序,一句也讀不通。當我再抬眼去看那三個字,仿佛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目標就站在我面前,用既悲憫又嘲諷的眼神看著我。
我不能看著我最清晰的動力被自己親手摧垮,我把那張便箋揭下來,用筆重新描了一遍,又貼了回去,然后振作地坐直,心想:等老師走到教室盡頭再轉回來時,就能看見更大、更清晰的“去北京”,以及一個決心用行動去北京的我。
后來呢?你要問了,在這些看似細瑣的鏡頭之后,故事總是有結局的。
一般意義上的故事結局是,我的數學最后也只提起來30分,但是幸運地考到了北京。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故事最大的意義,就是我永遠都記得這100天。
也許從100到001的每個日子我已經不能記清,但這段記憶在被拉扯、被蒸餾、被磨洗侵蝕之后,我還是能在面目全非的歲月中觸到感動,撿拾當年的勇氣——
在還有100天的時候發誓要做3000道文綜選擇題,最后也只完成了4/5;
和最好的朋友吃完晚飯在食堂里刷題到食堂關燈,然后迎著夕陽晚霞沖回教學樓,老師從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老是踩點;
算圓錐曲線算到崩潰,跑到漆黑的操場上,走了十圈還是哭了出來;
一邊吃早飯一邊看政治提綱,油湯漬最多的那一面熟到倒背;
和同桌從煩躁的晚自習逃出來,在頂樓吹著冷風把肚子里的話傾倒干凈,聊完整個人生;
……
當我告訴他們,我專縣生考試時怎樣掙扎踩上國際部的錄取線擠進華師一、高一數學及格比登天還難、高二期末調考是怎樣勤苦卻排名跌落哭得眼淚打透本子,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不可能吧”。第二次八校聯考一百名開外,高考考進全省前二十名,彼時的我沒妄想過后者,現在的人們不相信前者。
人們大抵總只關心故事所謂的結局,就像“逆襲成功”這四個字本來的關注點就莫名被放在“成功”上。但是寫下這個故事的過程,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一筆一畫,傾盡了怎樣的心血。
高三這100天,不知道要發多少次狠、下多少決心,要立多少個flag又要倒下多少。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你不必太過糾結和懷疑自己。
高三這100天,會有巨大的變化等著你。2月份時班主任覺得我太不刻苦:“你要達到那種狀態,吃飯睡覺都在想學習!”那時我在心里根本不信。5月份的時候,我和朋友在趕去食堂的路上都在瘋狂討論怎么提分,午睡鈴一打馬上下床,就為第一個到教室。從小到大所有老師批評不努力的我,從來沒想過可以做到這樣。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話:“回頭望去,高考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個不能再小的小山包而已,但當你離它足夠近時,它就大得能遮蔽你的整個視線。”所以,我真的很明白你的感受。你也許要苦笑說“這時候了別和我談什么夢想”,但我想你大概只是厭煩別人對你空扯以此為托詞的淡寡的雞湯,可在你最隱秘、最柔軟的心底,問問自己,你是不是依然相信著什么?
當歲月的風卷走一切吹散曾經的結局,一低眸時你會發現,這個屬于你的故事恍如昨日,字里行間沒有“后悔”二字,你親手寫就的每個筆畫,都已經刻進自己的掌紋,化為成長的肌理。
——是的,你總還是要相信著,這個屬于你的100天的故事,終于將譜寫與眾不同的壯麗,擁有屬于自己的扣人心弦與蕩氣回腸,讓你驕傲感慨,讓你此生難忘。
現在,輪到你了,給我講講這個你正在書寫的故事吧,從100到001,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