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鍇 邱海東 盧文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海南省逐步確立了國際旅游島的發展方向,以此為契機,海南的傳統民宿也迎來了新的改造與建設高潮。文章通過對當前政策的解讀,結合海南民宿發展的歷史機遇與當下面臨的問題,逐步探析了海南島傳統民宿的發展趨勢與特點,旨在為海南傳統民宿改造思路與方法層面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 海南傳統民宿 改造 景觀設計 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4-0143-03
一、海南傳統民宿概念探析
民宿一詞源自日本,是指利用當地閑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在此范疇下,海南傳統民宿作為一個獨特的門類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不論人們在哪一處停駐游玩,居住空間都是停留時間最久的地方,因此把握好民宿的建造方向對海南的旅游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宿首先要滿足的是居住功能,海南眾多的傳統民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滿足了成為民宿的必要條件。海南傳統民宿是結合了海南人文、自然環境,在海南傳統建筑特點基礎上進行提煉創新的商用居住空間。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海南發展傳統民宿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利于在一眾旅游大省中脫穎而出,發展具有海南文化特色的民宿業。
二、發展海南傳統民宿的優勢
(一)政策優勢
自1988年建省以來,海南省進入飛速發展階段,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作為第三產業的旅游業日益繁榮,海南省抓住這次歷史機遇,大力推進旅游業,并積極與國際接軌。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步入正軌。《海南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提出,中期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為目標,遠期將海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旅游目的地。旅游業務有三部分構成:旅游業、交通客運業和住宿業。旅游的一般性目的,就是讓游客吃得滿意,住得滿意,玩得滿意。在人們物質條件不斷提高的同時,自然也萌生了精神需求,這就對住宿空間的硬件與軟件提出了雙重要求。民宿作為旅游業務中住宿業的組成部分,對海南的經濟發展和文化輸出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區位優勢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發表了重要的“4.13”講話,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之所以選擇海南,是這里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海南位于中國最南端,是與東南亞各國連接交流的主要窗口,也是中國“一帶一路”規劃的戰略節點。巨大的人口活動給海南的傳統民宿帶來了無限生機與可能,有機會在弘揚自身文化的同時汲取更多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為民宿改造注入更多活力。
(三)資源優勢
海南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同樣因為有別于全國其他地域的地理條件和民族分布,海南黎族建造出了船型屋這種造型獨特而實用的建筑。此外,在干百年的民族融合中,漢居形制也適應當地發生了變化,還有近代以來發展出的騎樓等建筑形式,不一而足。不同歷史時期形態各異的建筑綻放在海南這片沃土上,是海南文化之于中國乃至世界的寶貴人文資源。在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號召下,就要求這些建筑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更具現代化、多樣化的海南民宿,更好地支撐海南旅游經濟的發展。
三、海南傳統民宿的改造方向
(一)海南傳統民宿發展意識改造
1.品牌化塑造
海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來說都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島嶼,不僅因其名目繁多的珍奇動植物種類在世界所獨有,更因在這座島嶼上繁衍生息了數千年的黎族人民創造了不可替代的黎族文化。一個民族的定義,文化是最為基礎和根本的內核。漢族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精華的同時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同化能力,許多民族被漢族同化,喪失了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也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黎族作為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能存續至今,自有其無可替代的文化優勢。
在注重文化保護與市場運營的當下,之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運營模式顯然已經不適用于民宿的發展。民宿品牌化將凸顯出海南傳統民宿的地域特性,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會產生吸引力與號召力,從而推進民宿優化進程,形成游客與商家的良性循環,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2.智能化建設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我們正在享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即信息化與智能化。幾十年來,技術進入干家萬戶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人們總是趨向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而在海南,仍然有許多傳統民居遵循舊時的建制,建出的房屋美則美矣,但與現代化的房屋相比不夠智能,這是傳統民居向傳統民宿轉變的一個關鍵。民宿業是為游客服務的,在保留傳統內核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技,會大幅增加游客的入住意愿與商家的管理效率,也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交融。
3.生態化建設
古時沒有工業,污染較少,房屋大多依山傍水,周圍鳥語花香,環境極好。如今國家工業發達,大陸人口與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但這些問題對于海南來說壓力卻要小得多。改革開放多年,海南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總體來說仍可稱得上是地廣人稀,也因其沒有重工業帶來的污染,空氣質量極好,這是相較于內陸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民宿改造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因循中國園林因地制宜的理念,合理分配運用生態資源,達到建筑與環境的和諧,才是長久之道。
(二)海南傳統民宿建筑改造
海南的傳統居住建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作為海南原住民的黎族設計的船型屋,是典型的桿欄式建筑,上方住人,下方養殖家畜。第二種是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民宅,秦代以降,大陸不斷有南遷至此的漢人,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第三種是受南洋文化影響較深的騎樓與宅院,近代海南人下南洋歸來后受到東南亞建筑的啟發,將這些元素結合到本地建筑中,形成了一種中式融入異域的建筑風格。
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在漫長的時光里衍生出了多種多樣的建筑形式,這為民宿改造提供了豐富的藍本,同時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即如何把握改造的度。改造程度過小,達不到改造的目的與要求,于事無益;改造成度過大,會失去其文化內涵與特色,不符合海南傳統民宿的標準。因此改造需要分步驟,從不同層面展開。
1.建筑外部改造
(1)外立面部分
建筑的外立面是建筑給人第一眼的直觀印象。民宿業屬于商業行為,能否成功吸引游客,勾起人們的住宿意愿就顯得尤為重要。海南傳統民居的外立面造型多樣,有繁有簡,有較繁復裝飾的有騎樓和一些宅院,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會將中式造型紋樣與歐洲、東南亞造型紋樣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文化共融的和諧美感。由民居到民宿,隨著功能的改變,建筑的外立面應遵循刪繁就簡的原則,將冗余的建筑線條簡化。例如在宅院中起支撐與排水作用的墀頭,屋主人會用大量雕花進行裝飾,以此彰顯自己的地位。而作為民宿,則不能也沒有必要將資金用在此種構建上,我們只需提取其紋飾,做到“簡其形,傳其意”,如圖1。
色彩是一座建筑的性格底色:白色顯得圣潔,黑色顯得肅穆,木色富有生機,紅色莊重引人注目。海南傳統民居沒有大面積鮮艷的顏色,在改造民宿的過程中或可嘗試大膽打破故有配色,運用互補色和間色等色搭方式營造室內外空間,迎合顧客旅游放松的心情,凸顯民宿建筑的休閑屬性。
(2)屋頂部分
海南黎族居住的船型屋狀如倒覆的船只,屋頂呈三角形,便于搭建與排水,上覆蓋可更換的茅草、稻草、泥土等,既遮陽又防潮,顯示出黎族人民簡素而高超的建筑和生活智慧。時代在前進,經典的設計思維卻不會被遺忘。無獨有偶,設計師Porky Hefer以織巢烏為靈感,用茅草與石材構筑了位于納米比亞的民宿“The Nest”。其形圓潤飽滿,建筑氣質古拙的可愛,成功展現出了當地特色。作為建筑的制高點,在海南傳統民宿改造中,船型屋頂的形制同樣可以保留并進一步提煉,使其成為建筑的亮點。
騎樓屋頂引人注目的是各式各樣的女兒墻,美觀的同時保證了通風功能;海南當地的宅院則大都遵循古制的漢式瓦片頂。根據民宿幾種不同的建筑風格特點,可以加以取舍,如圖2。
(3)室外景觀部分
室外景觀是建筑的延續和補充,兩者要風格統一,自然植物和雕塑、小路等融為一體。建筑外圍微地形景觀利用傳統造園手法,提煉地域特色符號塑造大地藝術景觀,中國傳統園林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植物造景上,選擇本土耐旱、耐澇植物群,自然生長的野趣往往給人舒暢和愉悅的心情。
2.建筑內部改造
(1)空間布局增減
海南傳統民居布局類型豐富,如一些船型屋只有一間屋子,只在屋內做了簡單的布局劃分,而漢居民宅大多是一明兩暗布局,也有橫屋式、多進式、獨院式等布局。在民宿改造過程中,因建筑屬性的改變勢必要對以往的建筑布局做適當增減。首先要明確民宿的服務對象,一般為家庭、友人結伴或—人出游,這顯然要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進行房間整合,比如面積足夠的情況下要增加廚房、陽臺等生活空間,還有私人影院、游戲室等娛樂空間,而傳統民居中的祠堂、儲藏室等則可以移除。
(2)門窗部分
海南傳統民居一般采用木制門窗。船型屋的門窗十分簡單,考慮到防潮隔熱,有的屋子甚至不設窗戶,木門則由幾條木板拼合而成,門框裸露在外,木色與土色一道,營造出原汁原味的黎族氣息。騎樓與宅院的門窗制式則要規范許多,窗格諸多造型,門也有數種規格,大多是漢式建筑風格與南洋建筑風格。門窗是民宿中游客隱私的一道屏障,也是游客需要時常接觸的建筑組件,對游客的心理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門窗形式上應保留原有的古樸,也要適應現代的功能需要,如圖3。
(3)內墻部分
結構上講內外墻是一體,但功能劃分讓兩者產生了裝飾上的區別。居于室內,面朝四壁,內墻是民宿室內空間的底色。黎族的土質墻體不足以支撐一層以上的建筑,但可以作為內墻的裝飾渲染氛圍,讓久居城市的游客感受到自然的氣息。也可以在內墻的踢腳線或腰線處飾以明暗花紋,凸出海南的地方特色。
(4)軟裝與陳設
陳設是室內空間的點綴,精彩的陳設甚至會成為空間的焦點。但景觀和陳設不是民宿的主體,所占比例不大,我們可以用多種手法來展現。可以按照傳統民居的營造方法裝飾,也可以按照現代、后現代的理念進行布置,兩者各有優勢,前者更有古意,后者更契合時代要素。
3.材料運用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并沿用至今。不論從經濟學的角度還是文化傳承的角度,利用當地廣泛分布的材料構筑居所都是最為明智的選擇。由于氣候原因,埃及的蒸發量巨大,因此鹽業開采也十分發達。12世紀時,出現了以鹽磚砌成的Shali城堡,這種以鹽作為建筑材料的技藝與設計思想不斷發展至今,出現了位于迪拜的GEOtube Tower的建筑概念。
隨著工業化時代到來,現代建筑材料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從功能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鋼筋混凝土、玻璃、纖維板、樹脂……這些建筑材料具有優良的特性與美感,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它們與海南當地的傳統建材如火山石、赤紅壤(磚紅壤化紅壤)、木材等結合起來,使改造后的民宿能滿足各方面的要求,如圖4。
四、以瓊北傳統鄉村田園綜合體的景觀規劃為例
瓊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受到民俗文化的影響,傳統鄉村景觀呈現不同的風貌景觀。隨著海南戰略規劃調整,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當前鄉村產業結構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鄉村產業結構急需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鄉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態勢急需調整,鄉村村民的生活狀況急需改善,火山石古村落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和傳承。
(一)“鄉村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鄉村田園綜合體”的景觀規劃設計是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新型發展模式。本次研究希望按照“三生”(生態、生產、生活)和諧的發展,“三產”(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要求,塑造“可觀、可賞、可游、可居、可樂”循環經濟體系,打造“宜農、宜文、宜教、宜居、宜購、宜養、宜樂、宜游”的新型鄉村田園綜合體。因此,做好瓊北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尊重現狀分析,也不能簡照搬照抄以往城鄉規劃那一套模式。此外,田園綜合體建設要結合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大數據,鄉企結合發展的新道路,有必要引導城市居民引流到鄉村來消費,使城市居民體驗田園生活的享受,促進鄉村的振興。
(二)格局規劃
在規劃中可利用農村荒廢宅基地和舊宅基地,對部分臨街、臨湖、傳統院落等資源翻舊復新,打造鄉村特色田園民宿(如圖5、6),回收利用遺棄資源打造民宿室內外環境,通過鄉村景觀環境提升,尋求鄉愁記憶。特色鄉村民宿在設計中保留了棕色、黃色、白色的南亞傳統鄉村主要色系,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盡情享受鄉村帶來的寧靜與祥和,傳統鄉村建筑本該無嚴格意義上中軸對稱線,所以在新區域劃分區上采用非對稱性布局,體現鄉野的“野性”。
(三)空間布局
在民宿客房空間設計上弱化中規中矩的線條,采用火山石貼面打破拘謹的空間氣氛,用傳統紋樣祥云、瑞獸等元素提煉后的圖案運用在室內軟裝陳設上,軟化空間結構,提升空間美感,簡約的時尚風格,給人無限遐想。比如:木質紋樣茶具、書架、柜閣,素雅的墻面不做過多繁雜裝飾。在民宿以外公共活動空間,增添各種娛樂設施,比如:自然式鄉村游泳池、乒乓球、籃球場、健身器材等。俗話說“來到異鄉為易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通過特殊地域風格民宿環境氛圍設計(如圖7),勾起游客鄉愁,讓其身臨其境同時感受兒時回憶。
結語
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日益增加,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計劃也在不斷推進,民宿改造將是海南未來十幾年的重要課題。民宿對海南來說不僅是巨大的創收來源,更是對外宣傳海南文化的窗口。海南傳統民宿的改造應該遵循仿古而不泥古的原則,功能上滿足現代游人的生活娛樂需求,形式上彰顯海南當地的文化特色,使民宿走在海南文化輸出的前列。.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海南大學三全育人、自由貿易港研究專項基金科研項目,項目代碼:R100428019031001002022。
參考文獻
[1]季博,海南鄉土建筑類型研究[D]海南大學,2016
[2]王小茹,海南瓊海近代民居人文內涵及裝飾藝術研究[D]海南大學,2016
[3]謝丹,瓊北鄉村聚落空間形態解析[D]蔣南大學,2015
[4]陳迪,“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太河鎮傳統村落民宿改造的設計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8
[5]王海翔,基于旅游視角的村落農房改造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18
[6】陳桂欣,旅游背景下廣西地區傳統民居的民宿化改造更新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
[7]彭小翠,鄉村旅游背景下的江西特色民宿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