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大洋洲的記憶,1952-1953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

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油畫,1905 年,40x 32 厘米哥本哈根美術館藏

《舞蹈》1910 年,260×391cm,布面油畫俄羅斯,圣彼得堡,歷史遺產博物館藏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出生在法國北部加來海峽諾爾省勒卡托康布雷西,是一位富裕糧食商人的長子,他的父親經營藥店和種子貿易,并期望其將來能接管家族生意。1887年馬蒂斯背井離鄉前往巴黎學習法律,畢業后回歸故里成為一名地方法院行政官。彼時誰都無法想到,他日后在西方藝術史上會和畢加索并列,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之一。
21歲那年的一場闌尾炎徹底改變了馬蒂斯的生命軌跡。養病期間,他頭一次拿起畫筆,發現了那“如同在天堂”的樂趣。他覺得自己“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此后,馬蒂斯對繪畫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這讓他的父親十分失望。
馬蒂斯的作品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聞名。這與他繪畫之路上的導師,象征主義畫家莫羅(Gustave Moreau)不無關系。莫羅認為“美的色調不可能從抄襲自然中獲得,繪畫的色彩必須依靠思索、想像和夢幻才能獲得”。離開學校后又受西涅克(Paul Signac)的點彩派影響,同時吸收梵高和高更所長,借鑒黑人雕塑和東方裝飾藝術,表現出對傳統藝術的徹底決裂。他的作品中體現了野獸派的美學觀念:即大膽的色彩、簡練的造型、和諧一致的構圖以及強烈的裝飾性,形成了他獨特的畫風——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畫面簡潔、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細節,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畫面藝術形象。
在野獸主義銷聲匿跡以后,馬蒂斯仍繼續他的藝術探索。為了研究人體,他一生創作了大約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他曾采用各種自由手法創造一種新的繪畫空間,還經歷了短暫的立體主義時期,但他的藝術從未出現支離破碎的跡象。在不改變觀點的前提下,他將大塊的鮮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達到既富有裝飾性又具有空間深度的效果。
1941年后,疾病與戰爭的考驗都提高了藝術家的領悟能力。20世紀40年代后期,他畫過一系列充滿光和色彩的室內景物。晚年的馬蒂斯通過彩色剪紙來試驗色彩關系。他的藝術達到極其簡練,帶有平面裝飾性。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于超越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

亨利 - 馬蒂斯 - 迪克斯 - 尼格雷斯 -1907-1908-1930

撐著手的女人,1905,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女王酒店,尼斯, 1953

馬蒂斯工作室,女王酒店,尼斯, 1953
1950年,他畫中的色塊已開始具備獨立趣味。這一時期,馬蒂斯日益虛弱,開始采用色彩剪貼,這種技法成為其暮年的主要創作手段。紙片根據其要求先涂好色,然后剪下來,用以拼組畫面。這種要求極度單純的方法,磨練了馬蒂斯的裝飾才能。可以說,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獸主義時代同樣激進。他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潑的色彩效果,對那些年輕藝術家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