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研究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Onychostoma macrolepis)的年齡和生長可預測該區域多鱗白甲魚資源的生長趨勢,以制定合理的捕撈周期,為產業化開發奠定基礎。利用鱗片對漁獲物進行年齡鑒定,并對其體長與鱗徑、體長與體質量相關性、生長曲線及生長方程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漁獲物的年齡組成為1~4年齡,其中以1~2年齡為主,占總漁獲物的80.69%。其體長(L)與鱗徑(r)呈冪函數正相關,相關方程:L=65.454r0.907 8(r2=0.906 1),體長與體質量的相關方程為m=0.105 5L2.650 8(r2 =0.972 2),屬于均勻生長型。其體長和體質量生長方程分別為Lt=26.95[1-e-0.457(t-0.407)]和mt=217.86[1-e-0.457(t-0.407)]。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生長拐點年齡為2.44年齡,建議其起捕體長為16.30 cm,體質量為131.81 g。
關鍵詞:多鱗白甲魚;年齡;生長特性;秦巴山區
中圖分類號: S917.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8-0179-05
收稿日期:2019-04-02
基金項目:陜西省科技廳農業科技創新與攻關項目(編號:2015NY159);安康學院高層次人才啟動項目(編號:2016AYQDZR07);陜西省教育廳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編號:2016SXJY016)。
作者簡介:陳蘇維(1975—),女,陜西禮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淡水漁業與水生生物學方向研究。E-mail:chsw04@163.com。
秦巴山區系我國漢江上游秦嶺及巴山之間的區域及附近毗鄰地區,地跨甘肅、四川、陜西、湖北、重慶和河南,共6個省市,該區域水體資源豐富,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及其他水系不但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而且山區優質清澈的溪流和山泉也為許多冷流水魚類的棲息、生存和繁衍創造了條件。多鱗白甲魚(Onychostoma macrolepis),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白甲魚屬(Onychostoma),山東泰山地區稱之為“赤鱗魚”[1],湖北神龍架地區將其稱為“多鱗鏟頜魚”[2]。因其鱗片底緣的圖形類似于古代人們使用的銅錢,在秦巴山區被人們俗稱為錢魚,有的縣區也因為多鱗白甲魚一般于4月上中旬像泉水一樣從洞穴涌出而將其稱為泉魚。多鱗白甲魚優勢種群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區漢江上游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紫陽縣和鎮坪縣等地,其味道鮮美,有滋補明目和催乳功效,在當地市場銷售價格很高,深受消費者喜愛[3]。
為保護野生多鱗白甲魚資源,陜西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將多鱗白甲魚列入《陜西省重點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名錄》。2013年,農業部將秦巴山區紫陽縣任河流域確立為多鱗白甲魚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4]。隨著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加強對水源涵養地的保護,漢水上游區域以瀛湖庫區為代表的網箱養殖逐步被裁撤和取締,因此該區域漁業養殖逐步向當地冷流水野生土著魚類轉型。當地的一些學者嘗試利用野生多鱗白甲魚親本進行人工繁殖、魚種培育及飼料需求試驗[5-7],以期為產業化開發多鱗白甲魚提供基礎數據。本研究對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年齡和生長等特性進行分析,旨在為其野生資源的恢復、保護和利用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多鱗白甲魚于2018年5月和10月利用地籠(長4.5 m,寬28.0~34.0 cm,網目1.0 cm)從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孟石嶺鎮嵐河流域、安康市紫陽縣任河流域和安康市鎮坪縣曾家鎮洪石河流域共采集樣本174尾。樣本采集地、數量和體長、體質量等信息見表1。
1.2?試驗方法
1.2.1?鱗片的處理和觀測
從每尾多鱗白甲魚背鰭以下、側線以上部位取5~10枚鱗片作為年輪研究材料。先將鱗片用清水浸泡去除黏液,再用微毛牙刷(0.1 mm)刷掉鱗片表面的殘留物,清水洗滌后用透明膠帶固定在2個載玻片間,利用解剖顯微鏡(Olympus SZ261)觀察年輪特征,在10×4倍雙筒顯微鏡(Olympus CH2)下用測微尺測量鱗徑和輪徑,并對其副輪、幼輪和生殖輪進行鑒定。
1.2.2?數據處理及分析
根據Rosa Lee方程式得出體長與鱗徑長的關系,利用Keys公式m=aLb擬合體長和體質量間的相關性,并通過von Bertalanffy方程式表示體長和體質量的生長方程。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8.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并繪制生長曲線、生長速度和生長加速度曲線。
2?結果與分析
2.1?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年齡鑒定和漁獲物年齡組成
2.1.1?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鱗片和年輪特征
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鱗片為圓鱗,鱗片骨質層所形成的環片基本上圍繞鱗焦呈同心圓排列,年輪標志在前區和側區較為明顯。可看到1個生長年帶中生長快的疏帶和生長慢的密帶先后出現,形成疏密相接的輪紋,因此屬于疏密切割型。但在側后區,輪紋卻表現為次年的環片群和當年的環片群交錯切割。相對于前區,側區的環片比較完整,因此本研究以側區的環片作為年輪鑒定的主要區域。
由圖1可知,后區環片斷裂合并成瘤狀,個別樣本鱗焦中心看不到環片,全部是基片,此為再生鱗,還有部分樣本出現了副輪。
由圖1-b可知,再生鱗是魚在生長過程中由于機械損傷或其他原因造成鱗片脫落,在舊鱗片脫落部位長出新鱗片,因而新環片從新鱗片的邊緣開始重新生長,不宜用于年齡鑒定。圖1-c,樣本體長為11.51 cm,體質量為37.12 g,從體長和體質量的規格判斷為1年齡魚,其副輪僅在該樣本10枚鑒定年齡鱗片中的其中1枚上出現,且該年輪標志并不完整和連續,從而斷定為副輪,不能作為年輪標志來判定魚類年齡。這可能是由于樣本在正常生長季節餌料不足或出現疾病等突發原因,造成魚體正常生長受到干擾,破壞了原環片的規律性,從而在稀疏的環片群出現了個別緊密排列或斷續的環片。本研究未觀察到樣本出現幼輪和生殖輪。
3.3?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合理捕撈和保護
為更大程度發揮魚類的生長潛能,漁業利用上確定魚類首次起捕的年齡應該在其生長拐點之后。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生長拐點為2.44年齡,體長約為16 cm。考慮到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資源持續性發展和種群的延續,本研究結果建議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起捕的年齡為2年齡,體質量達到120 g以上。
本研究對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樣本進行多次采集和捕撈,僅獲得樣本174尾,漁獲物中1~2年齡樣本占80%左右,其體長多數在10~15 cm之間,3年齡以上樣本相對少見。這反映了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的資源量較少,可能是由于近幾年該區域水電站和大壩的建設,再加之人為大肆捕撈,使得大量達性成熟規格的多鱗白甲魚親本被捕獲,性成熟群體規模減少進一步導致了種群整體數量銳減。為合理保護秦巴山區的多鱗白甲魚資源,并在該區域進行多鱗白甲魚的產業化開發,建議根據多鱗白甲魚的生長特性在該區域制定合理的捕撈政策,在繁殖期禁漁、禁獵,并且開展多鱗白甲魚生物學特性、種質和遺傳特點、生化及免疫和人工養繁殖等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永進,李西照. 泰山赤鱗魚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 河北漁業,2013,40(10):63-65,67.
[2]張金平,馮德品,楊?軍,等. 神農架多鱗鏟頜魚繁殖生物學研究[J]. 水產科學,2015,34(8):523-526.
[3]劉?勇. 多鱗白甲魚后備親魚和一齡魚種蛋白質需求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4]李志安. 美麗的多鱗鏟頜魚[EB/OL].[2019-01-03]. http://slj.ankang.gov.cn/Content-129138.html.
[5]董武子,王?濤,馬?力,等. 秦巴山區多鱗白甲魚人工繁殖試驗[J]. 畜牧獸醫雜志,2016,34(3):27-30,35.
[6]張?君. 多鱗白甲魚魚種培育試驗[J]. 科學養魚,2018,33(6):8-9.
[7]劉?勇,周繼術,吉?紅,等. 飼料蛋白水平對多鱗白甲魚親魚生長、體組成與性腺的影響[J]. 飼料工業,2016,36(16):20-26.
[8]王藝舟,宋?文,祝東梅,等. 北江魴年齡與生長特征的研究[J]. 淡水漁業,2013,43(4):35-39.
[9]黎雨軒,何文平,劉家壽,等. 長江口刀鱭耳石年輪確證和年齡與生長研究[J]. 水生生物學報,2010,34(4):787-793.
[10]李?飛,楊德國,何勇鳳,等. 贈曲裸腹葉須魚的年齡與生長[J]. 淡水漁業,2016,46(6):39-44,63.
[11]楊?鑫,霍?斌,段友健,等. 西藏雅魯藏布江雙須葉須魚的年齡結構與生長特征[J]. 中國水產科學,2015,22(6):1085-1094.
[12]沈建忠,曹文宣,崔奕波. 用鱗片和耳石鑒定鯽年齡的比較研究[J]. 水生生物學報,2001,25(5):462-466.
[13]Welch T J,van den Avyle M J,Betsill R K,et al.Precision and relative accuracy of striped bass age estimates from otolith,scales,and anal rays and spines[J]. N Am J Fish Manag,1993,13:616-620.
[14]楊軍山,陳毅峰,何德奎,等. 錯鄂裸鯉年輪與生長特征的探討[J]. 水生生物學報,2002,26(4):378-387.
[15]Musick J A.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long-lived marine animals[J]. Am Fish Soc Symp,1999,23:1-10.
[16]Branwtetter S.Age and growth estimates for blacktip,Carcharhinus limbatus,and spinner,C. brevipinna,sharks fromtheNorthwestern
Gulf of Mexico[J]. Copeia,1987,4:964-967.
[17]呂大偉,周彥鋒,葛?優,等. 淀山湖翹嘴鲌的年齡結構與生長特性[J]. 水生生物學報,2018,42(4):762-769.
[18]何美峰,李新輝,譚細暢,等. 西江廣東魴的年齡鑒定及生長研究[J]. 淡水漁業,2007,37(3):54-58.
[19]熊美華,史?方,鄭海濤,等. 烏江思南泉水魚的年齡與生長研究[J]. 水生態學雜志,2016,37(4):78-83.
[20]Jia Y T,Chen Y F. Age structure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demic fish Oxygymnocypros stewartii(Cypriniformes:Cyprinidae:Schizothoracinae)in the Yarlung Tsangpo River,Tibet[J]. Zoological Studies,2011,50(1):69-75.
[21]Huo B,Xie C X,Ma B S,et al.Age and growth of Oxygymnocypris stewartii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Tibet,China[J]. Zoological Studies,2012,51: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