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1年農歷八月,北宋都城開封的天氣似乎比往年更為炎熱。供應清涼茶湯的坊店中卻流傳著比天氣還令人躁動的新聞:聽說,朝廷頒布了最新指令,由趙官家親自主持的本年度制科考試,原本應于八月中旬開考,卻忽然宣布推遲!坊間傳聞,此乃圣上聽信權臣之言的徇私舉動,為一二人而延期考試。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一樁“大宋推遲高考”案,除了最高決策者宋仁宗之外,還牽扯進四位鼎鼎大名的北宋人物:韓琦、歐陽修以及蘇軾、蘇轍兄弟。其中,韓琦是當朝宰相,“二蘇”是應制的考生,而歐陽修是他們的舉薦官。這一年,蘇軾26歲,蘇轍23歲,兄弟倆已在文壇揚名,正待于國家選拔人才的最高考試中大展拳腳。誰知天有不測風云,蘇轍偏偏在此時生了一場病,無法按期應考。
這時,一向愛才的宰相韓琦就站了出來,向宋仁宗進言,請求推遲考試。韓琦是這樣說的:“今歲召制科之士,惟蘇軾、蘇轍最有聲望。今聞蘇轍偶病未可試,如此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試,甚非眾望,欲展限以俟。”這聽起來有些強詞奪理,但宋仁宗居然就答應了。
彼時,52歲的宋仁宗已在龍椅上坐了近四十個年頭,作為宋代執政時間最長的天子,他治下的國家可稱“民富”,但不夠“兵強”,在西北邊陲迅速崛起的西夏始終讓皇帝頭疼。幸好,有范仲淹和韓琦兩位名臣輪流坐鎮邊庭,從“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歌謠中,即可知這兩位國之長城的價值。宋仁宗樂于笑納韓琦請求延考的建言,既給老臣面子,也給新人機會,更坐實了自己寬柔仁善的人設,可謂三全其美之事。
多年之后,已成一代宗師的蘇軾提起這樁往事,依然口稱韓琦之賢:在蘇轍養病期間,韓琦還多次派人上門探望,直到確認小蘇身體無恙,能夠集中精力應考發揮之后,才和皇帝商量重開考場。但蘇軾并不認為這是韓大人對他們兄弟徇私關照,因為自此之后,宋朝例行的制科考試統一推遲到了九月,避開了易生疾病的暑天,使得考生們能夠在涼爽時節健康應試。可見朝廷作出一項制度性安排有多方面的考慮,蘇轍的一場病不過是歷史進程中的一枚拼圖而已。
(摘自《北京晚報》 李楚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