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苓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 300410)
2019 年以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相繼出臺。這些文件全方位提出了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方略,也為今后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指出了新方向。加強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和學校內涵建設,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同時企業對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與所提供的營銷崗位的有效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手能力強,快速適應企業崗位的畢業生能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如何真正做到產教融合,有效提高所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以適應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是營銷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構建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Work Process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是由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ITB)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現代職業工作整體化分析和描述為基礎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方法,又稱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也稱為BAG 課程開發方法(德文“典型工作任務”Berufliche Arbeit-saufgaben 的縮寫)。BAG 課程開發方法認為:“一個職業之所以能夠成為職業,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內容、方法、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獨到之處”[1]。這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意義所在。
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核心就是“校企聯合”及“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的基礎上,了解行業需求、職業需求及崗位需求,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并對企業提供的崗位及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找出典型工作任務并進行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培養模式的創新和課程的開發與構建。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如下:
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必須根據職業崗位(群)的工作特征,參照相關行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根據專業自身特色,以“能力為本位”和“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任務,歸納行動領域,設定學習領域課程;實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并把“1+X證書”制度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
在設置基礎課程時,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正確處理好思想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學習與健康、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并根據行業職業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行工作過程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體現在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還要貫穿于課程教學及考核的全過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內容和實踐教學設計,是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細化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實踐性工作任務,以工作過程為教學組織流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教學單元,以完成任務所需各方面知識、能力重新構建新的理論教學內容,以完整的實際任務操作為實踐項目,以實踐項目的考核為課程考試內容,同時在畢業環節同樣依據工作過程進行畢業綜合考試的設計,最終達到教、學、做、考相結合,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全新打造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筆者多年從事市場營銷專業的建設、管理與教學工作,并在與企業直接接觸中總結出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七步法,即“行業企業調研→職業崗位確定→職業證書推薦→典型工作分解→行動領域歸納→職業核心能力確定→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通過深入企業調研,對市場營銷專業在企業從事的崗位和典型工作進行分析,并對相對的行動領域進行歸納,見表1職業崗位典型工作分析與行動領域歸納。

表1 職業崗位典型工作分析與行動領域歸納
在對與專業相對應的不同職業崗位分析及典型工作分解的基礎上確定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即市場營銷的專業核心能力。以此為基礎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才能真正完成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匹配相應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而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見表2崗位核心能力分析與專業核心課程設置。

表2 崗位核心能力分析與專業核心課程設置
職業技能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隨著我國就業準入制度的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必將成為勞動力就業的門檻,同時權威機構的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內容和標準是來源于職業崗位和實際工作過程,并經專家反復討論確定的,因此它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有指導和定向作用。職業資格考核與鑒定也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評價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市場營銷專業多年來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并把“雙證書”制度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目前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文件精神,市場營銷專業結合所在院系的專業群正在設計推行“1+X”多證書制,通過對崗位分析推薦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并將與證書考核內容相關的課程嵌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中。
職業崗位的基礎素質是指學生畢業后應滿足社會要求和職業崗位要求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應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具備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新時期大學生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具備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交往禮節、健康的身心和完整人格以及市場營銷人員所應有的職業道德和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德。因此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真正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市場營銷專業以企業市場營銷崗位工作分析為基礎,其課程結構來自具體工作任務的轉換,按照“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課程體系”方式,優化課程模塊化結構,使模塊結構的創建緊靠職業標準,突出職業方向,形成“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發展應變能力”四位一體的課程模式,從而建立以培養職業能力為出發點的課程模塊,即公共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核心能力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框架模型見圖1:
學習情境的設計是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職業能力的基本保證。學習情境的設計必須符合能力分析的要求,并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為基礎,學習情境設計應能體現職業行動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下面以《市場調查分析》課程為例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和教學實施的分析。
《市場調查分析》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課。在設計學習情境和實訓項目時同樣也是根據市場調研崗位的工作流程,確定和分解出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通過實訓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形成工作成果,評價各階段的工作成果作為本課程的考核依據。見表3《市場調查分析》學習情境設計。

表3 《市場調查分析》學習情境設計
在確定調查課題時,設定企業命題、教師命題和學生自選命題,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建一個調查公司,每組選擇一個項目,在本學期內完成一個項目完整的市場調查工作,即包括調查方案的制定、調查問卷的設計、問卷的發放與收回、數據的統計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及調查結果評估等市場調查工作的整體流程。教學中學生“在做中學”,用實踐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真正實現職業化教育,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真實命題,使實戰與模擬相結合,學生真正體驗到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從而實現課程所要達到的職業能力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決定了在教學體系中,必須通過良好的實訓任務訓練,培養學生的一線工作能力和崗位操作能力。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訓設計和組織,使學生在模擬真實工作場景下完成核心能力的培養。
每門課程都緊緊圍繞著工作過程和情境設計實訓項目,并將實訓項目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內容,進行過程化考核,使學生邊學邊做,將教、學、做、考融為一體貫穿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如上述兩門課程所示。
實際工作中每一個簡單任務都不是一門課程能解決的,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成為高職教育面向職業應用的關鍵。
在實訓課程的組織安排中,同樣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制定實訓項目,本著“由基礎到專業、由單項到綜合、由模擬到實戰”的原則構建層級式實訓教學組織模式,并通過綜合實訓將課程與課程之間進行有效銜接,最終實現形成性專業能力的培養。見表4:層級式實訓教學組織模式。

表4 層級式實訓教學組織模式
“商貿節”是學院商貿類專業群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組織的校內大型實戰式綜合實訓項目,包括專題演講會、商品展賣會、讀書會等具體活動。市場營銷專業根據專業特長主要進行商品的展賣活動,學生們同樣按照實際工作流程,從商品選擇,組織進貨、廣告宣傳到網上推銷、現場展賣等環節一一進行實際操練,整個活動綜合鍛煉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為畢業后的就業和創業奠定基礎,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是考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情況的最后一個環節,以往高職同本科及研究生一樣實行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但實際效果很不理想。鑒于此,市場營銷專業率先進行改革探索,將畢業環節改為畢業綜合能力考核,實行全面綜合能力的考試。
從考核方案、運行方案的擬訂到最后的考核評審等各個環節安排,都聘請企業人士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專家進行商討,并作了反復的修改和調整,使考試內容更加貼近專業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從而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模擬企業實際業務工作,考核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解決市場分析、營銷策劃、廣告宣傳、產品推銷、業務談判等實際營銷業務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工作適應性。
畢業班學生經過10 周頂崗實習進入畢業考核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具體的產品或服務作為考核題目,選擇范圍可根據所在實習單位的項目和所承擔的任務及收集的相關資料確定,每組根據所選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信息和市場信息,完成市場調查、推銷、談判、營銷策劃等系列任務,小組成員在統一營銷理念和思路后,分別承擔一項任務并完成相應方案的撰寫或幻燈片的制作,每人的成果經評閱教師評閱計為單項得分,現場考核和答辯計個人和整體成績,最后匯總為畢業綜合考核成績。為進一步使學生的畢業考核環節更加貼近實際工作,凡是訂單班的學生直接參加所在企業的考核,并根據學生具體工作崗位,按企業的考核標準和專業要求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企業人士擔任考官實施考核。通過這樣的考核使學生更加明確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標準和工作流程,有針對性地完善自己工作的不足,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取得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是目前高職人才培養的較好路徑,市場營銷專業在改革中也曾遇到諸多的難點,但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取得較好的成效。最近幾年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所做的《應屆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跟蹤評價報告》顯示,市場營銷專業的諸多指標在各專業及同類院校同專業中均列居前位。
當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和不斷探索的過程,基于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還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并須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創新,從而進一步縮短學生從畢業到就業的過程,以使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與符合社會的需求及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