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駿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重視利用并開發高校資源,將對老年教育向多層次、廣輻射、高學科、優質量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各地老年大學普遍存在“一座難求”的現象,高校辦老年大學,能緩解地方政府辦學的壓力,消除市老年大學的地理局限性,滿足當地老年人就近學習需求。地方老年大學的熱門課程,在高校老年大學中都能開辦,而且還能利用高校師資優勢開辦特色課程。在國家提出“鼓勵社會辦好老年學校”的精神指導下,高校要勇于擔當,發揮好硬件優勢、師資優勢、管理優勢、地域優勢,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實現政府、高校、社會、老年人四方良性互動。
一、辦有特色、有亮點的老年教育。我們在學習和吸納國際上諸如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終身教育等先進理念基礎上,不少老年大學在“體現信息時代特征、保持東方文化底蘊、博取西方文化所長、重視地域地區特點、堅持學校個性化辦學、遵循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等方面辦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教育。作為高校,完全可以把老年教育辦出更多亮點。例如:堅持“兩個結合”“五個列入”。
兩個結合”,即把吸收老年人入學或旁聽本科某些專業——如文學、歷史、計算機等高校自辦的老年大學教學結合起來;把在職人員辦學同發揮離退休人員參與辦學結合起來。“五個列入”,即把老年教育列入學校黨政工作議事日程;列入學校的教育計劃和教務管理;列入學校年度財政預算;列入學校統計序列;列入學校平時的績效考核和學校年終總結考核。
二、拓展老年教育知識結構。現代社會的老年人所面臨的矛盾來自與傳統社會觀念、行為的沖撞,這就需要不斷更新知識,迎合時代需要,不斷調整人們的知識結構,對于老年教育而言,就是拓展課程設置范圍。
老年人是社會個體成員,要從廣度上了解社會變革帶給人們觀念、行為的巨變,學會適應在高新技術社會中的生存,改變以往習慣了的傳統生活方式。聯合國《國際行動綱領》指出:“許多情況表明,知識的迅速大量增加正在導致資料的瞬即過時,從而造成社會的脫節現象。這些變化表明,必須擴大社會的教育結構以解決人們整個生命期間對教育的需求問題。”
綜合性高校,經過多年的合并和規模擴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高校有能力為老年大學提供在職專業教師、離退休教師以及老年大學的師資培訓,助力老年教育知識結構調整所需的師資隊伍建設,為老年大學開發綜合性多學科的新課程設置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如武漢大學文學院教師為老年大學開設了老年詩詞課程;外語學院教師為老年大學開設了英語口語課程;老年心理學、養生保健、老年營養學、攝影等課程都可以聘請本校退休教師擔任。此外,還可以結合正規大學課程,以及高校的專題和系列講座,組織老年人參加,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三、加強老年教育研究、培訓和開發工作。老年教育這門學科由于起步較晚,其中有許多理論性的研究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開展老年教育理論研究是高等學校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利用其龐大的科研隊伍,擔當起老年教育研究主力軍的角色。目前,我國不少高校都已開設了老年學研究所,為我國老年學研究擎起一面大旗,有些成果轉化為國家有關老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據。此外,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也相繼開辦了老年學本科專業,應用碩士專業,以適應時代需要。中國人民大學還先后舉辦了多期老齡工作人員培訓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量老齡服務人才。
四、推動老年教育的立法和相關規章制度的建設。高校不僅是教育機構,而且是科研機構,還具有社會服務職能。所以在引領老年教育改革與創新方面,具有責無旁貸的義務。在推動老年教育立法和相關規章制度建設方面,高校也要積極參與謀劃。1.在國家層面需要開展老年教育立法的準備工作,通過立法明確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法律地位、規劃、編制、預算等。2.明確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辦學宗旨、功能定位、領導職責、管理機構以及章程、制度和規則。3.規范老年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及教材編寫。4.加強老年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建設。5.建立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教學評估、考核、督查和表彰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