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遼寧丹東供電公司 孫新新 閻軍

丹東供電公司員工在寬甸鎮石湖溝鄉食用菌基地幫助用戶維修設備故障。 (姜成敏 攝)
“供電給力,服務硬核。”4 月7 日,遼寧丹東市振安區湯池鎮鐵甲村梓林水果合作社經理王藝,指著大棚里的電源線說,“這些都是他們用電纜線從地下引進來的,棚里外露的電線也都用套管封閉,雖然大棚里潮濕,可用電特別安全。”他對鎮上的供電所員工上門服務,贊不絕口。
春節過后,遼寧丹東供電公司(簡稱丹東供電)百余支黨員服務小分隊,紛紛奔赴鄉鎮田間地頭,或巡視供電線路,或作業電力施工、或排除農戶用電故障……為當地的農業生產當好“電管家”,與農村兄弟共“度”好春光。
“以前鳥巢都是草棍,而現在窩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鐵絲、鋁線、焊條都成了‘裝飾材料’,線路很危險。”4 月1日,丹東東港市供電公司配電運檢一班班長李軍說。他正帶領幾名員工,行走在泥濘的稻田里,對10 千伏復西分進行線路和設備巡視,清理線路上的鳥巢。
東港地區沿海且多為水田地,魚蝦及遺落的稻粒,為喜鵲聚集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加之缺少高大樹木,喜鵲往往選擇在電桿上筑巢安家。
每年二月末到五月份,是備耕春灌的農忙季節,也是配電員工保供電一年最忙的時候。李軍和他的小分隊,這個季節總是起早貪黑,到所轄線路走一遍,做到勤跑腿、早發現、快清除,讓喜鵲徹底斷了在線桿上落戶繁殖的念頭,保證電網不出問題。“正值春檢工作全面展開,每天都有幾十支小分隊像李軍的班組一樣維護線路、設備,活躍在農村生產保供電一線上。”丹東供電運維檢修部主任李林說。
同時,該公司還對農業發展較快的區域,在電網建設上“開小灶”,實行重點傾斜,滿足用電需求。
東港市唯一少數民族的鄉鎮——合隆滿族鄉,已建起480 余個果蔬大棚、8 個養殖場,原有的供電能力“單薄”。而“一鄉一站”規劃中的合隆66 千伏變電站將兩年后才能建成使用。當務之急,該公司決定臨時建一座66 千伏6300 千伏安移動變電塔,形成新建聯網線路,提前解決了該鄉的用電難題。
東港市前陽鎮山城村,是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村之一。該村已有規模化養豬場3 戶、養雞場1 戶、果蔬大棚12 座。為積極響應農村綜合性改革,計劃再建500 頭以上養豬場2 戶、果蔬大棚2 座、500 畝有機蔬菜種植基地1個。
丹東供電及時跟蹤山城村的農業發展,3 月10 日開始對山城村種植養殖區線路進行了改造,高壓延伸11 基桿,新建變壓器臺區1 處,安裝200 千伏安變壓器一臺,不到20 天的時間就高效率、高質量地解決了山城村的用電需求問題。3 月30 日,東港市前陽鎮黨委書記還特意送來“急民所急,解民所憂”的錦旗,對供電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公司還將實施360 項農網升級改造單體工程和‘抵邊村寨’的126 個臺區改造工程,復工后的部分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不斷為‘三農’用電需要提供堅強電網支撐。”丹東供電負責人說。
“沒想到昨天下午提報用電申請,這么快就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感謝供電所啊!”3 月13 日10 時許,鳳城市大堡鄉保林村二組村民劉興來,感慨地說道。看到西瓜育苗大棚灌溉水泵不到3個小時就通上了電,他的心樂開了花。
劉興來是當地有名的“西瓜大王”。受疫情影響,引進的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由于運輸不暢,西瓜育苗期已耽擱了2 個星期。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再不抓緊時間育苗,每年一百多萬的收入,將大打折扣。
在詳細了解到劉興來用電需求后,大堡鄉供電所立即啟動辦電綠色通道。第二天一早,供電所所長孫健,帶領康宴、李曉鵬、李龍等員工,趕到了作業現場。經過3 個小時的奮戰,送電成功。成為了當日組織查勘、當日現場施工、當日裝表送電、當日資料歸檔的一個小小奇跡。
給村民辦電的進度“嗖嗖”地,為用戶自維線路故障排除的速度,也是“杠杠”的。
2 月22 日,丹東地區雨雪交加。鳳城市劉家河鎮八道河村7 組的黃建財,其培植的櫻桃園專用變壓器一次熔絲管燒損。這電送不上,簾子卷不了,投資近千萬的8 個大棚櫻桃樹非凍死不可——黃建財情急之下,求助當地供電所來救櫻桃命。供電所長殷業有接到電話后帶領服務服務隊火速趕往櫻桃園。到櫻桃園20 公里的路程,已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北風卷著雪花呼呼的刮著,視線不好路又滑,半小時的路程用了一個多小時才趕到。黨員服務隊現場了解情況后,迅速幫忙恢復了供電。“多虧了供電員工風雪不誤地趕過來,不然損失老大了。”黃建財說。
3 月15 日下午,寬甸縣石湖溝鄉食用菌基地務工人員正為食用菌棒澆水。突然,水泵不上水了,大棚的照明也熄滅了。食用菌正值生長關鍵時期,缺水低溫會使菌苗枯萎凍壞。可基地人員排查了將近1 個小時也沒結果。
石湖溝鄉供電所黨員服務隊的杜士銘,在接到基地負責人楊澤的求助電話后,與兩名員工立即趕到現場,排查發現是自維變臺二次引線銅鋁端子氧化燒斷。大家迅速排除故障,還將絕緣老化的線路進行了更換,對大棚取暖設備,及開關、插座進行了檢查,防止設備燒損。
在丹東郊外,公路兩旁都會見到一排排溫室大棚,里面生長著享譽國內外的草莓和藍莓。
草莓和藍莓在冬春兩季生長環境要求極高,許多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取暖、透風全部采用電氣化控制。當溫度、濕度達不到標準值時,設備將自動啟動進行調節,這樣一來電動機頻繁啟動勢必會給開關帶來損壞,造成缺相燒損設備的危險。而種植戶們只知道用電而不懂得維護或私拉亂接線路會造成嚴重后果。
為了做好設施農業用電安全保障,石湖溝鄉供電所100 余支春耕春灌保電小分隊,主動與鄉、鎮銜接溝通,與村組干部緊密聯系,及時掌握當地春耕作業情況,了解春耕生產用電需求。各個供電所積極對接各村,細化責任分工,強化責任落實,實行定點劃片,建立包村、包線、包臺區服務機制,讓每條線路、每個臺區、每眼機井,分管包干,責任落實到個人。
“大棚里比較潮濕,一定要使用絕緣性能好的合格導線,平時澆水后要使用干毛巾擦干手,然后再接觸插座、開關。”3 月23 日,該公司黨員服務隊,在叮囑著曲呂川村八組的藍莓種植基地的業主們。
該藍莓種植基地的18 個藍莓種植大棚,是去年9 月國家投資建設的重點脫貧致富項目,全部由貧困戶負責種植。分管包干的供電所黨員服務隊,當日登門服務,不僅排除了2 個大棚內的用電隱患,還宣傳設備運行原理,講解如何消除用電隱患,掌握安全用電常識。

丹東供電公司小分隊檢查大棚用電安全。 (閻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