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智智,劉瑞峰
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腦卒中發病率逐年增高,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對其平衡功能的治療尤為重要,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核心穩定性是提高其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首要前提。懸吊運動訓練對于提高人體核心穩定功能效果很好,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治療效果顯著。因此觀察懸吊核心穩定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為臨床康復懸吊核心穩定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提供實驗及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懸吊運動治療(Sling Exercise Therapy)是一種通過將身體的一部分懸掛在繩子上進行訓練核心肌肉的方法,該方法以積極治療和積極訓練為一般概念,以積極訓練和康復為主要內容,包含治療和診斷兩個系統。
懸吊訓練是其中的核心穩定性訓練,其機制是:身體傷害的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之后得到提高恢復,而且經過了訓練后肌肉的力量和平衡性都得到增強。長時間的疼痛或不用身體核心穩定肌產生“封閉”,導致肌肉力量,神經肌肉系統的運動和質量控制功能的下降,致全身,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即使緩解疼痛,穩定的核心肌肉“關閉”仍繼續,并可能再次導致傷害和痛苦,在病人身體造成慢性損傷;神經肌肉活化處理的是激活或失活的“休眠”肌肉的核心,因為體育運動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開關,神經肌肉訓練后,肌肉的人體從休眠狀態進入活躍狀態,損傷后,恢復身體的正常功能。懸吊訓練器結合神經肌肉激活技術的治療效果可分為三個方面:提高核心穩定性、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感覺控制。
身體的核心區域范圍是從人體胸部中段至大腿中部,包括正面、后面及兩側能夠控制人體的重心到達保持軀干的穩定平衡肌,分為兩大群:第一群是身體深層核心肌群,第二群為身體表淺的核心肌群。
核心穩定性是指在病人在運動中核心肌群收縮控制軀干和骨盆部位時的穩定姿勢,創建患者上肢和下肢支點,將四肢發力,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高的效能。
腦卒中是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癥狀為偏癱,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由于上運動神經元損傷,運動系統失去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肌肉痙攣、運動控制不良、核心肌肉力量下降易引起步態異常,平衡功能差,增加跌倒危險。臨床中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主要是神經修復和功能訓練治療的結合。研究表明,核心穩定性訓練能改善患者不穩定狀態下的體能控制能力,調節不同肌肉的輸出功率,提高運動的有效性。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廣東省醫院康復醫學科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20例。20例患者隨機分成A、B兩組,2組各10例。A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55歲,病程最長6.5個月,最短4個月;腦梗死5例,腦出血5例。B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最大年齡66歲,最小年齡54歲,病程最長6個月,最短4.5個月;腦梗死4例,腦出血6例,A、B兩組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表
對選取的20名患者分組后記錄好具體個人資料,于正式治療前對其進行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的平衡功能評定,記錄其評定分數。對照組(A組)進行常規康復手段治療,治療組(B組)進行常規康復手段和懸吊核心穩定訓練的結合方案治療。治療4周后再次對20名患者進行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的平衡功能評定,記錄其評定分數。
對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19.0版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建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康復訓練。
方法:Bobath技術,包括控制,重點抑制反射、姿勢反射、促進姿勢反射等感覺刺激,軀干抗痙攣模式訓練。
運動再學習治療,包括站立平衡訓練,坐姿和站姿訓練,坐位平衡訓練,仰臥起坐訓練:旋轉屈曲頭的訓練,肩、前臂屈伸訓練,屈髖屈膝訓練,髖關節前屈訓練,頸側屈訓練;站立平衡練習:身體重心前后移動訓練,提高動態平衡訓練的復雜性。
整套動作都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訓練模式。每天訓練60min,每周訓練5d,共4周。
B組在上述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增加懸吊核心穩定訓練,其中常規康復訓練每天30min,懸吊核心穩定訓練30min,與對照組(A組)訓練頻率、次數同步。具體訓練方法如下:
(1)身體靜態閉合訓練,激活全身肌肉局部穩定性是主要目的。使用彈性吊帶工具在背部支撐背部以減輕身體的訓練負荷時,患者會后退,保持下頜的輕微內收。這種訓練通常進行三、四次。一般來說,如果病人有超過3分鐘的時間,那是正常的。
(2)患者俯臥位、仰臥位、側臥位、動態閉合鏈等靜態閉合和聯合作用。它主要培養核心肌肉如臀中肌和多裂肌。
4.3.1 Berg平衡量表
評定內容包括站起、坐下、無支持的站等14個項目,且所有測試項目均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有關,測試一般在20分鐘內完成。每個項目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4分,總分56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評分結果0-20分:說明平衡能力差,只能坐輪椅;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輔助步行;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獨立行走;<40分:預示有跌倒風險。
4.3.2 Fugl-Meyer平衡量表
Fugl-Meyer平衡量表是Fugl-Meyer評定量表的組成部分,主要適用于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評定。此種評定法對偏癱患者進行包括無支撐坐位、無支撐站立、健側站立等七個項目的檢查,每個檢查項目都分為0~2分三個級別進行記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少于14分,說明平衡功能有障礙,評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礙越嚴重。
治療后,A、B兩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評分均比治療前的評分明顯提高(均P<0.05);且B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評分較A組的增加幅度顯著(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評分比較
注:*為P<0.01,表示有顯著差異;**為p<0.01,表示有極為顯著差異。
由上表可以看出,A組患者治療后的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評定評分比治療前的評分顯著提高,B組患者治療后Fugl-Meyer平衡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評定評分比治療前的評分極其顯著提高。
數據對比結果顯示A組經過4周的常規康復訓練及B組經過4周的常規康復與懸吊核心穩定結合訓練后,兩份關于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評定的評分均增加,即A、B兩組腦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均有顯著提高,其中B組比A組的提高幅度更加顯著。這顯示常規康復與懸吊核心穩定結合訓練比單獨常規康復訓練對于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效果更加顯著。
B組患者比A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顯著原因可能為懸吊核心穩定訓練較傳統的常規康復訓練疼痛感更小,且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激活和強化患者的核心穩定肌群,即懸吊訓練系統較傳統康復方式更具有針對性且減少患者疼痛。綜上所述,在腦卒中訓練過程中常規康復訓練結合懸吊核心穩定訓練較單純常規康復訓練更利于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復。
1.懸吊訓練系統較傳統康復方式更具有針對性且減少患者疼痛。
2.懸吊核心穩定訓練可以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