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即墨

“挑肥揀瘦”意為“比喻挑挑揀揀,只選對自己有利的”,是個貶義詞。其實,這個成語誕生時與一美名有關,可以拆開理解為“不挑肥的,只揀瘦的”。
話說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劉秀為了培養人才,就在都城洛陽附近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大學——太學,還聘請了很多學識和名望都高的人當教學博士(相當于如今的大學教師)。為褒獎教學博士的辛勤付出,漢光武帝常常拿出一些物品或錢財賞賜給他們。
有一年除夕,漢光武帝下詔賞賜太學里的教學博士每人一只羊。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因為當時能吃上羊肉太難得了。于是,一群和教學博士人數相同的羊被趕到了太學的大院里,同時也帶來了問題:趕來的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要怎么分配才合理呢?大家都希望得到大的、肥的,眾教學博士討論了好長時間也沒拿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當大家無計可施時,有一位叫甄宇的教學博士默默地來到羊群面前,他繞過那些肥大的羊,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羊,牽起來徑直回家去了。見此,眾教學博士才醒悟過來,認識到自己為人師的身份,不再斤斤計較,紛紛搶著挑瘦小的羊高興地回家過年去了。
這件事很快傳到漢光武帝耳朵里,他便稱甄宇為“瘦羊博士”。從此,甄宇“挑肥揀瘦”的美名便傳頌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