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峰,楊博石,張貴金,羅舸旋子,陳會芳
(1. 涔天河工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湖南 永州 425500;2. 長沙理工大學 水利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14)

洪水災害是發生頻率最高、影響范圍最廣、造成損失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1]。水庫作為現代防洪工程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降低洪水危害、保障區域防洪安全方面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受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等影響,湘江流域氣候變化異常,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汛期降雨普遍集中,超標準洪水發生概率增加,水庫防洪度汛形勢嚴峻[2-3],而湘江中上游山區大中型水庫多,洪水洪峰高,庫容較大,保護面積廣,下游梯級水庫多,一旦發生潰壩險情將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目前按我國現有規范設計確定的汛限水位偏低;另一方面,由于多種原因,為了確保大壩安全,我國多數水庫實際運行時,又不同程度的進一步降低汛限水位,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4-5]。
涔天河水庫位于湘江一級支流瀟水,控制流域面積2 466 km2,壩址以上流域位置如圖1。具有灌溉、防洪、下游補水和發電等綜合利用效益的一等大(Ⅰ)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大壩、泄水建筑物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為1 級建筑物,攔河大壩為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14 m,對應高程為324 m,正常蓄水位313.0 m,總庫容15.1 億m3,灌溉面積111.46 萬畝,電站裝機容量200 MW。大壩、泄洪建筑物及進水口等設計洪水標準為5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 000 一遇;電站廠房設計洪水標準為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 年一遇。水庫庫區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2.5 m/s,風向N,水庫吹程4.0 km。主壩上游壩坡比為1∶1.4。

圖1 壩址以上流域位置圖
涔天河水庫主汛期為4 月1 日至8 月10 日,汛限水位為310.5 m,防洪高水位為316.60 m,防洪庫容為2.5 億m3,主汛期防洪調度方式為,庫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與防洪高水位之間時,根據下游大路鋪水文站和大路鋪+蚣壩河+永明河的來水流量來確定,庫水位超過防洪高水位時,水庫開閘敞泄,轉入保壩的調度方式,具體調度運行方式詳見表1。

表1 涔天河水庫防洪調度方式
本文針對涔天河的汛限水位優化展開研究,構建漫頂風險計算模型,對不同起調水位不同防洪調度方式下的漫頂風險進行量化計算,探索優化調度運行方式,在確保大壩安全的前提下,為提高水庫水資源利用效率提供相關依據。
造成洪水漫頂的原因主要有:洪水設計標準偏低、泄洪能力不足、庫區沖淤造成庫容減小、運行管理等。
用Z 代表壩前水位,H 代表壩頂高程,漫頂事件可表示為Z>H。壩前水位Z 的影響因素主要有:起調水位Z0、洪水作用增加的水位L、風荷載作用引起的壩前水位風壅高度e 和波浪爬高R。洪水漫頂事件發生的概率Pf表示為[6-7]

研究表明[8],導致大壩漫頂風險主要有洪峰流量Qm、風浪雍高e、波浪爬高R 等不確定性因子。
1)洪水作用增加水位L 的不確定性量化
洪水作用增加的水位L,假設其服從正態分布,并采用水庫調洪演算的方法推求[9]:

式中,f(Z,t)是水位Z 對時間t 的導數;Q(t)為調洪過程任一時刻t 的入庫流量;q(t)為時刻t 的出庫泄流量;F(Z)為水位—庫面面積關系曲線。
2)風浪雍高e 的不確定性量化
風浪一般服從極值Ⅰ型分布[10],其累積分布函數和概率密度函數為:

式中,η、μ 為分布參數,與風浪雍高e 的均值μe、均方差ηe的關系為:

其中風浪雍高e 的均值和均方差采用如下公式計算:

式中,K 為綜合阻摩系數(一般K=3.6×10-6);W 為風速均值;D 為水庫的吹程;Hm為水域的平均水深;θ 為計算風向與壩軸線法線的夾角(一般取θ=0°);σw為風速系列的均方差。
3)波浪爬高R 的不確定性量化
波浪爬高R 一般服從瑞利分布[11],其累積分布函數和概率密度函數為:

式中,λ 為分布參數,與波浪爬高均值μR、均方差ηR的關系為:

波浪爬高均值μR的求解參照SL 274-2001《碾壓混凝土設計規范》。
針對式(1)中的漫壩概率模型,大壩漫頂的極限狀態方程為:

其中,Z0,L,H 服從正態分布,e 服從極值Ⅰ型分布,R 服從瑞利分布。
采用驗算點法(R-F)[12]進行求解,對極限狀態方程:Z=g(X1,X2,…Xn)=0 在驗算點Xi*=(i=1,2,…,n)處:

式中:

則風險為:

對于非正態隨機變量的情形要先作當量化處理,再利用上述過程進行迭代計算,達到計算精度完成計算。
采用表1 中防洪調度方式,在校核洪水下進行調洪計算,得到不同控泄流量下的最高洪水位,見表2 和圖3。

表2 不同起調水位不同控泄流量調洪計算的最高洪水位成果表m

圖2 不同起調水位不同控泄流量調洪計算的最高洪水位圖
根據第二節的風險因子量化的相關的公式,將與水庫大壩漫頂風險相關因子的不確定性量化,具體特征值見表3。

表3 部分工況漫頂風險因子的特征值表 m
通過不確定性量化的特征值表,自編程序計算出漫頂風險,結果見表4。
結果表明:隨著汛限水位的上升漫頂風險越來越大,隨著控泄流量的減小漫頂風險越來越大。
分析上述風險計算成果表4,對比社會可接受的風險量級10-4,按保守取值,汛限水位確定為311.5 m,比現行設計汛限水位高出1.0 m,水庫控泄流量2 700 m3/s,發生漫頂風險的概率在10-5量級,完全可以接受。具體調度運行方式為:當庫水位在防洪限制水位與防洪高水位之間時,水庫控泄流量為2 700 m3/s,庫水位超過防洪高水位時,水庫開閘敞泄,轉入保壩的調度方式。

表4 不同起調水位不同控泄流量對應的大壩漫頂風險表

圖3 不同起調水不同控泄流量對應的大壩漫頂風險圖
此時,主汛期期間可多蓄水3 621.1 萬m3,主汛期期間可多發電1.01E+07 kW·h。
本文基于水庫大壩漫頂風險分析,對涔天河水庫汛限水位的合理性進行了初步研究。
1)構建大壩漫頂風險模型,量化了涔天河水庫漫頂風險涉及到的風險因子;
2)基于不同起調水位,對涔天河水庫的漫頂風險進行計算,結果表明,涔天河水庫汛限水位提高1.0 m,風險可以接受,主汛期期間可多蓄水3 621.1 萬m3,主汛期期間可多發電1.01E+07 kW·h。
提高汛限水位可以獲得巨大的效益,但隨著大壩安全在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視,各水庫大壩業主更是越來越關切,要在實際運行時提高汛限水位,還必須進行更深入更系統的研究,多方論證,獲得更廣泛的認同后方可實施。
基金項目: 湖南省重大水利科技項目【湘水科計(2017)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