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娟
摘要
有效的教學設計應源于學情,基于文本,精于細節,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進入學的狀態,讓學習真正地發生。在解決教學問題的同時讓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關鍵詞
教學設計 學情 文本 細節
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成既定教學目標而系統規劃、解決教學問題的創造過程,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反觀我們現在的教學設計,很容易走入兩個誤區。第一,沒有明確學習者的狀態,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參加活動而設計活動,忽略了活動設計的意義和價值。筆者在觀課過程中,往往能感受到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答如流,可是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呢?往往不清楚。教學設計應該是有效設計,是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是有利于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設計。第二,缺少明確的大概念、主問題來引導教學,缺乏為確保學習效果而進行設計的過程,課堂往往沒有真正進行設計,而是由教師主導課堂,“滿堂灌”。這樣的課堂是教師的天下,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說到底就是培養學生品德,提高學生智慧,而智慧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思維方式。如果看不到學生的思維變化,只能聽到教師的言論,怎么能說明學習正在發生呢?
綜上,我們的教學該怎樣設計,才能解決教學問題,才能達到讓學生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目的呢?
一、教學設計源于學情
這里的“學情”分成兩種:一是課前學生的狀態,即學生已經達到的知識技能水平,以及通過學習能提高到怎樣的高度水平;二是在課堂教學中,順應學生思維發展與學習內容間產生的思維碰撞,教師應該善于抓住并充分利用這種隨機出現的學情,通過引導創造智慧課堂。
教學設計不是盲目設計怎么教的問題,而是調查學生接受知識前的準備狀態,并根據學生情況做出預期目標的設定。第一種學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情分析。它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并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有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認知傾向出發設計教學,才能選擇最佳策略,設計最有效的教學。第二種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學情,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課文進行理解、分析、構建,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內容,這在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及時地捕捉這些學情,抓住學生思維的變化并加以引導,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更高的層次。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貴在相機誘導”。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和把握這些學情,讓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地發生。所以,學情分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了解學生,而應該貫穿于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持續性的學習起點分析和學習狀態跟蹤。
二、教學設計基于文本
教學設計重視文本,首先體現于尊重文體特點。在語文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部分語文教師的工作狀態是:備課時不知道要教些什么;上課時不知道該重點突出些什么;上課后又不清楚學生能學到些什么。這些都讓語文教師們很無奈。教學目標難以精確且無法檢測;資源豐富的教學內容需要精心選擇和整合;教學過程設計著重于幫助學生形成各種“鏈接”。這些都是語文教學自身的獨特性。語文教學設計雖然需要遵循教學設計的共性規律,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學設計的一般原理可以直接套用到語文的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學設計有著自己獨特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王榮生教授所提出的“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也是對學生語言思維的一種訓練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帶著一定的目的性指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通過具體的文字理解其中表達的意思、況味和情趣。學生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對文本進行細致分析和解讀。文本是作者生命體的外顯,作者的氣質、情感、世界觀、心理世界都會借助于“外顯之形”——語言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描述的意象來體現。教師要帶領學生由表及里地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與文本背后的作者的對話,更深刻地解讀文本,知人論世,見文識人。
語文教學教授的是如何理解文本的意義和內涵,是語言思維的方法技巧,而并非僅限于對單篇課文的理解。語文教學設計應該依照這個原則,根據文體特征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已有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根據文體特征,結合文本來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是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
三、教學設計精于細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捕捉一些有價值的細節,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其實,“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就是教學細節的設計,而設計需要細化到什么程度,標準就在于“不知不覺”。比如,在開展“抓住特征說明事物”優質課賽課時,該校有陶行知雕塑,且校長就在現場做評委。任課教師就在講課時要求學生寫作關于雕塑的片段,還在寫作之前特意和學生一起邀請校長對雕塑進行介紹。學生也許沒有注意到,這是教師借助校長的講解為他們補充寫作素材,個個喜形于色,聽得津津有味。殊不知,這是教師在課前的精心設計,而細節能讓教學設計更顯精巧。
余映潮認為,所謂有效的教學細節,從學生的學習來看,是語言學習與能力訓練的實踐活動有豐富而且扎實的細節;從教師的教學設計來看,是充分利用課文,把課堂時間大量用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上的細節。所以,提高教學效率,鉆研教學細節的設計,應該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追求。這就需要教師加強教學設計環節的細致工作,善于發現教學材料中的教學資源,高質量地提取、整合教學內容,形成蘊含豐富知識、具有扎實閱讀能力訓練的課堂教學細節設計,讓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積累知識,提升能力,發展思維。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