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現有民歌類APP發展狀況,通過應用寶、豌豆莢、360手機助手等APP管理軟件,檢索并下載分析現有民歌類APP客戶端,為如何利用手機客戶端對民歌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提供借鑒。結果表明,民歌類APP客戶端的開發有助于擴大民歌的影響力、有助于民歌影音資料的保護、有助于民歌愛好者的交流。現有民歌類APP存在數量不足、影響力較小、內容同質化嚴重、功能單一、界面內容有待優化、廣告內容過多、民歌類APP開發官方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今后在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應重視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的開發和建設,以利于信息化時代民歌的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民歌;APP;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統音樂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055-02
我國民歌有著悠久的傳統,在各地、各民族中廣泛流傳,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山西河曲民歌、蒙古族長調民歌、陜北民歌等120項來自我國各地、各民族的民歌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同許多民間傳統音樂一樣,我國傳統民歌面臨觀眾日益減少、演出市場萎縮、后繼人才斷層、保護資金匱乏等困境,傳統民歌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壤。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娛樂、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網絡直播、網絡音樂等互聯網應用得到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護和傳承以民歌為代表的民間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民歌類APP開發的意義
(一)有助于擴大民歌的影響力
以往以民歌為代表的民間傳統音樂是我國勞動人民生產、勞動之余主要的娛樂方式。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電視、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發生了改變。在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等沖擊下,以民歌為代表的民間傳統音樂漸漸喪失聽眾,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民歌類APP的產生適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要,有助于增加民歌的潛在觀眾,擴大了民歌的影響力。
(二)有助于民歌影音資料的保護
民歌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勞動之余,口頭創作、口頭傳唱的民間傳統音樂。以往在民歌類非物資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如何搜集、整理相關影音資料是一項重要的難題。民歌APP的出現,彌補了民歌原始影音資料不易整理的缺陷。民歌大全APP、貴州山歌APP等民歌客戶端匯集了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流媒體網站相關民歌影音資料,每一首民歌APP就是一個民歌數字博物館,民歌APP的開發、應用有助于民歌影音資料的保護。
(三)有助于民歌愛好者的交流
民歌以往主要是通過口頭傳唱的方式進行傳承,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入,民歌愛好者失去了相互交流的環境。民歌APP匯集了流媒體上的民歌影音資料。民歌愛好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發布自己的演唱視頻,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便于民歌愛好者的交流。
二、民歌類APP發展現狀
為了解現有民歌類APP發展狀況,通過應用寶、豌豆莢、360手機助手等APP管理軟件,以“民歌”“山歌”等為關鍵詞檢索現有民歌類APP,安徽民間小調APP、安順山歌APP、民歌大全APP、貴州山歌APP、陜北民歌APP等民歌類APP應用為目前下載量最多的民歌類APP應用,通過七麥數據分析,上述民歌類APP下載量在1萬至10萬之間。
民歌大全APP由智源慧杰技術有限公司開發,最新版本更新時間為2018年3月1日,其內容主要是陜北民歌、山西民歌、云南民歌、東北民歌等帶有地方特色的中國經典民歌。民歌大全APP內容主要來源于騰訊視頻、土豆、愛奇藝、央視客戶端、優酷等流媒體平臺,并利用趣單對民歌內容進行優化,該APP支持用戶對視頻內容進行下載,由于是廣告公司開發,民歌大全APP廣告頁面較多,趣單經常無法打開。
陜北民歌視頻APP由天銘鴻狀(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最新版本更新時間為2016年7月6日。陜北民歌視頻APP內容主要為陜北民歌知識、民歌文化、民歌教學、民歌歌譜、民歌音樂等,并有王二妮等陜北民歌歌手視頻集,視頻內容主要來源于騰訊視頻、土豆、愛奇藝等流媒體網站。
陜北民歌APP開發者為中華云,內容主要是陜北民歌的簡介,介紹了陜北民歌的類別、主要流傳地、藝術風格、代表曲目等。另外陜北民歌APP匯集了《走西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想親親想在心眼眼上》《蘭花花》等三十多首陜北民歌代表曲目的歌詞內容。同其他民歌類APP相比,該APP內容過于簡單,僅僅是文字介紹,缺乏影音資料。
貴州山歌APP、安徽民間小調APP、安順山歌APP內容和界面和民歌大全APP雷同,主要匯集了騰訊視頻、土豆、愛奇藝等流媒體平臺貴州山歌、安徽民間小調、安順山歌等相關影音資料。
三、現有民歌類APP存在的不足
(一)現有民歌類APP數量不足,影響力較小
我國各民族民歌種類繁多,在各地流傳很廣。同此不相適應的是目前民歌類APP數量較少,通過應用寶、豌豆莢、oppo軟件市場等APP應用管理軟件,以“民歌”“山歌”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民歌類APP僅有民歌大全APP、貴州山歌APP、陜北民歌APP、安順山歌APP等,通過七麥數據對單純民歌類APP下載量進行分析,下載量幾千到幾萬不等。同QQ音樂、酷狗音樂等主流音樂類APP數十億的下載量相比,民歌類APP影響力甚微。
(二)現有民歌類APP內容同質化嚴重、功能單一
安徽民間小調APP、安順山歌APP、民歌大全APP等客戶端盡管名稱不同,但內容、界面雷同,都是匯集了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流媒體視頻網站相關民歌視頻,缺乏原創內容,缺乏對民歌相關淵源、代表曲目等相關知識的介紹,軟件用戶互動參與性也比較差。陜北民歌APP是單純陜北民歌的介紹,收錄了具有代表性的陜北民歌的歌詞,缺乏相關民歌的影音視頻內容。
(三)民歌類APP界面內容有待優化、無關內容過多
安徽民間小調APP、貴州民歌APP、民歌大全APP等民歌類APP應用,由于是相關廣告公司開發,內容缺乏優化,APP中插播廣告較多,部分APP應用不穩定,頁面時常無法打開。同QQ音樂、酷狗音樂等主流音樂類APP軟件相比,用戶體驗感較差。建議相關APP開發公司優化APP中的內容,清理無關廣告。通過在APP中建立相關商城,以及采取出售相關民歌演出服飾、民間樂器等方式實現APP的盈利,從而留住民歌愛好者,擴大民歌APP應用的影響力。
(四)民歌類APP開發官方參與度不高
我國民歌種類繁多,在各地流傳較廣。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傳統音樂類入選的各地民歌、山歌等有120項,入選各省、市、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有數千項。而目前民歌類APP僅有十多種,且主要是北京時勢科技有限公司、智源慧杰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天銘鴻狀(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開發維護。各地文化部門或者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發(或合作開發)的民歌類APP尚屬空白,說明目前各地文化部門對互聯網平臺下民歌的保護和傳承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建議在今后民歌類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注重互聯網平臺下民間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著人們的娛樂生活方式,民歌類APP的開發有利于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各級民間傳統音樂保護部門應重視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民歌的保護和傳承,開發、建設相關民歌APP客戶端。
參考文獻:
[1]楊靖.自媒體視域下西坪民歌保護初探[J].黃河之聲,2015,(23):104.
[2]楊靖.民間傳統音樂嗩吶微信傳播現狀研究[J].黃河之聲,2019,(19):124-126.
[3]楊靖.“互聯網+”背景下鑼鼓藝術微信傳播研究[J].北方音樂,2019,(2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