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波

《齊魯周刊》:請況行長介紹一下國開行山東分行在落實金融輔導員制度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況瀾:國開行山東分行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較其他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特殊性,山東轄區(除青島市)僅有一家省級行,15地市均無市縣分支機構,省行員工共計200余人,客戶經理人均管理半徑較大。為做好金融輔導工作,讓金融與實體經濟進一步結合起來,用金融的力量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我行高度重視,搭建“金融輔導員辦公室-金融輔導員庫-金融輔導隊”三級組織架構,依托矩陣式組織架構,以團隊為支撐,根據企業不同行業特點和業務需求,努力提供常態化、精準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同時,我們制定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山東省企業金融輔導員制度的實施意見》,對我行金融輔導隊的工作職責、業務流程、考核監督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明確了工作規范和監督要求。
截至4月末,我們已完成全部20家對口輔導企業的對接和蹲點調研工作,逐一研究確定“一企一策”輔導方案。兩個月來,分行在與輔導企業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思考總結,提煉出了分行金融輔導工作“送政策、送思路、送錢景”的工作指引。
《齊魯周刊》:這個工作指引是如何具體落地實施的?
況瀾:“送政策”就是向企業送金融惠企政策。及時向企業精準推送、解讀金融政策,幫助企業更好地學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做好金融惠企政策的“宣傳隊”。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實際上他們對政策的把握和理解是不到位的,我們把中央的政策、金融的政策送給企業手里,讓他們用好金融杠桿。舉例來說,濟南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處于盈利能力偏弱的成立初期,項目融資受限于部分規劃內容,資金籌集渠道不暢。我行金融輔導隊積極宣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領域的融資政策,探索自身支持企業融資路徑,同時建議企業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成本低、期限長等優勢,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紅利。
“送思路”就是向企業送經營管理思路。根據企業財務、經營和融資等狀況,對企業改進經營管理、強化信用建設等提出意見建議,做好企業規范運營的“助推器”, 讓他們學會從市場里面要資源,找突破口,通過創新、通過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樣市場才會發展。比如,在對莘縣城市開發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調研期間,輔導隊提出了規范股權架構、康泰頤養中心項目進一步明確醫養結合模式等思路建議,幫助企業在項目市場化運營模式、融資方案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積極響應山東省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
“送錢景”就是向企業送業務發展錢景。量體裁衣,指導企業選擇最適宜的融資方式,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做好企業融資策劃對接的“聯絡人”,讓企業更好地跨越不同的生命周期,能夠在市場上成長起來,送出一個光明的前景。目前,我行已向輔導企業提供融資支持7.25億元,完成了山東魯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0.95億元低息貸款合同簽訂及發放工作,有力保障了企業新冠疫情防控用款需求,向莒縣城市建設投資發放棚改貸款6.3億元,立足“穩投資、保民生”,助力重大項目開工復工。
《齊魯周刊》:在落實金融輔導員制度上,國開行山東分行將融智、融資服務與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當前重點領域有機結合,為企業經營注入開發性金融“活水”,助力山東實體經濟發展。融資服務,眾所周知,融智服務體現在哪些方面?
況瀾:“融資”+“融智”是開發銀行長期秉持的客戶服務理念。開發性金融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集中體現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等方面。在重點領域,主要是發揮骨干作用,集中支持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點行業、重大項目建設,是國家戰略實施的金融主力;在薄弱環節,主要是發揮引領作用,堅持雪中送炭,創新產品和模式,成為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瓶頸領域的金融先鋒;在關鍵時期,主要是發揮逆周期作用,以中長期投融資配合宏觀調控政策實施,持續發力、精準發力,順境隱于市、逆境托舉市,成為助力國家宏觀調控的金融平臺。
“融資”能否順利到位、并發揮應有的作用,有賴于“融智”的有效配合。主要是以融資規劃、財務顧問、思路建議等為手段,以“投、貸、債、租、證”多種金融產品為工具,加強政策傳導、凝聚客我共識、提升運作能力,策劃滿足當前政府熱點、符合未來發展方向、契合企業自身特點的項目。并協助客戶完善融資主體、資金來源、還款現金流、信用結構等融資要素,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金融輔導中,“三送”工作指引即是我行長期堅持的“融資”+“融智”服務理念的集中體現和自然延伸。我行金融輔導隊積極引導對口企業響應當前國家政策號召,投身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等領域;引導企業使用統借統還方式,利用集團母公司等平臺加快專項資金落地;引導企業根據今年疫情發展、內外貿形勢等,合理控制投資規模;推動企業構造符合開發銀行投向重點的中長期投資項目。
《齊魯周刊》:國開行是開發性金融機構,在發展業務上,往往選取一些資金需求量大、事關中長期發展的大企業大項目作為自己客戶,這樣的屬性與金融輔導員制度著眼于中小微企業的行動目標是否存在背離?
況瀾:并不背離。開發銀行一貫以“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為己任,在支持國家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仍然心系百姓、關注民生。把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成功經驗拓展到中低收入住房、扶貧開發、中小微企業等領域,以普惠金融服務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與全面進步。近年來,圍繞國家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等戰略,將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省域及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和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開展轉貸款和民企專項貸款等金融工具,不斷加大對普惠金融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其中,轉貸款業務是當前我行面對自身人員、網點等劣勢,主動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以批發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的主要手段。轉貸款指由我行向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合作銀行批發資金,合作銀行再將資金轉貸至符合我行要求的企業法人或國家規定可作為借款人的其他組織和自然人。我行負責選擇合作銀行并提供貸款和信貸技術支持;合作銀行負責開發、評審和管理轉貸款,并承擔轉貸款信用風險。
當前,我行突出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將轉貸款支持重點明確為以下領域:一是用于加強疫情防控金融保障。重點支持醫用物資、重要生活物資供應企業,以及交通運輸、醫療廢棄物處理等上下游相關產業,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二是加大對山東省內31個省級貧困縣域內的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對于春耕備耕相關需求的支持力度,重點用于解決農戶在春耕備耕中的資金需求,包括種子、化肥、農藥、飼料、農機具的采購等,并支持相關農資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合作中,我行轉貸款業務充分體現與合作機構及貸款客戶合作共贏的原則,制定優惠定價政策,讓利小微企業、扶貧產業等,切實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轉貸款業務開展以來,2019年我行發放轉貸款41億元,支持小微企業1070戶。2020年初至今,已發放轉貸款12.5億元,支持小微企業750戶。企業實際利率負擔不超過市場平均水平,顯著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金融輔導中,我行也將金融輔導與轉貸款業務緊密結合。針對對口的中小企業,一是堅持金融輔導定位,在經營管理、項目運作等方面,積極為企業出謀劃策;二是盡心盡責,對具備融資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向我行轉貸款合作銀行推薦,發揮金融同業各自的比較優勢和業務專長,在分工配合中多渠道滿足中小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支持中小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