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波
摘 要:作為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尤為關鍵,為了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在落實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注意德育教育的調整和優化升級,關注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以及踐行情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反思前期的教學環節和教學策略,以此來實現有的放矢。高校德育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為了保障后期教學活動之間的緊密聯系,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德育功能觀的有效反思,明確前期的德育教育目標以及教學環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和共鳴,保障學生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在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之中主動接受優秀思想文化的熏陶,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并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關鍵詞:德育功能觀反思;高校德育;目標建構
一、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十分關注高校德育教育,許多學校結合人才培養的實施條件以及時代發展變革的現實狀況,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及形式,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但是結合相關實踐調查不難發現,長期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一部分教師還沒有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在德育功能認識上出現了許多的認識誤區以及偏差,之中導致德育目標的構建過于模糊以及片面,難以更好體現德育教育的實質作用并促進不同德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從微觀的角度上來看,認識上的誤區主要體現在整體功能的過度夸大、功能忽略、工具理性傾向以及個體性功能的放大,另外還涉及許多的教育性功能以及智育化傾向。因此為了突破這一不足,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必須要注重細節要素的解讀,制定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標,盡量避免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及誤區,保證學生能夠在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主動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二、德育功能觀與德育目標
結合上文的相關分析可以發現,德育教育尤為關鍵,對學生的良性成長和課堂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利用尤為關鍵,通過對德育教育的分析及研究可以發現德育功能主要是指德育教育的作用,德育工作所體現的社會意義和優勢。在落實德育工作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德育工作內容和形式的分析及研究,抓住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先設置具體的德育工作目標,然后開展相應的德育實踐工作,弄清楚這一教學環節所需要完成的相關問題,明確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價值,以此來實現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綜合提升。德育效果則是指德育價值的實戰狀態,德育目標則指這一狀態發揮作用的主體過程。因此在設置德育目標之前,教師需要了解德育的具體功能,分析德育工作的作用及優勢,結合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形式來調整后期的德育教育,目標保障目標的針對性,合理性以及清晰度,促進后期教學時,為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指明道路及方向,盡量避免走彎路。
德育功能關于德育目標的設置緊密相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充分體現德育工作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教師必須要注重德育目標與德育工作之間的完美融合,如果教師在落實德育工作的過程之中對這一工作的功能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出現了目標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就會導致不同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受到極大的束縛。另外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忽略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德育工作功能的理解和認知比較淺顯,那么在后期的預校與工作的過程之中就會出現許多消極對待的情緒以及逆反心理,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足。
因此,一個正確的德育功能觀能夠有效體現德育目的的治療作用,構建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從另一個層面上來看,正確的德育功能觀能夠對后期的德育評價以及實踐環節進行相應的調整,明確不同實踐環節的重要價值及作用。教師需要堅持以德育教育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了解德育有效性的評價要求,分析德育工作者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及任務,綜合考慮整體的實踐過程以及實踐要求,盡量避免期望過高或過低,而是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進行相應的反饋,只有這樣才能夠擺脫傳統德育教育工作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和障礙。
三、德育功能觀的反思
德育功能觀的反思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在德育功能觀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有一部分學校過于夸大整體功能,出現了道德政治功利主義傾向,難以真正體現道德教育的實質作用及優勢,同時這種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無法推動教育課程改革,難以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水平。德育教育與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德育理念和形式的分析及研究,不斷實現兩者的完美融合,結合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來充分體現德育的功能。
有一部分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過于注重道德教化,無視新時代改革背景之下德育教育的內容分析以及研究,德育功能觀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道德教化是一部分,但并非是主體,有一部分教師直接以社會結構之中的道德理念為依據,將其看作為主體因素,認為道德教育會直接影響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以及動力。這種錯誤的認知不僅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還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難以充分體現德育教育的指導作用及價值。
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德育功能觀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明確強調,高校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之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較為復雜,因此難免會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因此在后期的德育目標構建時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和障礙。學校必須要針對同一時期之中的德育工作實踐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及優化升級,深入探討不同的德育問題以及德育障礙,對現有的德育功能觀進行重新的梳理以及反思,抓住這一工作的核心要點,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調整后期的教育教學策略。
四、德育功能觀的反思與高校德育目標構建
在對德育功能觀進行有效的反思之后,高校就需要針對性構建德育目標,德育功能觀會直接影響德育目標的建立,因此德育教師必須要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
首先,德育功能觀會直接影響德育目標的具體內容及形式,如果出現了德育整體功能擴大化的傾向,那么在后期目標設置的過程之中就會過于抽象和乏味,為了充分體現這一工作的實質價值和作用,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職能和流于形式。其次,如果德育功能觀出現了超越性,不符合現實要求,就會導致后期的目標難以實現,同時教育教學資源也會被極大浪費。因此為了突破這一不足,學校必須要重新調整德育教育的理念,關注德育功能觀的具體內容及形式,按照德育教育目標的層次性和連貫性來明確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其中道德教育必須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為依據,根據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設置相應的德育工作目標以及教育教學內容,保障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在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之中說出個人的真實意見和看法。
最后,教師還需要嚴格圍繞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明確前期的目標構建要求,將開放性、發展性、創新性的內容融入其中,積極體現德育功能反思的重要價值以及作用。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背景與學習能力有所區別,教師需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抓住新時代改革背景之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圍繞德育教育的主題對象來進行后期的調整以及優化升級。學生在大學階段之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有所區別,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教育力量以及社會環境的指導作用及優勢,跟隨社會的變遷來進行不斷的調整和變革,讓學生能夠在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之中主動圍繞德育目標來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既能夠體現德育目標的指導作用和價值,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保障學生能夠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意識到個人的不足,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教師則可以站在宏觀的角度,以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之下實現全面成長和發展。
五、結語
德育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我國高校必須要注重德育功能觀的反思,了解這一工作與德育目標構建之間的相關性以及互相影響作用,堅持德育工作的具體內容以及核心地位,以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為原則,促進不同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恩允.德育功能觀的反思與高校德育目標建構[J].江蘇高教,2002(6):30-33.
[2]孫曉峰.高校德育管理機制構建及運行中的對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1.
[3]張志華,趙振寰.“三個代表”思想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J].安家,2002(1):13-14.
[3]俞錦賓.心理咨詢的對象觀和功能觀對高校德育的啟示[J].學校思想教育,1994(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