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巖 代曉蕾
摘 要:高校美術專業中第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分析其個體和家庭特征、上大學前的特征以及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的特點,從新的視角挖掘當今美術類大學生學習與發展問題的根源,更人性化地解決美術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反映高校美術教育迅速發展過程中的公平問題和質量問題,提高院校競爭力,加強和推進美術教育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障礙問題,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改革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提升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美術專業;第一代大學生;學習;發展;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第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追蹤調查研究——以美術專業為例”(2019031301008)階段性研究成果。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入推進,全國各地各類高校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也使得大學生群體的特征不斷趨于多元化,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第一代大學生(父母雙方都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就是多元化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2012-2019年我國第一代大學生占七成以上,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大學生亞群體。高校的美術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發展背景下更具有典型性,其在短短二十年間迅速發展壯大,學生數量不斷增長,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大量學生是突擊速成和應試模式培訓出來的,使得具有很強的師徒傳承性的專業演變成了一種大眾化、產業化教育。美術專業大學生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比重占九成以上,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群體。
一、第一代大學生個體、家庭背景及上大學前的特征
筆者將河北省近20所高校美術專業的第一代大學生與非第一代大學生進行了比較。
(一)個體背景和家庭情況
第一代大學生有69.78%來自農村,而非第一代大學生只有16.79%;從入學的平均年齡看差距不是太大,第一代大學生只比非第一代大學生大0.4歲;大約70%的第一代大學生不是獨生子女,都有1~2個兄弟姐妹;76.9%的父母從事底層工作或普通職業來維持生計,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的,父親占 69.75%,母親占79.75%。第一代大學生的家庭文化資本、經濟基礎、社會資本都處于弱勢,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投資能力和家庭影響是非常有限的。由于家庭文化資本匱乏,第一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準備不足,對大學的了解多是從比自己大的校友、朋友處獲得的,父母所能給予的指導和幫助很少。
(二)上大學前的基本情況和特征
較之非第一代大學生,第一代大學生只有45.18%曾就讀于地市及以上重點高中,明顯低于非第一代大學生;僅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擔任過校級學生干部;第一代大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明顯低于非第一代大學生,受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他們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參加課外補習班和興趣班,考前訓練的專業性和系統性較差。另外,第一代大學生中,高考復讀生約占20%,保送或者自主招生進入大學的僅占1.95% ,考入重點院校的學生比例明顯偏低。第一代大學生進入大學所選的更多的是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就業前景較好和收入較高的專業,約占75%。
二、第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特征
(一)學習動力
在學習動力上,無論是外部因素還是內部因素,第一代大學生與非第一代大學生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從院校分類來看,第一代大學生的內部學習動力和外部學習動力稍低,但實際差異并不明顯。
(二)學習策略和學習方式
在學習策略上,兩類學生的差異并不明顯。但在多元學習方式上,第一代大學生的表現明顯偏差,其中在線學習的現實差異相對較小,而跨文化學習的現實差異就比較大了。從不同院校來看,重點院校中兩類學生之間的現實差距更大,特別是合作性學習和在線學習方面更加明顯。跨文化學習要求學校具有較高的國際化程度,同時需要家庭給予更多的經濟支持;在線學習與合作學習類似,都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動性。第一代大學生在這三個指標上表現稍差,反映了他們受到關鍵性教育資源的限制,自身的學習主動性也稍有欠缺。
(三)師生互動和高影響力教育活動
在大學學習師生互動上,第一代大學生主動性較差,師生互動不頻繁。從院校的不同類型來看,兩類學生師生互動存在的差距更為明顯。關于高影響力教育活動的區別,從統計學來看,第一代大學生的整體表現較差,但是效應值較小。高影響力教育活動又可以進一步分為資源驅動型高影響力教育活動和一般性高影響力教育活動,前者需要家庭、學校和教師提供關鍵性教育資源和機會,包括向專業學術期刊投稿,與老師一起創作項目,進行課程要求以外的考察學習,參加各類學術、專業、創業、設計競賽,輔修第二學位和專業等。通過比較分析,第一代大學生由于家庭資源的制約,在前者上的表現明顯比非第一代大學生差,而在后者上兩個群體基本沒有差別。通過院校的分類型比較分析,結果大相徑庭,在資源驅動型高影響力教育活動方面,越是重點院校兩個群體的差異越顯著。
(四)時間分配
關于課外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的安排與分配,如參加社團活動和學生會等,第一代大學生明顯偏少,而在校內外兼職打工上,第一代大學生明顯偏多,在重點院校這一差異更加明顯。大部分第一代大學生利用課余和寒暑假時間兼職打工來賺取一部分生活費。
(五)學習成果
在學習成果方面,關于自我報告的教育收獲,第一代大學生明顯低于非第一代大學生,而在校滿意度卻比較高。在校滿意度與個體的預期和起點有著密切的關系,主要是對校園建設的硬件、軟件以及學習經歷的綜合評價,由于第一代大學生的預期相對較低,所以更容易在滿意度指標上得到高分。在重點院校的調查結果中,自我報告的教育收獲的差異更為明顯。另外,關于畢業后的規劃,第一代大學生更多選擇就業,放棄繼續深造,主要受家庭經濟制約,而第一代大學生計劃出國的比例就更低了。
三、第一代大學生學習的劣勢及根本原因
通過大量調查分析,第一代大學生與非第一代大學生之間個人和家庭情況、上大學前的學習特征都有明顯的不同。受家庭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的制約,第一代大學生沒有足夠的經濟后盾,大多數就讀于縣級高中或者市級普通高中,很少參加課外補習班,其在專業上的學習也相對落后,各種信息相對閉塞。他們大部分學習較為刻苦,但大部分集中在地方本科高校,重點院校的比重明顯偏低。在專業的選擇上,第一代大學生更多地選擇就業前景較好和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堅持純藝術學習與創作的人數較少。在學習行為和成果上,兩類學生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師生互動和探究性學習方面,需要發揮個體的主動性,跨文化學習、資源驅動型高影響力教育活動、畢業后升學或出國等方面,需要家庭、學校提供關鍵性教育資源和機會,第一代大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劣勢,而且重點院校兩個群體間的差距更為明顯。
第一代大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劣勢,其根本原因是家庭的經濟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欠缺。第一代大學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沒有相關的經驗,對于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很難給予一定的指導和有效的幫助。另外,這一群體的父母職業地位相對較低,家庭經濟資本相對薄弱,這都影響和制約著他們的學習和發展,關于大學的經驗、價值觀和資源落后于非第一代大學生。大部分第一代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問題,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兼職打工上,甚至和學習產生沖突,降低了他們的學業表現。第一代大學生往往意識不到學習投入的重要性,不知道怎樣參與到更有效的、具有影響力的教育活動中,這是造成他們學習劣勢的直接原因。他們對于受教育的目標要求較低,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投入程度。
四、支持和幫助第一代大學生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高校美術專業第一代大學生的特點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幫助。
第一,從基礎抓起,針對這一群體對院校和專業了解有限的問題,在進入大學前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可以組織高校師生以社會實踐的形式走入高中,特別是到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農村,宣傳講解相關專業的特點和方向,幫助學生們在高中階段了解并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第二,開展一年級研討班、多元文化學習社區、服務性學習等項目,提升第一代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對教育活動特別是高影響力教育活動的投入程度。第三,加強第一代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規劃教育,構建輔導員和學業導師雙層引導和管理的模式,并將其延伸至每一位專業教師,使人生發展和職業規劃滲透到課程教學和學生活動的各個過程中。第四,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發揮模范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第一代大學生積極參與擴展性學習和研究性相關活動。最后,對于第一代大學生的經濟資助應當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拓寬其覆蓋面。
參考文獻:
[1]鮑威,陳亞曉.經濟資助方式對農村第一代大學生學業發展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2).
[2]林玲,彭曦.我國第一代大學生的生涯規劃特點研究:以上海8所高校為例[J].大學(研究版),2016(12).
[3]張華峰,趙琳,郭菲.第一代大學生的學習畫像:基于“中國大學生學習發展和追蹤調查”的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6(6).
[4]陸根書,胡文靜.師生、同伴互動與大學生能力發展: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差異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
[5]鐘昌紅,張葉青.家庭文化資本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響:基于3所高校的實證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5).
作者簡介:
田紅巖,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美術學。
代曉蕾,碩士,衡水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