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健
一、龍頭引領型。一是成立運營主體,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以安丘供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鳳陽小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安丘市鄉村振興供銷服務有限公司為龍頭引領,以縣、鎮、村三級賦能聯動為管理組織架構,引導本地優勢資源整合,推動供需匹配,搭建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臺,助力農戶和村集體增收。二是組建運營體系,推行精準化服務。發展14個鎮級運營中心,組建專業團隊,開通了19萬個線上“賦能店鋪”,實現了貧困戶店鋪和村集體店鋪全覆蓋,普通農戶店鋪開通率在80.5%以上,為用戶提供精準化服務。自鄉村賦能工程實施以來,實現交易額4500多萬元,助農增收300余萬元。疫情期間,有效保障了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三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叫響“安丘農耕”品牌。整合各鎮街區合作社,成立了安丘農耕生態農業協會,注冊“安丘農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商標,以政府信譽為安丘農產品質量背書。實施“1+N”品牌戰略,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392個。四是實現一村一店一碼,建設網上賦能。依托吾家專柜、微特電商平臺,為農戶和村集體開通網上“賦能店鋪”,銷售利潤由運營公司、村集體、農戶按比例分成,實現一村一店、一戶一店、一店一碼。建立“天南地北安丘人”信息庫,實現安丘產品賣全國。
二、品牌帶動型。一是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以山東金福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依托,以喬官鎮火山文化為背景,以綠色環保、健康美味的物產特色為核心,注冊“火山農業谷”區域公共品牌,為產品注入自然、質樸、熱情的品牌靈魂,讓每一個走進喬官鎮的人都能感受到回歸自然,盡享生態文化的樂趣。二是搭建賦能電商平臺。以農戶為核心,挖掘農戶背后的城市親友人脈資源,構建昌樂家鄉人“火山農業谷”精準銷售平臺,實行“線下體驗、線上下單,閉環供應、會員制”運作模式。三是實行“兩條腿”銷售模式。嘗試O2O銷售模式, 推進“農批對接”“農校對接”“農軍對接”,通過農合聯網絡銷售平臺為杭州農貿市場、山東經貿學院及社區居民提供新鮮蔬菜。建立線上直播平臺,進行“視頻直播銷售”,制定視頻直播團隊的發展規劃,從產品采摘到包裝、發貨,使顧客能夠通過視頻全程觀看,更加直觀地向顧客展示產品的整個操作流程。四是實現貧困戶精準扶貧。通過電商平臺對喬官鎮158個行政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綁定,對貧困戶產品進行優先推銷,所有的貧困戶都可得到通過網絡平臺銷售的農產品總利潤20%的利益分配。

三、區域協作型。一是科學設計,做強平臺。聯合山東星潤科技公司研發“供銷鄉村賦能”微信銷售平臺,設置鄉村賦能、農企直供、中央廚房、扶貧專區、鎮村特色等板塊。按照“前臺多樣化、后臺一體化”的原則,下設一個終端和14個多樣化的鎮街獨立銷售平臺,實現企業、居民和合作社、種植戶的直接對接。二是組織引領,高效運營。聯合臨朐縣企業發展促進會、縣婦聯、各鎮政府等組織和機構對“供銷鄉村賦能”進行推廣,截至目前已有縣內400余家企業進行了注冊。三是健全網絡,快速達效。在積極做好本地營銷網絡的同時,供銷賦能平臺還與全國供銷系統的電商公司、農產品公司、供銷e家商城以及臨朐縣企業促進會成員企業、外地同鄉會、商會等聯合合作,讓廣大居民享受到便捷的農產品配送服務。
四、橫向聯合型。青州市高柳供銷合作社主辦的青州市綠龍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積極發揮國家示范合作社的引領帶頭作用,建立合作社帶農、助農、聯農機制,通過發展“互聯網+合作社+鄉村賦能”,實現合作社產品買全國、賣全國,走出了一條合作社橫向聯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五、合縱服務型。 一是打造聯合體、抱團發展。市供銷集團公司聯合壽光、青州、昌樂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濰坊濰供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濰供大廚房”,開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軍對接、農校對接、社區直供直銷等農產品產銷服務,實現了三級供銷社系統實質性和經營性聯合。二是創新發展模式,完善產業鏈條。創新實施“網絡商城+實體體驗+社區直供”的新模式,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等專業農產品標準化種植和銷售服務,為濰坊當地生產的農產品提供銷售渠道。建立線上線下體驗中心和農產品配送中心,在壽光、青州建立冷庫、分揀、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小型交易市場,在昌樂建成農產品銷售服務平臺,努力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三是抗疫保供,優勢突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搭建聯采直供服務平臺,幫助農戶把滯銷的農產品運出田間地頭、開展社區配送服務,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和城鄉居民“買難”問題。疫情防控期間,累計供應蔬菜22000噸、水果1318噸、肉禽蛋1260噸、乳制品905噸、米面糧油1066噸,為全市抗疫保供貢獻供銷力量。
一、打造鄉村賦能多樣化服務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手段,以四社共建為抓手,有效激發和釋放農戶、政府、鎮村干部工作積極性,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發揮供銷社線下實體網絡優勢,抓好商品組織和倉儲物流配送,把線下網點的日用消費品、生鮮農產品銷售嫁接到網上,同時拓展社區配送、餐飲、鄉村旅游等多種形式的生活服務,努力打造供銷鄉村賦能多樣化服務平臺,推動構建線上交流互動、引客聚客、精準營銷與線下真實體驗、品牌信譽、物流配送相融合的供銷合作社新型經營服務網絡。
二、做強鄉村賦能服務品牌。聯合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等主體,整合當地農產品資源,提高農產品的商品化、組織化水平,根據農產品的不同特點開發網絡適銷的品種。加強農產品電商的品牌建設,整合地方名優特農產品名錄,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打造拳頭產品,盡快形成供銷合作社鄉村賦能品牌集群,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
三、強化鄉村賦能工程線下支撐。從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和保障農產品質量入手,逐漸完善農產品產地預冷、全程冷鏈運輸、社區終端配送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從農產品生產基地到餐桌的全程專業化冷鏈物流配送網絡。要利用現有農村物流和商業網點,加強與社會快遞企業在資本、業務等方面的合作,通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建立縣級物流服務中心、鄉鎮物流站和村級電商服務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圍繞破解農村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提高物流配送的規模效益,降低配送成本,為鄉村賦能工程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線下物流支撐。
四、拓展鄉村賦能影響力。推進鄉村賦能平臺與扶貧工作重點村消費扶貧服務社、消費扶貧專柜、專區等扶貧網點的深入融合,對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推介,加大宣傳推廣,進一步擴大鄉村賦能服務品牌的影響力,拓展鄉村賦能服務路徑,健全帶貧減貧長效工作機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加大推廣力度。鄉村賦能工程是貫徹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一次創新探索,是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提升村集體經濟和農戶賦能為目的,要以產品供應化和渠道多元化為兩大抓手,有效激發和釋放農戶、政府、鎮村干部工作積極性,進而快速推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涉農財政資金給予扶持,加大對平臺建設、品牌創建、門店改造、設備購置、冷鏈物流、農民培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確保鄉村賦能工程實施成效的穩定性和長效性,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三、加大組織引領力度。聯合成立鄉村賦能工程推進工作專班,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統籌謀劃鄉村賦能工程建設,形成政府支持、多方參與、部門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為鄉村賦能工程營造良好氛圍。
(作者為濰坊市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