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慶
摘 要: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規范和行為準則。“人無信不立”,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加強道德修養,塑造誠信人格,對于當代高職高專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關鍵詞:誠信;人格塑造;高職高專學生
一、引言
誠信這一范疇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搜狗百科上說誠信是“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簡而言之,就是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信守承諾。重視道德教育,加強誠信人格塑造,對高職高專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二、對中國傳統誠信觀和人格塑造的認識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中,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具有鮮明特征的傳統誠信觀。關于誠信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十分豐富,從這些典籍里,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里,誠信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首先,誠信是立身之本。“人無信,而不立。”孔子將誠信作為立身之本,認為一個人如果失去誠信,就無法在社會生活下去,就無法與他人正常交往。其次,誠信是齊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若家人彼此缺乏誠信、互不信任,家庭便會逐漸四分五裂。再次,誠信是立業之基。《荀子·王霸》:“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通財,而國求給矣。”孟子認為誠信可促進商業繁榮,國家興旺。最后,誠信是為政之法。《論語》中有“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上好信,則民莫不敢用情。”《呂氏春秋》認為“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韓非子也認為明主治國必取信于人,取信于百姓,“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
社會心理學中講人格指人的個性,它是個體在先天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交往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個人穩定的心理特征總和。它也是人的道德品質、性格和品格的總和。誠信是為人處世、接人待物的基本原則,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標志和基本要求,青年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中堅力量,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與建設者,塑造健全誠信人格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三、高職高專學生誠信人格缺失的現狀及其原因
當代高職高專學生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全球網絡化的大潮中生活和成長起來的一代。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接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類網絡新思想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哺育。在這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高職高專學生,其誠信觀的整體面貌必然發生深刻的變化。當代高職高專學生在追求效益和務實創新上最大限度地釋放了自己的才智,同時也出現了急功近利的傾向,理想目標的庸俗化、個人主義抬頭、人格喪失等。
(一)高職高專學生誠信人格缺失的現狀
首先,最普遍的現象便是作業的抄襲。有些學生基礎薄弱,加上懶惰,學習興趣不濃,要交作業時往往拿著別人的作業抄襲來應付老師。同時,學生中大部分都有從眾心理,看見別人以這樣一種“輕松”的方式達到目的,也放松了自己,逐漸合流。這些不誠信的表現不僅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對自己不負責,給自己誠信人格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最為典型的是考試作弊。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雖然,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考試舞弊都作出了史上最嚴厲的規定,甚至有的學校規定,只要抓到舞弊,就開除學籍,但是仍然會有少數學生鋌而走險,每次考試基本上還是會抓到舞弊的學生。有些學生由于基礎差,平時學習又不認真,到了考試的時候,便投機取巧,想方設法作弊。
再次,翹課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由于有的學生就讀的學校或者專業,沒有如自己所愿,在家人、親朋好友、老師的勸說之下勉強接受,來到學校以后放任自流、自暴自棄;還有的學生因為在填報志愿時,對所報考的學校及專業沒有深入了解,以致于開學以后才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或者是自己的文化基礎比較差,根本搞不懂,學不明白;還有的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沉迷于手機游戲,醉心于談情說愛;還有的學生認為有一些課程對自己今后的發展無關緊要,選擇性屏蔽。雖然老師也想了很多辦法來應對學生翹課,如課前查到、出勤率與考試成績掛鉤等,但是還是會有學生找各種理由請假來逃課,如裝病。
最后,還有做兩面人的也比較常見。有一些學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學校領導、老師面前表現得積極向上,取得了領導、老師的信任,贏得了同學的尊重,給自己爭取到了無數光環,為自己今后的發展鋪就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背地里心理比較陰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有名有利的事,一馬當先,沖鋒在前;講奉獻的事,能躲則躲。
此外,有些學生在制作個人簡歷時,過分的美化自己。學生在就業時面對個人能力不足與用人單位需求過高的矛盾時,往往會夸大自身的能力與閱歷,這樣造成的后果使學生形成一種自己非常強的潛意識,可能會導致眼高手低,頻繁跳槽,不但給用人單位造成資源浪費,同時自身也錯過很多合適資源,還可能影響學生在業界的評分。
(二)導致當代高職高專學生誠信現狀的原因
首先,從學校與老師方面來說,考試分數與學習成績理應只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一部分,但在當今中國,仿佛考試成績已經成為了判斷是否為一名好學生的全部依據,而家長社會也完全認同。這樣的現狀就導致了一批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為了得到更高的分數得到師長與他人的認同而不惜作弊。另外,在很多學校,考試監管制度都是存在問題的,部分老師抱著誰也不得罪誰的態度在考場里坐上兩個小時,這種態度就縱容了學生作弊,并且還有學生作弊而沒有被抓住,為別的學生提供“榜樣”作用,故而鋌而走險。久而久之,作弊便成為習慣,離誠信考試也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