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雅
【摘 要】“雙創”概念的提出給高校藝術教育指引了更為明確的方向,主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為根本目標,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們的學習進展,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為根本任務。本文重點分析的就是“雙創”背景下高校藝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們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雙創;藝術教育;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189-01
所謂的“雙創”,重點是指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因此也被簡稱為“創新創業”。在高校逐步改革的整體進程中,創新創業教育被逐漸重視起來,重視對學生們基本能力的培養,關注其自身潛能的激發,促使其在學習實踐中充分彰顯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1]。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擁有著良好審美情趣的優秀人才,主張其具備基本的感知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促使其在生活和教育中能夠實現全面發展。通過情感體驗的具體方式,促使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借助于相應的審美境界,使得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利用感化的手段使得學生們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一、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能夠讓藝術教育的價值充分體現,在理論課之上,老師們應該重視藝術教育及創新能力的相互結合,讓學生們可以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且對其進行清楚定位。藝術教育和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存在著相對密切的聯系,根據相關的研究證實,思維就是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若是不具備基本的思維意識,將無法保證創新創業彰顯出對應的價值。藝術的創造活動往往需要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非邏輯思維的展開。在意義層面上進行解讀,也可將藝術視為一種重要的創造。科學以及藝術在創造性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共性,這是兩者能夠密切結合的關鍵。藝術教育對于學生們的創新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具體的實踐課程上,老師們需要適當分析學生們的基礎技術能力,只有將創新思維的培養融入至具體的實踐教學中,由此落實藝術的創新及創作[2]。
二、運用相對成熟的培訓模式
在開展藝術教育工作的時候,應該積極結合“雙創”背景加以分析,通過合理運用相應的發展思維,促使學生們的藝術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在“雙創時代”,藝術教育應該實現相對合理的統籌規劃,效率應該兼顧著公平的原則,將創新與學科的內容適當聯系到一起,由此進行科學結合。為了讓雙創教育和藝術專業實現有效結合,同時和職業崗位實現科學對接,與素質教育及就業教育等密切配合,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高校可以適當推廣相對成熟的培養模式,比如SYB創業培訓模式,同時適當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們組成專業隊伍,借助于創業實踐活動,實現較為科學的引導,保證落實好相應的規劃,鼓勵學生們積極吸取經驗,達到較為理想的培養目標,提升基本的創新意識,發揚相應的創業精神。
三、積極轉變人才的培養模式
“雙創”教育背景下,應該重視學生們創新潛力的激發,只有格外重視其創新潛力,才能保證創新能力得以提升,創新精神得以發揚。“雙創”概念的提出可以讓學生們積極投入到相應的藝術創新實踐中,使其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教育實踐中,需要關注學生們學習理論知識的情況,同時積極落實實踐指導,在具體的實踐中,讓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得到轉變,適當地轉變為創造性的思維,將創新意識變為創新行動。實踐活動就是“雙創”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應該適當整合現有的資源,為學生們營造出良好的空間,讓他們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適宜的環境下成長成才[3]。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總結和提煉,將藝術創作過程轉變為創新型的理論,促使學生們可以積極參與到具體的行動中。學生們在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時,應該注重專業的提升,同時還要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通過不斷吸取學科理念,使用先進的手段,促使創新思維得以萌發,由此強化基本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在“雙創”背景的影響下,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受到了廣泛關注,因此應該積極踐行“雙創”理念,迎合高校改革的基本要求,促使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學習藝術知識的過程中,活躍學生們的創新思維,由此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可以讓其藝術修養穩步提升,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擁有更為廣闊的提升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天嵐.基于非遺視角下的高校藝術教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6):103-104.
[2]吳文靜.“雙創”背景下如何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7):76-77.
[3]郭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下的藝術教育——十八大以來中國藝術教育發展歷程回顧[J].藝術教育,2017,(1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