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
摘?要:“小班化”作文教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有效教育方式,與傳統的作文教學相比,更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興趣的培養,因此備受重視;本文以下結合小班化作文教學的現狀展開研究,在分析現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作文教學現狀;小班化教學;寫作空間;評改能力;教學品質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117-1
近幾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小班化教學改革,單純的人數減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實現以人為本,要充分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在于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面向各異的學生個體,強化積極的人際互動;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教學品質。
從語文學科本身,小班化教學能夠解決了作文教學中的一些難題(寫作、指導、批改、展示);從教學實踐角度,“小班化”教學是非常適合作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下個人的理解:
一、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拓寬學生寫作空間
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學生的寫作能力、思想水平、思維方式以及生活內容都應該是老師需要關注的,安排寫作內容要善于抓住契機(學校開展某項活動或新聞熱點播出之后),要迅速的營造寫作氛圍,把學生引入其中,使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中央電視臺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是情調高雅節目,每一位嘉賓吟誦美文篇章帶來的審美情趣和心靈共鳴能引發了許多觀眾的熱情。第十期主題詞是“味道”,開場白中“不同的味道能勾兌出不同的人生,總有一種味道會讓你流連忘返,讓你心情蹁躚。也有一些味道給予警示,讓我們避而遠之,洗凈心靈”,這一段話引人深思。受此啟示,我們以“的味道”為題目,讓學生作文,為讓學生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打開寫作思路,教師寫了引導語“我們常說人生百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聽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會積累成一種味道。鮮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愛撫是媽媽的味道,睿智哲思是書籍的味道,清新和諧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滄桑是歷史的味道……只要你細細品味,用心感悟,人間真味盡在其中”,學生可以根據引導語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的選擇素材敘事言情。
二、靈活選題、突出個性
在小班化作文教學過程中,作文選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作文選題,一定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寬度。這樣的選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最大限度的對作文題目進行發散式的理解。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作文立意的理解上,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運用自己的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促進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同時,在作文的寫作字數方面,也不要作過多的限制。要根據學生自身能力,讓學生盡情發揮。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多寫,而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少寫。但是,寫作內容要有真情實感,要言而有物。此外,在表達方式上,小班化作文教學提倡學生進行真實化表達。這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達的是真情實感,表達的是自己的意愿。這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對于寫作的熱情。同時,在表達方式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表達方式的選擇,可以適當的做出引導,但絕不能過多的限制。
三、強化積極的人際互動,培養學生“評改”的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是自己改出來的,不是老師修改出來的。小班化教學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的能力,學生“自評自改”是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互評互改”是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的過程。
老師和學生之間由于生活經歷不同,年齡差距的存在,也常常有著心理距離、思想距離和審美距離,常常用自己的時代標準和審美習慣去評價學生的作文,這樣往往把作文中個性化的、前衛的、非主流的東西扼殺,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互相批閱,有相似的經歷、共同的語言,容易產生共鳴,易于相互欣賞;其次不同的人的批改標準不同,欣賞的美點也不同,文章的優點長處更容易被發現,學生的寫作個性更容易被保存和發展;由于不同人的批改,評語并不相同,因此必然引發爭論和爭鳴,在爭論和爭鳴中,興趣得以提高,個性得以彰顯,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的特色,鮮活的語言、創意的表達、獨特的見解、個性化的思維必然不斷產生。
四、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教學品質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交給學生一些方法,讓學生覺得有法可尋,又要在學生掌握了常見方法的基礎上,懂得“文無定法”,這需要老師在自己常年的寫作實踐過程中才能真正把握住的,倘若一個老師自己還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怎能指導孩子寫好作文呢?只有熱愛寫作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寫作的孩子,學生讀到自己老師的作品,崇敬感油然而生,才會對老師更加親近。在作文課上,老師要由指導者變成組織者與參與者,參與到寫作實踐中,以此提高教學品質。
教師要經常轉換角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洞悉學情才能有效的進行指導。作文指導應該是“順勢而為”,絕對不能強行拔高,對待學生的作文,要善于發現亮點,“責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適時地進行賞識,會開掘出學生創作的源泉。
中學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學校對作文教學的評價有很大關系。在常規調研中,我們發現學校對作文教學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學生作文數量及教師批改的情況上,而非作文教學質量上,為此,我們應把評價重點從對作文次數和作文批改評語的片面評價轉移到對作文教學的全程評價,特別要注重作文課堂指導評價上來。要把評價目的從督促教師作文教學的數量轉換到學生作文素養的提高上來,把學生作文素養的發展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教育研修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