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峰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種關注生命發展的教育,其宗旨在于推動生命成長,提升生命質量,塑造美好靈魂。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讓學生學會珍惜生命和愛護生命,通過不懈奮斗來提升個人的生命價值。本文論述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滲透;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105-1
對生命的遺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失職與不幸。關注生命,培養生命意識,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自然應該承擔起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價值的重任,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喚醒課堂生命意識,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為生命教育的主陣地。本文闡述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并提出了具體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教師生命教育的意識
教師是引領學生前進的擎燈使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會看在眼里。只有品行端正的老師才能教出優秀的學生。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生命教育活動,教師要通過自身行為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從而進一步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來教育指導他們,從而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識,提升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效率,增進師生友好關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生命教育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所以,無論是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歸根結底都必須基于教材,拓展延伸。在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應該熟練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從而在教學中與學生默契配合,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生命教育。教師應通過分析課本中的各種例子,向學生傳達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正確的知識。教師應該通過自身行為來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另外,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來教育指導他們,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創新生命教育的教學方式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階段品德教育的教學內容之一,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和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適當滲透生命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下列教學方法:一是故事案例教學法。這種方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具體內容恰當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故事,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例如:在統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教材“守護生命”一課“成長中的我”這部分,教學設計一開頭就出現一個關于“小剛經歷”的故事案例,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融入課程主旨之中。二是知識競賽。也就是根據所教的內容來進行一些關于生命安全的知識小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并用所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具體實際生活之中的安全問題。三是享受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重視生命,學會保護生命,愛護自己,所以教師就要通過多種手段來讓學生學會享受生活,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誦讀經典、學習茶道等。
四、收集生命教育的課程資源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就必須拓展課程資源,因為目前我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內容的安排比例偏小,但是很多初中生對于自身生命的安全認識卻很不足,特別是生活之中遇到了誹謗、恐嚇、敲詐、綁架及公共場所踩踏事件時都不知所措。同時,新課改革也要求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發生轉變,必須由原來的教“教科書”變為用“教科書”教,課本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所以教師應適當拓展與改編教材內容。首先,教師要重視生命教育的滲透,關注初中生的情感態度變化,要把他們面臨的生命問題和相應的教材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滲透教學,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變成真正影響學生道德素質和個人法治觀念的教育平臺。其次,教師要重視挖掘道德與法治中蘊含的重要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珍愛生命、關懷生命,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具體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課外讀物、影視作品等適當拓展教材內容,開展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等,以更好地實施生命教育。
五、創建心理交流小組
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交流談心,對他們的內心想法有一個真正的了解,為他們解決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思考出能夠解決的辦法,療愈他們內心的不安。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創建一個心理交流小組,不僅針對于學生,學生家長也要參與到其中來。也要給予家長正確的指導,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學校中有教師的幫助,在家里有家長的幫助與監督,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養成獨立健全人格的關鍵階段。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生命的真諦,從而使學生懂得愛護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與社會上的一切危險保持距離,自覺拒絕社會上的不良誘惑,從而實現開展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湯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研究[J].現代交際,2019(13).
[2]曾常茂.生命教育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
[3]王章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59).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興國鎮初級中學,甘肅 秦安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