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鎮(zhèn)賜 潘藝朝 吳琪 吳戴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心臟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的心功能及睡眠質(zhì)量;治療3個月生活質(zhì)量;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3個月后, 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 且研究組患者LVEF(53.5±5.4)%、LVESD(30.1±3.2)mm、LVEDD(43.1±3.1)mm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48.1±6.1)%、(33.2±3.1)mm、(47.2±4.2)mm,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 兩組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SQI)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 且研究組PSQI評分(6.3±1.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6±1.5)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3個月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zhì)生活評分分別為(76.36±5.55)、(81.33±5.59)、(79.28±5.81)、(82.50±5.16)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71.40±
4.76)、(72.75±6.41)、(73.61±3.21)、(73.07±6.11)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279%低于對照組的14.75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施以心臟康復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 并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冠心病;心臟康復治療;睡眠質(zhì)量;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02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LI Zhen-ci, PAN Yi-chao, WU Qi, et al.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Methods? ?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table, with
6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sleep quality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of the same group, and LVEF (53.5±5.4)%, LVESD (30.1±3.2) mm, LVEDD (43.1±3.1) mm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8.1±6.1)%, (33.2±3.1) mm, (47.2±4.2) mm,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of the same group, and PSQI score (6.3±1.4) poin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1.5)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76.36±5.55), (81.33±5.59), (79.28±5.81), (82.50±5.16)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71.40±4.76), (72.75±6.41), (73.61±3.21), (73.07±6.11)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3.279%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4.75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leep disorder, improve the sleep qau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hich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leep quality; Heart function
受到生活習慣、家庭環(huán)境以及社會關系等因素的影響, 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不斷上升, 并且多數(shù)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礙, 長期的睡眠障礙導致患者心理和生理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臨床上所應用的鎮(zhèn)靜藥物存在不良反應或者成癮性, 所以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臨床治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使用范圍受到限制。因此必須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 但是其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的臨床治療效果一直存在爭議, 為了進一步明確心臟康復治療在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本文將本院心內(nèi)科接診的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期望為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的臨床治療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nèi)科2018年12月~
2019年9月接診的122例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 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61例。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的臨床診斷標準[1];PSQI評分≥7分;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相關的治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器質(zhì)性損傷以及嚴重心律失常患者;近期服用過精神類藥物的患者;合并肺部疾病、腫瘤疾病以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研究組患者中, 男31例, 女30例;年齡46~
77歲, 平均年齡(59.5±7.3)歲;睡眠障礙病程2~5年, 平均睡眠障礙病程(3.1±0.7)年。對照組患者中, 男
32例, 女29例;年齡47~75歲, 平均年齡(58.1±8.0)歲;睡眠障礙病程2~5年, 平均睡眠障礙病程(3.3±0.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 主要包括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治療、心理暗示輔助睡眠以及藥物輔助睡眠。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心臟康復治療, 首先對患者的運動能力進行評估, 進而制定心臟康復訓練計劃;在康復訓練過程中, 要避免患者做劇烈運動, 以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為主, 比如室內(nèi)行走、健身操以及蹬功率自行車等, 健身操控制在40~60 min/次, 有氧運動控制在30~40 min/次, 跑步機控制在10~15 min/次, 液體阻力臂控制在10~15 min/次, 以上運動均3次/d。運動結束后及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jiān)控, 共接受3個月的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心功能評定:利用飛利浦EPIQ7C型彩色多普勒檢測儀對患者治療前、治療
3個月后的LVEF、LVESD、LVEDD進行評定。②采用PSQI量表對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進行評定, 量表主要包括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質(zhì)量、催眠藥物、睡眠效率、日間障礙以及睡眠障礙7個條目, 每個條目采用4級積分方法評定, 分值0~3分, 總分21分, 睡眠質(zhì)量和評分呈負相關[2]。③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價, 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zhì)生活4個方面的內(nèi)容, 每項滿分100分, 分數(shù)越高, 表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高[3]。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主要包括靶血管重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 兩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 且研究組患者LVEF、LVESD、LVEDD水平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PSQI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 兩組PSQI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下降, 且研究組PSQI評分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SF-36評分比較 研究組治療3個月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zhì)生活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中出現(xiàn)靶血管重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例數(shù)分別為1、0、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279%(2/61);對照組中出現(xiàn)靶血管重建、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例數(shù)分別為4、2、3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754%(9/61)。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96, P=0.027<0.05)。
3 討論
多數(shù)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睡眠障礙, 長期的睡眠障礙導致患者心功能恢復受到影響, 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治療風險。目前臨床上對于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治療以鎮(zhèn)靜藥物和促睡眠藥物為主, 雖然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病情, 但是長期的藥物服用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下降, 且存在不良反應, 容易形成成癮性, 在臨床治療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 通過應用多種干預措施起到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進而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 研究組患者治療3個月的LVEF、LVESD以及LVEDD水平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分析原因可能是:心臟康復訓練可以堅持以運動為核心, 可以有效地提升冠狀動脈循環(huán)運動和擴張能力。在此基礎上降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理形成風險, 提高患者的極量負荷運動每搏量, 進而改善心功能[5]。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會出現(xiàn)心跳呼吸加快、血壓升高以及血小板黏性增加等臨床癥狀, 并且會誘發(fā)患者出現(xiàn)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 緩解患者疲勞, 有效睡眠是改善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的關鍵[6-8]。比較發(fā)現(xiàn), 治療
3個月后, 研究組的PSQI評分下降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明心臟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 分析產(chǎn)生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有氧運動可以有效促進患者垂體分泌內(nèi)啡肽, 運動后的疲勞感可以讓患者大腦分泌抑制興奮的物質(zhì), 誘導患者入睡, 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zhì)量[9, 10]。
彭曉紅[11]在相關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 接受心臟康復治療
后, 觀察組患者的PSQI評分為(6.44±1.15)分, 對照組為(7.23±1.37)分, 觀察組的PSQI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與本次研究成果一致, 均表明心臟康復治療可以提升患者睡眠質(zhì)量。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 研究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表明心臟康復治療可以在改善心功能和緩解疲勞的基礎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保證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zhì)生活等趨向正常[12]。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更加表明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健康安全的治療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臨床應用具有安全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 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施以心臟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升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 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因此可以將心臟康復治療方式廣泛應用于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的臨床治療中。
參考文獻
[1] 華流榮. 心電監(jiān)護結合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功能及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 醫(yī)療裝備, 2019, 32(22):154-155.
[2] 范秋季, 李瑾, 何俊, 等. 心臟康復運動訓練對冠心病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心肺功能、運動能力及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志, 2019, 27(11):6-10.
[3] 吳春, 尹瑞馨, 孫然然, 等. 對接受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冠心病患者進行心臟康復護理的效果探討.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9, 17(20):237-238.
[4] 于彬. 早期心臟康復對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系統(tǒng)醫(yī)學, 2019, 4(15):190-192.
[5] 劉歡, 王耀敏. 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影響.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9, 4(17):148-150.
[6] 李兆紅. 心臟康復護理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8, 12(15):196-197.
[7] 杜以利. 心臟康復訓練在冠心病病人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9(36):297.
[8] 葉琳, 袁桂莉, 曹佳,等. 心臟康復鍛煉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 34(10):9-12,16.
[9] 辛曉燕, 杜合娟. 矛盾意向訓練聯(lián)合睡眠限制法干預對肝硬化合并睡眠障礙病人睡眠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護理研究, 2019(13):2235-2238.
[10] 李家瑜. 益氣活血安神方對冠心病PCI術后合并失眠患者睡眠狀況影響的初步研究.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7.
[12] 金勝楠, 李賢, 劉美霞,等. 體外反搏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礙的影響-基于混合研究視角. 臨床薈萃, 2019, 34(12):
1085-1088.
[11] 彭曉紅. 心臟康復治療對冠心病合并睡眠障礙患者心功能及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 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 2019, 6(6):699-701.
[收稿日期: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