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的VAS評分(1.03±0.16)分低于A組的(3.42±0.67)分, HSS評分(80.03±3.4"/>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鄭素妍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作用。方法 7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A組與B組, 各35例。A組術后給予常規康復護理, B組術后開展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HSS)評分及滿意度。
結果 護理前, 兩組VAS評分、H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的VAS評分(1.03±0.16)分低于A組的(3.42±0.67)分, HSS評分(80.03±3.47)分高于A組的(64.12±
3.1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7.14%(34/35), A組患者總滿意度為80.00%(28/35);B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81, P<0.05)。
結論 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開展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 護理滿意度較高, 建議臨床上積極推廣使用。
【關鍵詞】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83
脛骨平臺主要指的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之間的接觸面, 讓人體保持平衡的一個重要部位, 這個平臺如果出現骨折后極易對膝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受損, 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行走與運動能[1]。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骨科非常多見的一種骨折類型, 發生骨折的原因多數是車禍或者高處跌落等外力作用導致, 骨折后患者的膝關節會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及活動障礙, 當前臨床上針對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主要還是以外科手術為主, 通過固定和復位其受損骨質, 達到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的目的, 但手術本身具備一定的創傷性, 故需要在術后配合有效的護理和康復訓練對于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程度至關重要[2, 3]。基于此, 本文研究了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采用早期康復訓練對膝關節功能及滿意度的影響, 現將詳細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7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A組與B組, 各35例。A組男20例, 女15例;年齡24~64歲, 平均年齡(46.25±7.42)歲;閉合性骨折19例, 開放性骨折16例。B組男18例, 女17例;年齡25~65歲, 平均年齡(47.19±7.40)歲;閉合性骨折20例, 開放性骨折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此研究在取得本醫院倫理委員同意之后進行, 所有入選者及家屬均為自愿參與。納入標準:所有入選者均經過X線、CT檢查、磁共振(MRI)檢查以及手術病理檢查確認為脛骨平臺骨折;均采用內固定手術方案開展治療。排除標準:其他骨科疾病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原發性膝關節功能障礙或者損傷以及下肢功能存在障礙者;患有惡性腫瘤者;臟器方面合并嚴重疾病者;溝通、認知以及精神方面存在嚴重障礙者。
1. 2 方法 A組于術后開展常規康復護理, 即術后早期讓患者臥床休息, 開展抗感染、止痛、用藥以及飲食等護理, 手術4周后開始進行股四頭肌與膝關節屈伸等訓練, 手術3個月視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始負重訓練。B組則于術后開展早期康復護理, 具體如下。①手術后當天, 將患者患肢墊高大約30°, 幫助其靜脈血液回流, 定時運用電子血壓計對患者的血壓與脈搏進行測量, 一旦發現異常則馬上上報主治醫師進行處理;取毛巾墊冰袋放置在其膝關節周邊實施間接性冰敷, 3次/d, 每隔5 h進行1次, 持續冰敷2 d, 之后的功能訓練之后也要適當進行冰敷;護理人員鼓勵患者開展腘繩肌與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 方法為:把枕頭放于患者腘窩下, 膝關節屈到20°, 足跟慢慢下壓, 緩緩收縮腘繩肌, 再伸直患肢, 進行股四頭肌收縮, 維持10 s
之后放松, 4組/d, 30次/組。②手術后第2天, 開展患肢的直腿抬高練習, 讓患者仰臥在床上, 使膝關節保持挺直, 腳尖向上, 慢慢將患肢抬起到30°, 維持5 s之后放下, 休息5 s再次上抬, 反復15次, 3組/d,?同時指導患者開展主動踝泵與腳趾跖屈的練習。③術后第3天, 開展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屈伸練習, 運用下肢關節康復訓練器作為輔助儀器開展訓練, 訓練之前確保儀器功能是否正常, 讓患者的膝關節和持續被動運動儀(CPM)機帶刻度的轉動部位維持在相同水平上, 對訓練角度進行適當調整, 初期的角度以30°為宜, 位置、角度以及速度調節完成后, 將電源打開, 訓練2次/d,?30 min次, 后期可慢慢將關節活動角度調大, 同時適度增加訓練量。④手術后第2周, 依據患者實際的恢復情況, 開展膝關節的主動屈伸練習, 并以雙拐輔助下地行走。⑤手術后第3周, 借助于的助步器開始行走與輕度負重練習, 另外, 術后采用紅外線治療燈局部照射方式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 以600 W為輸出功率, 治療時注意患者的皮膚溫度, 以免燙傷, 1次/d,?30 min/次, 持續治療10~15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VAS評分對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 最高分為10分, 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劇烈。②分別于護理前及護理6個月后采用HSS量表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定, 項目主要包括畸形、疼痛、功能、關節活動度以及穩定性5項, 各項分別為20分, 總分為各項目評分之和, 總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越好。③護
理6個月后, 采用Merchant評分系統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滿意度進行評定:患者的膝關節可屈至130°, 伸直15°, 正常步行為十分滿意;患者的膝關節可屈到90~129°, 伸直達到30~40°, 步行有輕中度障礙為滿意;患者膝關節屈角<90°, 伸直到>40°, 步行有嚴重障礙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及HS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VAS評分、H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的VAS評分(1.03±0.16)分低于A組的(3.42±0.67)分, HSS評分(80.03±3.47)分高于A組的(64.12±3.1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恢復滿意度比較 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十分滿意19例, 滿意15例, 不滿意1例,?總滿意度為97.14%(34/35);A組患者十分滿意13例, 滿意15例, 不滿意7例, 總滿意度為80.00%(28/35);B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81, P<0.05)。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的發生率在人體全身骨折總比例中大約占到了1%, 是骨科臨床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膝關節骨折類型, 發病后以膝關節疼痛、腫脹以及明顯的活動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 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行走與活動[4]。臨床上對于脛骨平臺骨折首選的治療方案為手術置入鋼板實施內固定, 以此對骨折進行復位處理, 這種手術治療雖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程度還要依賴于手術之后的各項功能恢復訓練[5]。脛骨平臺是人體膝關節至關重要的負重結構, 一旦發生骨折后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活動, 引發肢體活動性障礙, 且大部分患者還同時伴隨韌帶拉傷、軟組織水腫等多種并發癥, 如果臨床處理不得當極易引發膝關節畸形。采用手術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主要目的是對關節的穩定性進行重建, 以此在幫助患者的膝關節恢復正常功能, 但手術的創傷比較大, 而且愈合速度慢, 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也比較高, 不利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 因此, 手術后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是促進其膝關節功能的關鍵[6]。早期康復訓練開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與加強患者的機體功能, 通過各項功能訓練, 幫助患者更快恢復生活能力, 促進其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同時通過康復訓練指指導, 讓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充分意識到術后開展肢體功能康復的重要性, 進一步了解早期康復訓練的原因, 以及對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影響, 再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為其制定出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 整個訓練過程都以患者的健康恢復為核心, 高度重視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 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7, 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前, 兩組VAS評分、HS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的VAS評分(1.03±0.16)分低于A組的(3.42±0.67)分, HSS評分(80.03±3.47)分高于A組的(64.12±3.15)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康復訓練用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中,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 讓患者可以更早實施康復訓練, 更快恢復肢體功能。且護理6個月后, B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7.14%(34/35), A組患者總滿意度為80.00%(28/35);B組患者總滿意度高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81, P<0.05)。提示早期康復訓練確實更有利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的膝關節功能恢復, 康復效果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 早期康復訓練用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可以更好的緩解其術后疼痛感, 更有利于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熊明燕. 基于多元化康復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8(34):3850-3853.
[2] 朱瀏燕. 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膝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 心理月刊, 2019, 14(22):150.
[3] 吳美蝴, 陳龍.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膝關節功能康復的影響.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9, 32(21):3566-3567.
[4] 胡國蘭. 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恢復的影響.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30):4387-4388.
[5] 馬寧. 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模塊式康復護理計劃的效果及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影響.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9, 30(17):3115-3116.
[收稿日期: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