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芬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眼科白內障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行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焦慮評分(40.12±3.39)分、抑郁評分(39.76±3.6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6.25±3.79)、(48.60±4.1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低于對照組的1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白內障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 患者負面情緒改善, 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此方法可臨床推廣。
【關鍵詞】 眼科;白內障;臨床護理路徑;并發癥;焦慮抑郁;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80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ataract patients of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ZHANG Ju-fen. Department of Eyes Ears Nose and Throat, Huanggang Xishu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gang 438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ataract patients of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80 cataract patients of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anxiety score and depressio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anxiety score (40.12±3.39) points and depression score (39.76±3.65) 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46.25±3.79) and (48.60±4.12)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2.5%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7.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cataract patients can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and low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is method can be clinically promoted.
【Key words】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Cataract;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omplication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ffect
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 白內障患者的眼睛內晶狀體變得渾濁, 因此, 患者的視力會受到一定影響[1]。人眼睛內的晶狀體本身是透明的, 它產生渾濁
后, 就會影響光線進入眼睛內, 自然會使患者的視力產生下降[2]。患者發病早期表現為視物模糊, 眼睛看到的物體是霧化的, 臨床中叫作霧視。隨著病情進展, 患者視力下降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直至最后失明[3]。臨床中對于白內障的治療目前還無肯定的藥物, 因此通常用手術進行治療, 另外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 本研究將主要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白內障患者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 女17例;年齡56~75歲, 平均年齡(63.2±4.3)歲。觀察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55~76歲, 平均年齡(62.8±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4]:①患者經確診為白內障;②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 已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5]: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②存在肝臟疾病;③有血液系統疾病;④精神異常者。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 即術前給予患者心理疏導, 做好術前準備, 術后按照醫囑指導患者使用眼藥水, 叮囑患者避免眼部接觸污水、污物, 恢復期間注意做好眼睛防護等。
1. 2. 2 觀察組 行臨床護理路徑, 具體如下:①組建小組。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組長由眼科護士長擔任, 組員為科室護士。組長根據實際情況將工作任務合理分配給各組員, 結合患者疾病情況和臨床經驗制定一套臨床護理路徑計劃, 計劃內容有白內障的治療、護理、用藥、飲食等。將制定完成并經確認的計劃表發放給相應患者, 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制定的計劃表實施護理工作。②心理疏導。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 會因為疾病困擾而產生負面情緒, 例如容易焦慮、抑郁, 擔心手術效果或者術后恢復情況, 此時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 使患者盡量減輕不良情緒, 以較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治療。③術前護理及術中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充足的術前準備, 對手術使用的設備和儀器做全面檢查, 將手術的流程告訴患者, 并提醒患者術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 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并鼓勵患者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手術, 積極配合治療。手術中, 為保證手術順利實施,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指導, 比如指導患者取合適體位, 手術操作中堅持全程無菌, 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手術。④術后護理。手術后, 及時為患者做好眼部護理, 隨時關注患者的眼部情況, 眼睛若有分泌物、雜質或者出現紅腫現象, 要及時匯報醫生以有效處理。⑤飲食指導。患者術后需要科學飲食, 堅持少量多餐, 禁煙禁酒, 不吃辛辣刺激類食物。根據恢復情況適當做有氧運動, 幫助恢復。⑥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再次為其做全面檢查, 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 將用藥方法告知患者, 為促進患者眼部恢復, 提醒其不能大量使用藥物, 同時避免用手揉眼睛和做搖頭動作, 患者需定期來院復診。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 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好[6]。②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角膜水腫、切口滲漏、前房積血、眼內炎。并發癥發生率=
(角膜水腫+切口滲漏+前房積血+眼內炎)/總例數×100%[7]。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護理前,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焦慮評分(40.12±3.39)分、抑郁評分(39.76±
3.6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6.25±3.79)、(48.60±4.1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低于對照組的1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白內障是導致患者失明的最大危險疾病之一, 也是眼科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 患者通常以老年人為主[8]。近些年來, 白內障開始趨于年輕化, 此病一般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且絕大多數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 視力會有明顯的提高[9]。除了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治療外, 正確的護理也至關重要, 對于治療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10]。
臨床中, 以常規護理方式對白內障進行干預, 主要是為患者做好術前準備, 帶患者熟悉院內環境和設施, 安排患者做常規檢查和血糖測定, 并在手術中密切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 術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好耳部。本研究主要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臨床護理路徑有別于常規護理, 這是一種有兼顧計劃性和預見性的護理模式[11]。此護理方式使將患者診療中的整個時間作為橫軸, 以治療期間的所有治療和護理活動作為縱軸[12],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臨床經驗, 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學的護理日程表, 對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細節性工作和時間節點都做出了明確, 因此護理工作更加具有計劃性和條理性, 護理人員也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護理工作中, 使護理質量和效率更高。比較兩種護理方式, 常規護理比較固化和單一, 護理人員只是機械性地按照醫囑實施護理, 因此護理工作也無法收獲良好效果, 而臨床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為中心, 是一種新型的綜合護理模式, 護理目標明晰, 護理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 護理質量優于常規護理。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從手術前直至患者出院進行了全方位的護理干預, 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對患者的心理、身體、飲食、用藥等各方面進行了細致指導。通過護理, 觀察組焦慮評分(40.12±3.39)分、抑郁評分(39.76±3.6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46.25±3.79)、(48.60±4.1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5%低于對照組的1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白內障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患者負面情緒緩解, 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此方法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雪晶, 顏廷霞, 樊海英.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0):187-188.
[2] 池彩琴.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 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6, 48(5):627-629.
[3] 陳秀英.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5):254-255.
[4] 譚結梅, 區美儀, 周志華,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集中復明術的應用效果. 微創醫學, 2015, 10(2):250-252.
[5] 王淑華.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手術患者優質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 23(20):88.
[6] 孫倩. 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1):185-186.
[7] 劉秀萍, 李娟. 老年白內障患者按臨床護理路徑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97):229-230.
[8] 辛海舟.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1(12):258-259.
[9] 黃慶慶. 白內障患者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0):231.
[10] 吳蓋珍, 梁璐, 謝勤開.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10):49-50.
[11] 李珊, 尚思瑩.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心理醫生, 2016, 22(20):223-224.
[12] 黨麗杰. 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性白內障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6, 22(3):422-424.
[收稿日期: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