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露嬌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高級總監華智偉。我們時刻保持警醒,十年前最大規模的零售商明天就可能不復存在
喬布斯曾經說過,如果全球的IT企業只剩下三家,那一定是微軟、Intel和戴爾,如果只剩下兩家,將只有戴爾和沃爾瑪。
1962年,山姆·沃爾頓在美國開辦了第一家沃爾瑪百貨商店。
作為最早提出“天天平價”和“一站式購物”概念的企業,沃爾瑪憑借供應鏈管理和技術創新的優勢,迅速發展為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市值超過3600億美元(截至發稿)。
對于沃爾瑪來說,創新始終是其根基,無論是零售模式、供應鏈設計還是新技術的應用。對于企業而言,只有不斷重塑自己,才能持續創新并引領潮流。
“在沃爾瑪,我們時刻保持警醒,十年前最大規模的零售商明天就可能不復存在。”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高級總監華智偉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危機意識。
在他看來,一家企業要想在未來二十年乃至更長遠的將來,持續以更好的產品和更便捷的購物方式服務消費者,創新則勢在必行。
從全球來看,大企業創新的方式趨于多元化,有內部創新和外部創新,乃至開放式創新等。
對于沃爾瑪來說,創新始終是其根基,無論是零售模式、供應鏈設計還是新技術的應用。對于企業而言,只有不斷重塑自己,才能持續創新并引領潮流。
比如,蘋果、英特爾、谷歌等企業采用了以員工為導向的自下而上的創新,電訊巨頭思科通過不斷收購有潛力的新興企業稱霸全球,華為則成立對外合作部,與英特爾、NEC等國際領先企業進行技術合作。
作為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憑借在供應鏈方面的影響力,為創新提供了一個新技術試點并快速應用的最佳平臺。尤其在食品安全領域,沃爾瑪采取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正在逐步帶動食品安全行業的發展。
1996年,沃爾瑪進入中國,在深圳開設了第一家山姆會員商店和沃爾瑪購物廣場。
在此后的24年里,沃爾瑪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對商品多樣化和便利化需求的增長,也發現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仍然面臨著諸多食品安全領域的挑戰。
中國在創新領域的飛速發展,為全球提供了食品和供應鏈創新的新思路。華智偉這樣告訴創業邦:“這是一個擁有14億消費者的多元化國家,這些積極的變化使中國成為‘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的最理想市場,沒有其他地方比中國更適合召集創新者并測試他們的創意?!?/p>
他們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創新故事源自2016年。那年,沃爾瑪在北京正式啟動了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聚焦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食品安全教育以及食品安全政策支持。次年,沃爾瑪成立了“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聚焦于用技術提升食品安全。
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既服務于沃爾瑪在食品安全創新方面的需求,又是一個面向食品產業鏈開放的食品安全創新平臺。食品產業鏈上的國內外大企業也參與平臺的建設工作,從中遴選創新項目為各自企業所采用。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相對獨立于沃爾瑪的核心業務,但通過與沃爾瑪業務部門的合作,我們得以更高效地發掘潛在的創新技術,并將具有前景的創新規?;?,這一點上99%的公司都無法企及。”華智偉對創業邦表示。
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食品產業體系產生積極的影響,平臺的工作重點就是推動最新科技領域的創新及其實施方案的協作,通過不斷挖掘有潛力的科技創新類項目,積極推進試點并協助其在食品產業鏈中得以規?;瘧?。
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的實踐表明,與供應鏈中具有影響力的相關方開展合作,尤其是從較早的階段開始合作的話,將對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通過建設這樣一個創新平臺,我們實現了雙贏的結果,一方面項目申請者和初創公司可以從中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參與創新平臺的大型企業進行試點創新提供了一個好機會,雙方都可以受益。
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食品安全行業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整個食品安全產業的連通性,也進一步提升了食品產業的透明度。
目前來看,食品安全的供應鏈變得越來越長,甚至是跨區域跨國界的,食品供應要經過諸多環節才能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借用區塊鏈、傳感器等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可以實時追蹤整個食品的供應鏈條,使之變得更加透明。
“比如說,我們用傳感器可以探測到溫度,具體的定位,這些都能夠做得非常精確,這樣就可以讓整個供應鏈變得更加透明,也可以讓各個利益相關方做出更好、更科學的決策?!比A智偉對創業邦表示。
新技術的應用,一方面提升了行業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沃爾瑪內部,食品安全供應鏈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新技術的應用可以簡化員工的工作,使他們釋放出更多時間考慮未來的挑戰,而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工作。
在食品安全協作中心成立之初,沃爾瑪和沃爾瑪基金會就承諾,將在五年間投資2500萬美元用于食品安全領域各類研究項目,提升中國食品安全水平。
自2017年成立以來,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已經連續三年舉辦創新項目評審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近140多家單位遞交的技術方案參與,包括來自美國、印度、韓國、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創新項目,覆蓋了冷鏈溫度控制、可持續配送包裝、產品追溯及快速檢測技術等多個領域,最終部分優勝項目獲得了與沃爾瑪及創新平臺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試點合作和其他的商業拓展機會。
對于創新項目評審活動,華智偉給出了“雙贏”的評價:“通過建設這樣一個創新平臺,我們實現了雙贏的結果,一方面項目申請者和初創公司可以從中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參與創新平臺的大型企業進行試點創新提供了一個好機會,雙方都可以受益?!?/p>
通過沃爾瑪創新平臺的活動,項目申請者、創新委員會成員以及食品安全行業從業者,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食品安全創新社區,共同推動食品供應鏈方面的技術創新。
“其實我想用一個比喻就是雪球效應,從第一年開始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最后真正影響到了產業鏈的方方面面?!比A智偉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表示。
創新,往往離不開合作。
在食品供應鏈體系中,需要應對復雜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參與方只有更好的協作和溝通才能確保食品安全,確保食品以安全的方式到達消費者手中。
這個過程涉及各方利益相關者,包括供應鏈上的企業、食品加工公司,以及孵化器、加速器、初創公司等,從創新、測試到最終實現創業的過程,都需要各方協調合作。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拿出能夠滿足整個行業和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比A智偉認為,只有通過這樣的合作方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復雜的體系。
在他看來,未來創新發展的趨勢一定是整個產業的跨界合作:“我們希望逐漸形成一個全球性的人才庫,一個全球性的市場,通過幫助初創企業試點他們的創新技術,來更好地服務于全球市場。”
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如何將新技術與市場需求進行匹配是個大問題,像沃爾瑪食品安全創新平臺這樣的開放創新項目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創新想法可能不適合中國市場的需求,但是適合新加坡或者其他國家的需求,通過沃爾瑪這樣的國際化創新平臺,有助于找到真正適應未來全球市場發展的解決方案。
在這樣一個危急時刻,我們看到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和目標,就是推動供應鏈的彈性建設,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讓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動更加順暢,讓大家能夠清楚地把握供應鏈的動態變化。
“未來一定要避免單打獨斗的發展方式,我們還是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溝通和協作,不管是初創企業、孵化器,還是大企業,我們特別希望看到未來有更多開放的創新合作模式,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p>
在華智偉看來,未來大企業創新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跨界融合。
2020年,全球黑天鵝事件頻頻發生,大規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使人們陷入了恐慌。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應對外部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是食品安全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不過能夠看到的是,一些企業正在進行改革創新,一些新趨勢正在加速發展。怎樣更好地為客戶帶來便捷的服務,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進行更加及時的配送,是疫情給食品行業帶來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
“在這樣一個危急時刻,我們看到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和目標,就是推動供應鏈的彈性建設,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讓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動更加順暢,讓大家能夠清楚地把握供應鏈的動態變化。”華智偉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說道。
不同于其他工業制成品,食品行業一直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季節的變動、氣候的變化都會影響整個供應鏈。從農場到超市,最后配送到消費者手中,需要借用新技術預測整個供應鏈的變化。比如,應用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技術,就可以把供應鏈上的消費、配送等各個環節的參與者,以更安全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疫情給食品行業帶來打擊的同時,也激發了產業鏈的創新,提升了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在華智偉看來,“這次疫情可以說是一件壞事,但同時它也帶來了機遇,打開了一片新天地,我們能夠充分地通過技術創新,為整個食品產業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確保更多的安全食品送到消費者手中?!?h3>開放創新,永無止境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除了注重食品安全的創新,還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提升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在華智偉看來,食品安全教育是提升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安全意識的建立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傳播,對推動食品安全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與國內外相關機構積極開展合作,中心在努力推動對兒童、家長、消費者、中小企業以及食品行業從業者的食品安全教育。
在合作領域,中心還積極協助食品安全政策法規的建設與實施,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的相關論壇和探討,與政府、學術界、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進行交流,提出建設性意見并成為食品安全議題的意見領袖。
創新、教育、政策,這三駕馬車撐起了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的一片天。
在沃爾瑪進入中國市場的20多年,目睹了人類歷史上可能是規模最大且最快的一次財富增長,也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對于使用新技術的意愿。
“我還記得當年在中國留學時,有時在農村甚至很難看到一部手機,現在電子商務正迅速擴展到小型城市,在網上購物和移動支付等方面,中國居民可能比美國和歐洲人領先五年?!比A智偉向創業邦回憶起自己剛到中國時的情景。
中國的巨大變化帶來了一個新的現狀,許多零售商和跨國公司正在研究中國的趨勢,以判斷其他市場的消費者在未來幾年對于新技術的接納程度。這與二十多年前,國外企業根據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趨勢向中國輸入新的理念和技術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過去20多年里,隨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新技術的使用,中國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飛躍式發展?!比A智偉向創業邦坦言。
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本就是一個不斷實驗、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的過程,所以沒有真正的失敗可言。而一旦脫離創新的軌道,可能就真的離失敗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