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鵬



【摘要】 目的 評價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 8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X線引導下的射頻消融治療, 實驗組采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滿意度及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的8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5%低于對照組的1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治療總滿意度97.5%高于對照組的7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焦慮評分(13.3±1.1)分、抑郁評分(15.5±1.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27.7±1.4)、(29.8±1.4)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快速型心律失常實際治療期間, 合理的使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引導下的射頻消融治療法, 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 推廣的優勢很高。
【關鍵詞】 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射頻消融;快速型心律失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16
快速性心律屬于近年來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 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體, 在發病之后癥狀多表現為心律失常心率很快, 發病具有急性特點, 如果不能合理的治療, 將會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為探索出良好的治療方式, 下文以本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利用分組對比的形式分析不同引導下的射頻消融治療效果, 旨在為臨床工作的實施提供幫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快速性心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實驗組年齡13~
78歲, 平均年齡(34.44±14.52)歲;男18例, 女22例。對照組年齡13~79歲, 平均年齡(34.43±14.54)歲;男19例, 女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臨床檢驗之后符合快速性心律的診斷標準;對此次所研究的內容處于知情態度。排除標準:拒絕參與這次研究。
1. 2 方法 實驗組采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 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的引導之下, 室上速:取仰臥位, 常規消毒、鋪巾, 1%利多卡因局麻, 穿刺股靜脈, 左鎖骨下靜脈, 分別置入血管鞘, 送入右室和冠狀竇電極, 行心內電生理檢查診斷為房室結雙徑路所致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再次穿刺右側股靜脈, 置入SR0鞘管, 沿鞘管送入中彎冷鹽水溫控大頭電極至房室結B、C交界區, 標測到理想靶點(小A大V波, A波碎裂, 無H波), 放電消融見竇律與交界區節律交替出現, 繼續放電消融, (45~50)W×
(50~55)℃(共120 s)。室早:取仰臥位, 常規消毒、鋪巾, 1%利多卡因局麻, 體表心電圖示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穿刺右股靜脈、左側股靜脈, 分別置入SRO血管鞘, 送入中彎冷鹽水溫控大頭電極, 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重建右室流出道, 示診斷為右室流出道低位后基底段起源的室性早搏, 結合起搏標測(心室起搏時與自發室速時波幅形態最為接近), 放電消融室早消失, 繼續鞏固50 W×(50~55)℃(共240 s)。
房早房速:穿刺右股靜脈、左鎖骨下靜脈, 分別置入血管鞘, 送入右室、高位右心房、His電極以及冠狀竇電極, 行心內電生理檢查, 誘發出窄QRS波心動過速, A>V, 考慮房性心動過速, 撤出希氏束電極及鞘管, 置換SR0鞘, 送入中彎冷鹽水溫控大頭電極, 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輔助下激動標測為右房高位后間隔起源的房性心動過速, 以此處為靶點, 放電消融
40 W×60℃×180 s。對照組采用X線引導下的射頻消融治療:在X線的引導之下開展射頻消融治療工作, 所采用的射頻消融治療方式與實驗組相同, 唯獨引導的方式不同。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滿意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①療效判定標準:痊愈:在治療以后所有的癥狀消失, 沒有并發癥;有效:癥狀大幅度改善, 沒有并發癥;無效:癥狀沒有改善甚至還出現了加重的問題。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②記錄比較瓣膜反流、心悸并發癥發生率。③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滿意度, 總分100分, 分數≥89分為非常滿意, 59~89分為一般滿意, ≤5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④使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分析不良情緒, 每項維度的總分100分, 所得到的數據值越低, 就表明不良情緒越少。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的治療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實驗組焦慮評分(13.3±1.1)分、抑郁評分(15.5±1.1)分均低于對照組的(27.7±1.4)、(29.8±1.4)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心律失常主要就是心臟沖動起源位置、心搏頻率還有節律有異常現象, 可能是各類器質性的心血管疾病, 也可能是藥物中毒所引發的病癥, 部分心律失常還可能是因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導致, 主要分為快速型與緩慢型兩種。快速型的心律失常, 主要就是陣發性室上性的心律失常, 有室上性心動過速癥狀、心房撲動癥狀、顫動癥狀, 也存在房性的心動過速、室性的心動過速。在快速性心律治療的過程中, 主要按照發病的特點開展相關治療活動, 要求進行心臟病理改變的糾正處理, 合理使用非藥物的形式治療, 還有射頻消融以及手術治療方式[1-3]。
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 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快速性心律的治療中, 系統可以通過對導管磁感應線圈的感應, 快速的創建出三維空間, 明確導管所在位置, 并將位置信息記錄下來, 記錄具體的心內電圖, 實時化的進行心臟三維解剖結構的重建處理, 并且可以疊加顏色的將電生理數據信息顯示出來。此類治療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將相關的心電生理還有心腔之內的解剖結構圖有機的整合, 之后形成三維重建的作用, 顯示出帶有顏色的立體圖像, 以此正確的進行快速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指導。與此同時, 采用該系統的檢查與診斷準確性很高, 能夠降低X線透視技術的應用時間, 并減少手術操作的時間, 降低射頻消融的放電次數, 并減輕疼痛感。另外, 采用此類系統能夠全面提升手術的安全性還有有效性, 改善目前的現狀[4-8]。
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的引導之下, 合理的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 治療的效果較高, 并發癥問題很少, 且患者的滿意度十分良好, 有助于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9, 10]。三維標測系統在射頻消融中的應用, 具有便利、準確與快捷的優勢,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不能確保技術的精準性, 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包填塞、假性動脈瘤等,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所以, 在臨床工作中要求全面了解是否存在并發癥的風險, 要求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術, 全面提升工作質量與水平。與此同時, 在射頻消融期間需要正確開展抗凝治療的工作, 通常情況下, 抗凝治療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3個月, 其他輔助藥物的使用, 就是在消融手術以后, 采用胺碘酮藥品, 這樣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 預防出現并發癥問題。
綜上所述, 在快速性心律治療的工作中, 合理的應用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 引導進行射頻消融治療, 有助于提升整體的療效。但是還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 所以, 應該按照患者的發病特點與治療工作方式等, 正確的選用治療措施, 熟練的掌握各種技術, 全面提高治療效果, 緩解病情加快康復速度。
參考文獻
[1] 袁麗. 兒童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治療復發原因臨床分析. 重慶:重慶醫科大學, 2017, 23(45)133-176.
[2] 陳成, 黃叢春, 李玉茜, 等. 飛行人員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后隨訪研究. 軍事醫學, 2019, 43(3):170-174.
[3] 張淑飛. 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中射頻消融術的運用評估.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28):84-85.
[4] 李小梅. 中國兒童心律失常導管消融專家共識解讀. 中華兒科雜志, 2018, 56(2):100-102.
[5] 何淼. 經CARTO三維電標測系統治療復雜型心律失常的研究現狀.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8, 39(2):243-247.
[6] 陳源. 心房顫動導管射頻消融的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17):29-30.
[7] 賀艷, 王曙紅. 心臟射頻消融術患者術前焦慮相關研究進展. 齊魯護理雜志, 2018, 24(6):98-101.
[8] 王萌, 蔡衡, 邢淑華, 等. 零射線射頻消融患兒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動過速1例.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 2019, 27(6):356-358.
[9] 劉文秀, 齊書英. 吞咽誘發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機制和治療現狀.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8):110-113.
[10] 沈麗英, 張川, 周冬辰. RFCA治療TA患兒的療效及年齡對消融效果的影響.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8, 29(7):887-889.
[收稿日期: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