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盛 張華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孕期產前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200例進行產檢的中孕期單胎孕婦, 所有孕婦均需進行甲胎蛋白(AFP)、游離雌三醇(μE3)、游離β-人絨毛促性腺激素(free-β-HCG)三聯血清學篩查, 結果為18、21三體征高風險者需接受羊水穿刺產前診斷, 結果為開放性神經管缺陷(NTD)高風險者需接受多普勒超聲檢查產前診斷, 分析血清學篩查結果、產前診斷情況及妊娠結局。結果 200例孕婦血清學篩查顯示陽性(高風險)37例, 陽性率為18.50%(37/200);37例高風險孕婦中進行羊水穿刺產前診斷30例、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產前診斷7例;同時預產年齡<35歲25例、預產年齡≥35歲12例。故預產年齡≥35歲孕婦篩查陽性率23.08%(12/52)明顯高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的16.89%(25/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高風險孕婦產前診斷結果得出, 預產年齡≥35歲孕婦神經管缺陷檢出率為8.33%(1/12)、18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12)、21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16.67%(2/12), 年齡<35歲孕婦中神經管缺陷檢出率為0(0/25)、18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25)、21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25), 預產年齡≥35歲孕婦21三體征檢出率明顯高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前診斷顯示染色體異常2例、解剖結構異常1例。血清學篩查單項指標中位數倍數(MoM)值異常9例, 其產前診斷顯示染色體異常1例。隨訪可知, 37例篩查高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5.41%(2/37), 163例篩查低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0(0/163);且37例高風險孕婦中年齡≥35歲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16.67%(2/12)明顯高于年齡<35歲的0(0/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孕期產前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的應用效果較顯著, 可及時診斷出胎兒解剖結構、染色體等異常情況, 可為妊娠結局提供科學的指導, 有助于預防不良妊娠結局, 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中孕期;血清學篩查;產前診斷;妊娠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28
神經管缺陷、18三體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是胎兒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 尤其是脊髓脊膜膨出、無腦畸形、脊柱裂等, 根據相關調查可知, 神經管缺陷發生率在先天缺陷中占20%~25%[1], 且這些疾病均無有效治療手段, 發生后極易加重社會與家庭負擔, 因此需要進行產前篩查, 有效提高人口質量, 及時診斷出胎兒先天疾病, 保證良好妊娠結局, 而血清學篩查是近幾年產檢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具有無創、操作簡便、經濟的特點, 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本課題選取200例中孕期單胎孕婦, 分析其產前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的應用效果, 具體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進行產檢的中孕期單胎孕婦200例, 孕齡14~22周, 平均孕齡(17.03±5.49)周;年齡20~45歲, 平均年齡(28.38±8.94)歲;其中預產年齡<35歲(低齡)148例、預產年齡≥35歲(高齡)52歲。納入標準:經B超檢查均為中孕期單胎妊娠者;孕婦、家屬知情同意血清學篩查;無不良孕史或慢性疾病者;無血液系統功能障礙或血管病變者;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無嚴重傳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外傷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妊娠期綜合征者;聽說讀寫等感知功能異常者;精神系統功能異?;蛑橇φ系K者;具有免疫性功能疾病、神經性功能疾病者;病例資料或信息不完善者;脾胃、肝腎、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存在家族遺傳史者[2]。
1. 2 方法 所有孕婦均需進行AFP、μE3、free-β-HCG三聯血清學篩查, 具體方法:抽取孕婦早晨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禁止抗凝)3 ml, 室溫靜置30 min后嚴格按照3000 r/min速度進行離心操作6 min, 采集上層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 然后選用芬蘭PerKin Elmer公司產的1420多標記儀、配套AFP/free-β-HCG雙標試劑和μE3試劑盒, 在7 d內根據DELFIA時間分辨熒光法檢測孕婦血清標記物AFP、μE3、free-β-HCG等生化值。指導孕婦填寫“中孕期產前篩查申請單”, 記錄其異常妊娠史、有無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吸煙史、B超核實孕周、末次月經時間點、體質量、出生時間等。之后依據孕婦填寫信息確定篩查結果, 即三項指標MoM值, 且采用MutliCalc 2T產前篩查風險計算軟件統計風險水平, 對篩查結果為高風險者進行優生遺傳咨詢, 給予18三體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高風險者羊水穿刺產前診斷, 科學分析胎兒染色體核型;給予開放性神經管缺陷高風險者多普勒超聲檢查產前診斷, 科學分析胎兒解剖結構。對200例孕婦及胎兒進行隨訪, 內容包括妊娠結局、胎兒或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 一直隨訪至產后3~6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血清學篩查結果、產前診斷情況及妊娠結局。針對月經不規則孕婦需通過B超檢查確定胎齡, 神經管缺陷截斷值(Cut off)為AFP單項MoM值≥2.5、18三體綜合征高風險截斷值為1∶350、20三體綜合征高風險截斷值為1∶270[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血清學篩查結果與產前診斷分析 200例孕婦血清學篩查顯示:陽性(高風險)37例, 陽性率為18.50%(37/200);37例高風險孕婦中進行羊水穿刺產前診斷30例、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產前診斷7例;同時預產年齡<35歲25例、預產年齡≥35歲12例。預產年齡≥35歲孕婦篩查陽性率23.08%(12/52)明顯高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的16.89%(25/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高風險孕婦產前診斷結果得出, 預產年齡≥35歲孕婦神經管缺陷檢出率為8.33%(1/12)、18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12)、21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16.67%(2/12), 年齡<35歲孕婦中神經管缺陷檢出率為0(0/25)、18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25)、21三體綜合征檢出率為0(0/25), 預產年齡≥35歲孕婦21三體征檢出率明顯高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產前診斷顯示染色體異常2例、解剖結構異常1例。血清學篩查單項指標MoM值異常9例, 其產前診斷顯示染色體異常1例。
2. 2 妊娠結局分析 根據隨訪結果可知, 37例篩查高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5.41%(2/37), 163例篩查低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0(0/163);且37例高風險孕婦中年齡≥35歲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16.67%(2/12)明顯高于年齡<35歲的0(0/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由相關調查可知,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缺陷兒高發的國家之一[4], 其中最常見的缺陷主要有神經管缺陷、18三體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 缺陷原因與人們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 待缺陷形成后胎兒于母體中極易出現代謝功能異常、形態結構異常等情況, 容易導致不良妊娠結局, 如新生兒窒息、死產、早產、死胎等, 進而嚴重影響到我國人口質量, 不利于孕婦身心健康, 且當前臨床尚未研究出缺陷兒有效治療方法, 部分缺陷兒出生后伴隨著一定的形態結構異常、智力障礙, 甚至死亡, 因此需要采取科學的檢查手段進行產檢, 早期篩查出胎兒染色體與解剖結構異常情況, 及時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 盡可能降低缺陷兒出生率, 有效減輕缺陷兒對女性身心的傷害[5]。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 工作壓力日益增加, 生活飲食習慣與作息逐漸變差, 自然生態環境污染惡化, 缺陷而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6]。而血清學三聯篩查是當前中孕期產前檢查常用的一種手段, 即對孕婦進行AFP、μE3、free-β-HCG檢查具有無創、經濟、簡便的特點, 經中孕期產前血清學篩查后可直觀顯示出胎兒神經管缺陷、18三體綜合征、21三體綜合征的風險性, 能有效預防不良妊娠結局, 保證母嬰生存質量, 同時可為缺陷兒早期干預提供科學的指導, 有助于減輕缺陷兒家庭經濟負擔[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200例孕婦血清學篩查顯示陽性(高風險)37例(18.50%), 其中預產年齡<35歲25例、預產年齡≥35歲12例, 預產年齡≥35歲孕婦篩查陽性率23.08%(12/52)明顯高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的16.89%(25/14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預產年齡<35歲孕婦21三體征檢出率明顯低于預產年齡≥35歲孕婦(P<0.05), 產前診斷顯示染色體異常2例、解剖結構異常1例, 37例篩查高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5.41%(2/37), 163例篩查低風險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0(0/163);且37例高風險孕婦中年齡≥35歲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16.67%(2/12)明顯高于年齡<35歲的0(0/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中孕期產前血清學篩查能及時準確診斷出胎兒生長發育異常情況, 有助于預測不良妊娠結局, 且根據結果得知, 年齡≥35歲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更高, 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內毒素不斷沉積, 卵子逐漸老化, 卵細胞減數分裂, 最終導致胎兒染色體異常[8]。
綜上所述, 中孕期產前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可準確診斷出胎兒解剖結構、染色體等異常情況, 有助于預防不良妊娠結局, 能為年齡≥35歲孕婦預防出生缺陷提供科學的參考, 值得在產前診斷及指導妊娠結局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傅婉玉. 孕中期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和妊娠結局預測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4):107-109.
[2] 王彥芳, 陰彩宏. 孕中期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和妊娠結局預測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25(35):110-112.
[3] 邵志兵. 唐氏篩查在高齡孕婦妊娠中期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4):152-153.
[4] 程兆俊, 周文靜, 馮穎, 等. 輔助生殖患者孕期唐氏篩查血清學結果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8, 56(8):63-66.
[5] 李源, 劉迎平, 阮焱. 孕早期血清學聯合超聲NT篩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的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13):3097-3098.
[6] 曾秀梅, 梁元豪, 杜志成, 等. 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早孕期超聲篩查及產前診斷結果分析. 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8, 21(11):737-744.
[7] 朱端榮, 錢敏, 戴雯. 孕中期血清學篩查在產前診斷及妊娠結局預測中的臨床價值.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9):2067-2070.
[8] 陳益明, 褚雪蓮, 盧莎, 等. 早孕期母血清PAPP-A聯合中孕期二聯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征和開放性神經管缺陷效率.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34(7):33-36.
[收稿日期: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