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曦 周理林 賴香茂



【摘要】 目的 探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膀胱內突出度(IPP)與尿動力學參數、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分的關系及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療效的預測效能。方法 68例行TURP的B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IPP不同分為突入組(IPP≥10 mm, 45例)和對照組(IPP
<10 mm, 23例)。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的尿動力學參數[最大尿流率(Qmax)、殘余尿量(PVR)]、IPSS評分及手術療效, 分析IPP與Qmax、PVR、IPSS及手術療效的相關性。結果 手術3個月后, 兩組Qmax及PVR均優于本組手術前, 且對照組PVR優于突入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Qmax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3個月后, 兩組IPSS評分均低于本組手術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突入組療效顯著率44.44%低于對照組的73.9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 IPP與IPSS評分、PVR呈正相關(r=0.389、0.199, P=0.006、0.018<0.05), 與Qmax、療效呈負相關(r=-0.347、-0.243, P=0.008、0.034<0.05)。結論 BPH
患者IPP與尿動力學參數、IPSS評分存在相關性, 且對TURP療效的預測效能較好。
【關鍵詞】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膀胱內突出度;尿動力學參數;經尿道前列腺電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34
BPH屬于老年男性常見疾病, 給患者帶來了尿頻、尿急、尿潴留等下尿路癥狀, 在尿動力學上表現為膀胱出口梗阻(BOO), 長期尿路梗阻可能對患者膀胱或腎臟功能造成損害[1]。隨著現代醫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BPH患者以TURP為首選治療方式。目前臨床尚無預測TURP后效果的指標。近年來有研究證實[2], IPP與BOO及BPH導致的尿潴留聯系緊密。本文旨在探究BPH患者IPP與尿動力學參數、IPSS評分的關系及對TURP療效的預測效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行TURP的B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患者IPP不同分為突入組(IPP≥10 mm, 45例)和對照組(IPP<10 mm, 23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前列腺體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符合BPH診斷標準者[3];②年齡≥60歲者;③臨床資料完整者;④無膀胱或尿道手術史者;⑤預期行TURP者;⑥充分知情同意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近期接受過藥物治療者;②存在軀體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
并器質性精神系統疾病者;⑤術后需行二次手術者;⑥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⑦隨訪期間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可能影響尿動力檢查結果者;⑧伴發膀胱結石或尿路畸形者。
1. 3 方法 患者術前行IPP測量, 采用腹部超聲, 患者去平臥位, 在膀胱適當充盈的情況下使用經腹超聲探頭通過膀胱和前列腺的中線矢狀面測量前列腺突入到膀胱最高點到膀胱頸的垂直距離, 此即為IPP長度。兩組患者均進行TURP。患者均取截石位, 采用蛛網膜下腔麻醉。遠端切除以患者精阜為標志, 選擇甘露醇為沖洗液。在電視監視鏡下置入電切鏡, 先行尿道擴張, 再逐步切除患者增生組織至深達前列腺包膜, 近端從患者膀胱頸開始切除至遠端精阜。完全切除后沖洗膀胱, 充分止血。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4. 1 手術前后尿動力學參數 手術前及手術3個月均行尿動力學參數(Qmax、PVR)檢測, 具體方法:囑患者飲用水以達到最大尿意, 取站立位檢測患者Qmax;PVR由患者排尿后使用B超測量膀胱內尿液橫徑、前后上下徑, 再根據計算公式換算得出。
1. 4. 2 手術前后IPSS評分 手術前及手術3個月后均使用IPSS[4]對前列腺癥狀進行評價。IPSS涵蓋尿不盡、尿頻、尿流斷續、尿急、尿線無力、排尿費力、夜尿次數、生活質量共8個方面, 前7項為0~5分由輕到重計分, 生活質量由好到差0~6分計分。總分越低表示患者癥狀越輕。
1. 4. 3 手術療效 分為療效顯著和療效不顯著。療效顯著:患者術后Qmax>12 ml/s, 或手術前后Qmax改善程度>50%[5]。療效不顯著:不符合療效顯著的判定標準。
1. 4. 4 相關性 分析IPP與IPSS評分、Qmax、PVR及療效的相關性。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前后尿動力學參數比較 手術3個月后, 兩組Qmax及PVR均優于本組手術前, 且對照組PVR優于突入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Qmax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手術前后IPSS評分比較 手術3個月后, 兩組IPSS評分均低于本組手術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3 兩組手術療效比較 突入組療效顯著率44.44%低于對照組的73.9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 4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 IPP與IPSS評分、PVR呈正相關(r=0.389、0.199, P=0.006、0.018<0.05), 與Qmax、療效呈負相關(r=-0.347、-0.243, P=0.008、0.034<0.05)。
3 討論
BPH作為臨床常見老年泌尿外科疾病, 同時也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礙的主要原因。臨床治療BPH的方法涵蓋等待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治療措施的選擇與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及本人意愿有關。BOO是指患者的膀胱出口與尿道外口之間的任一位置出現梗阻而導致逼尿肌壓力上升, 最終導致排尿困難。有研究認為[6], 對BPH患者行TURP前, 對BOO進行確認評估對患者預后評估存在較大意義。臨床檢測BOO的方法為壓力-尿流率測定, 該方法屬于有創的侵入性檢查, 且花費較昂貴, 患者一般難以接受, 故需探求與BOO相關的其他指標。
相關研究認為[7], IPP>10 mm的BPH患者發生BOO的幾率高于IPP≤10 mm的患者。本研究將患者根據IPP是否≥10 mm進行分組, 研究結果顯示, 突入組患者手術前Qmax低于對照組, 而PVR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Qmax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突入組PVR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在于:突入組患者IPP程度更高, 膀胱出口更窄不利于尿液排出, 膀胱逼尿肌的長期代償作用會導致患者膀胱功能受損, 最終導致患者膀胱壁增厚, 故突入組患者術前尿動力學參數較對照組更差;而突入組患者膀胱壁受損程度高于對照組, 故患者術后恢復程度低于對照組。此外, 兩組患者術后IP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能與IPSS本身對患者屬于自評量表, 受患者自身感覺影響較大有關;而患者排尿癥狀得到改善的可能原因在于減少了前列腺中葉突入膀胱引起機體膀胱頸部與三角區的刺激。IPSS評分降低雖然能表現出患者排尿癥狀改善, 但無法表明患者癥狀改善的原因。治療后突入組患者手術療效顯著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IPP對BPH患者手術療效存在一定影響。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復查時僅間隔3個月, 患者膀胱逼尿肌并未完全恢復, 故對照組患者術后3個月時手術療效更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 IPP與IPSS評分、PVR呈正相關(r=0.389、0.199, P=0.006、0.018<0.05), 與Qmax、療效呈負相關(r=-0.347、-0.243, P=0.008、0.034<0.05)。此研究結果表示, 相對于IPP≥10 mm的BPH患者而言, 尿道阻力更顯著且膀胱排尿功能受損越嚴重。此前孫超等[8]學者研究證實, IPP與BPH患者Qmax呈負相關, 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IPP與BPH患者尿動力學參數、IPSS評分存在一定相關性, IPP程度能較好的預測BPH患者TURP后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沈駿, 鄭茜茜, 吳曉琴, 等. 油茶蒲提取物對人前列腺增生BPH-1細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現代食品科技, 2015, 31(7):6-11.
[2] 邱智, 吳栗洋, 周曉光,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合并逼尿肌功能減弱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6, 37(7):511-514.
[3] 李曉寶, 張進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治研究進展.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8, 8(2):186-188.
[4] 許克新, 汪磊, 王曉峰, 等. 膀胱過度活動癥癥狀評分表對中國OAB患者結果評估的重復信度及與其他癥狀評分工具間相關性的研究.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0, 31(11):727-731.
[5] 張心如. 尿動力學檢查及IPSS評分對判斷腔內前列腺手術效果的價值.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 2007, 168(12):888-891.
[6] 李德朝, 陳朗峰, 梁龍星, 等. 尿動力學檢查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手術評估的意義. 河北醫學, 2016, 22(5):788-790.
[7] 賴炳旺, 葉正輝, 王小勇,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內突出程度對手術治療效果的預測. 中國男科學雜志, 2016, 30(4):30-33.
[8] 孫超, 薛向東, 汪柏林, 等. 良性前列腺增生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5, 44(1):15-19.
[收稿日期: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