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抗病毒組ALT、T"/>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楊振輝



【摘要】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療與抗炎保肝藥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抗病毒組和抗炎保肝組, 每組50例。抗病毒組采用抗病毒治療, 抗炎保肝組采用抗炎保肝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總膽紅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治療滿意度。結果 抗病毒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4.0%, 抗炎保肝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6.0%,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抗病毒組ALT、TBiL、ALB水平分別為(48.41±3.21)U/L、(40.28±5.41)μmol/L、(31.42±2.54)g/L, 抗炎保肝組分別為(47.34±4.01)U/L、(40.11±5.66)μmol/L、(31.44±2.01)g/L;兩組血清ALT、TBiL、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病毒藥物與抗炎保肝藥物皆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抗病毒;抗炎保肝;乙型肝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52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 HBV為DNA病毒。HBV感染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法, 對于急性或者慢性HBV感染者應及時聯系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 并應注明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1]。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較為常見,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最大程度的達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的目的, 從而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的進程, 減慢或阻止疾病的發展擴散, 防治肝臟失代償、肝硬化以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從而改善生活質量, 延長患者存活時間。國際消除HBV聯盟(ICE HBV)是一個致力于加快開發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專家聯盟, 面臨著巨大的挑戰。HBV是一個主要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 全球超過2.57億人慢性感染;每年>887000例死于HBV。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抗氧化、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乙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種重要類型, 由HBV引起的肝臟代謝性、失常性病變, 近年來, 該病的臨床病發率越來越高, 已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2, 3]。其中抗病毒和抗炎保肝藥物治療是關鍵。本文分別針對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與抗炎保肝藥物甘草酸二銨治療乙型肝炎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研究,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住本院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年齡≥30歲。
將患者隨機分為抗病毒組和抗炎保肝組, 每組50例。抗病毒組男女比例為30︰20;年齡35~75歲, 平均年齡(55.51±12.12)歲;肝硬化程度:輕度23例, 中度21例, 重度6例。抗炎保肝組男女比例為30︰20;年齡37~74歲, 平均年齡(55.57±12.91)歲;肝硬化程度:輕度25例, 中度22例, 重度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無免疫抑制劑及激素應用史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診斷標準, 并通過臨床、實驗室檢查確診;年齡30~80歲;入組前兩個月未接受類似乙型肝炎治療;實驗研究符合醫院規定, 患者本人對本次研究知情, 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①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纖維化患者;②有急性感染、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③具
有高脂血癥、高蛋白血癥的肥胖患者;④擁有家族性精神病史的患者;⑤對此類藥物具有絕對禁忌證的患者;⑥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⑦其他原因引發的肝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別采用能量合劑與門冬氨酸鉀鎂進行基礎治療, 在此基礎上, 抗病毒組采用抗病毒治療, 給予恩替卡韋0.5 mg/片, 單次劑量為1片, 1次/d口服。抗炎保肝組采用抗炎保肝治療, 取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甘草酸二銨注射液150 mg, 1次/d靜脈滴注。兩組均持續用藥48周。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肝功能指標及治療滿意度。
1. 4. 1 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病理癥狀、體征現象完全消失, 肝功能指標TBiL、ALB水平均恢復至至正常標準;有效:病理癥狀、體征現象有明顯好轉情況, 肝功能指標TBiL、ALB水平均明顯改善;無效:病理癥狀、體征現象無改善甚至加重, 肝功能指標TBiL、ALB水平未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2 肝功能指標 兩組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 高速離心處理(2500 r/min, 15 min), 分離血漿、血清, 儲存放置于-72℃環境下等儲存, 分別測定ALT、TBiL、ALB水平。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抗病毒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4.0%, 抗炎保肝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6.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抗病毒組ALT、TBiL、ALB水平分別為(48.41±3.21)U/L、(40.28±
5.41)μmol/L、(31.42±2.54)g/L, 抗炎保肝組分別為(47.34±
4.01)U/L、(40.11±5.66)μmol/L、(31.44±2.01)g/L;兩組血清ALT、TBiL、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匯管區炎癥, 其中炎癥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部分漿細胞和巨噬細胞, 炎癥細胞常匯聚而引起匯管區擴大, 進而造成界面肝炎(俗稱碎屑樣壞死)。匯管區炎癥和界面肝炎是乙型肝炎主要的病變表現。肝細胞炎癥壞死、匯管區和界面肝炎大量的膠原造成肝纖維化進一步加重, 形成肝硬化, 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腹脹、無力、肝臟疼痛等。因乙型肝炎具有較高的傳染性, 已引起高度重視[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抗病毒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4.0%, 抗炎保肝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6.0%;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抗病毒組ALT、TBiL、ALB水平分別為(48.41±3.21)U/L、(40.28±5.41)μmol/L、(31.42±2.54)g/L, 抗炎保肝組分別為(47.34±4.01)U/L、(40.11±5.66)μmol/L、(31.44±
2.01)g/L;兩組血清ALT、TBiL、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抗病毒治療與抗炎保肝藥物治療均為乙型肝炎治療中的重要手段。
抗病毒治療[6]是目前乙型肝炎重要的治療方案, 通過抑制HBV復制和炎癥細胞反復活動實現阻斷病情進一步惡化, 達到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治質量的目的。恩替卡韋是一種碳環2-脫氧鳥苷類似物, 在患者的細胞中通過磷酸化反應轉變成具有活性的
5-三磷酸鹽, 其可以降低蛋白引物活性, 加速逆轉錄終止, 阻斷DNA合成發揮治療作用。經過大量的文獻研究表明, 針對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抗炎保肝藥物為比較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案, 作為輔助治療措施的一種, 且效果好[7-9]。抗炎保肝藥物治療可以對肝臟細胞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 在抗炎保肝的治療中, 可以對抗病毒藥物造成的損傷進行改善。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驗證, 抗炎保肝藥物治療安全且有效, 是對慢性乙型肝炎綜合治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抗病毒治療互為優勢, 相輔相成[10-12]。因此, 如何將抗病毒藥物與抗炎保肝藥合理的結合是現在研究的重要方向, 合理利用兩種藥物, 盡可能發揮最大作用, 得到綜合治療的最佳效果, 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強有力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 抗病毒藥物與抗炎保肝藥物皆可有效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 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羅雪, 曾愛中.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進展. 肝臟, 2019, 24(3):322-324.
[2] 馮因克, 劉亞敏, 陳啟龍.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纖維化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 中國醫藥導報, 2016, 13(29):28-31.
[3] 嚴槿. 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對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7, 22(1):24-26.
[4]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5, 31(12):1941-1960.
[5] 朱海超, 高國生.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組織病理特點. 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0):1637-1639.
[6] 劉生水.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31):26-27.
[7] 張玲霞, 高志良, 扈曉宇, 等. 抗炎保肝治療在肝病臨床中的應用于地位.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8, 16(9):714-716.
[8] 梁秀艷. 抗病毒治療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8):177-178.
[9] 劉錦華, 張琴. 抗炎保肝藥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中的應用. 世界臨床藥物, 2012, 33(9):528-532.
[10] 陳向榮, 董昌將, 許光明,等. 抗炎保肝治療在當前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中的應用與地位. 臨床薈萃, 2010, 25(8):724-726.
[11] 葛善飛, 丁玲, 鐘淵斌,等. 抗炎保肝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之一. 肝博士, 2018, (1):36-37.
[12] 陳思暖. 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肝抗炎治療13年回顧分析. 廣州中醫藥大學, 2009.
[收稿日期: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