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鋒
【摘要】 目的 觀察早期針刺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 60例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治療方案,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進行早期針刺治療。比較兩組清醒率及治療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結果 試驗組的清醒率86.67%高于對照組的6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GCS評分(13.24±2.34)分
高于對照組的(9.35±3.24)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進行早期針刺治療,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癥狀, 提高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促醒幾率。
【關鍵詞】 普通治療;早期針刺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昏迷;促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4.064
Effect of 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coma induced by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ZHANG Bo-feng. Guangdong Yanling Hospital, Guangzhou 5105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coma induced by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sciousness rate an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nsciousness rate 86.67%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3.3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GCS score (13.24±2.34) 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35±
3.24)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coma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wake-promoting in com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and coma.
【Key words】 General treatment; Early acupuncture treatmen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a; Wake-promoting
顱腦損傷是指由暴力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腦組織的損傷。以格拉斯哥昏迷記分法確定可知:重型顱腦損傷的標準為傷后昏迷6 h或再次昏迷者[1]。加強對重型顱腦損傷治療的正確認識十分重要, 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還可以降低死亡率, 一旦出現顱腦損傷則會危及生命。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清除顱內血腫, 降低顱內壓, 挽救生命, 目前仍是重要的治療方法。術后大部分患者仍然會留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等后遺癥, 有較長的康復過程。針刺療法是一種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 通過運用不同經絡穴位, 調整人體臟腑氣血, 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2, 3]。本研究對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早期針刺結合常規治療, 以探討介入早期針刺療法對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行早期針刺治療后, 加以評估臨床療效, 探討針刺作用機制, 以期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提供新方案, 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7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顱腦損傷昏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29例, 女31例;年齡16~70歲, 平均年齡(52.3±10.7)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 女16例;年齡16~66歲, 平均年齡(52.1±
12.0)歲;病程4~150 d, 平均病程(59.0±30.4)d。試驗組男15例, 女15例;年齡18~67歲, 平均年齡(52.5±
12.7)歲;病程7~146 d, 平均病程(59.3±29.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會批準實施。診斷標準: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記分法中重度顱腦損傷標準且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者[4]。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肢體功能障礙診斷標準;肢體癱瘓、感覺障礙;顱底骨折可出現腦脊液耳漏、鼻漏;腦干損傷出現意識障礙、呼吸循環障礙、去大腦強直, 嚴重時發生腦疝危及生命;有明確的腦血管損傷病史, 且急性起病發生在入院之前48 h內;GCS評分<8分;入院時頭顱CT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或者顱腦損傷;家屬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2 排除標準 不符合診斷標準與納入標準;其他重要臟器損傷者;患者為惡性腫瘤、免疫系統疾病者, 以及3個月內有手術史或近期(145 d內)有嚴重感染者。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刺治療。
1. 3 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 即同時進行顱內降壓、抗感染、脫水、營養神經、吸氧等治療。②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刺治療, 穴位常規消毒后, 根據穴位需要選用0.35 mm×40 mm或
0.35 mm×25 mm規格的無菌針灸針, 每次用針刺激
30 min, 再留針30 min, 1次/d, 5次/周。針刺穴位主要選擇陽明經穴位, 如手三里、上里、下里、二間、三間、合谷等。本次治療以15 d為1個療程, 治療3個療程后比較效果。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清醒率及治療前后GCS評分。GCS評分中包括:①睜眼反應,
4分表示自發睜眼, 3分表示語言吩咐睜眼, 2分表示疼痛刺激睜眼, 1分表示無睜眼;②語言反應, 5分表示正常交談, 4分表示言語錯亂, 3分表示只能說出(不適當)單詞, 2分表示只能發音, 1分表示無發音;③肢
體運動, 6分表示按吩咐動作, 5分表示對疼痛刺激定位反應, 4分表示對疼痛刺激屈曲反應, 3分表示異常屈曲(去皮層狀態), 2分表示異常伸展(去腦狀態),
1分表示無反應。最高為15分表示意識清楚, ≤8分視為昏迷, 最低為3分。給予患者針刺治療結束前后以及治療完成1療程后均進行評分, 治療結束后進行評分對比。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清醒率比較 試驗組的清醒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從患者的輕重程度來分輕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損傷, 重型顱腦損傷主要是意識障礙, 這一類的患者很多還伴有肢體功能障礙, 包括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表現[5]。顱腦損傷從患者的輕重程度來分輕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損傷, 其中重型顱腦損傷主要是指患者的意識障礙用格拉斯哥評分在6~8分, 其中這一類患者很多還伴有肢體功能的障礙還包括肢體偏癱、失語等等神經功能缺失的表現[6, 7]。重型顱腦損傷可發生的后遺癥較多, 比如腦外傷后失語:患者無法正常的言語表達, 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差, 對于常見的簡單詞匯難以理解;腦外傷后失認:認知能力下降, 智力下降。大多數腦外傷術后患者可出現癡呆的表現[8]。少數患者可表現為性格改變或情緒變動, 如突發性抑郁、淡漠;部分患者腦外傷后可性情大變;腦外傷后功能障礙。重型顱腦損傷主要治療原則為緊急搶救、抗感染、清創、糾正休克及臨床手術。重度顱腦損傷急救護理包括癥狀觀察, 保持呼吸道暢通, 糾正休克;一般護理包括預防顱內感染, 注意保暖, 低溫療法等。
針刺治療的原則是通經絡調氣血[9]。顱腦損傷患者雖然病因不同, 但究其根本, 最根本的病因便是經絡瘀而不通, 因此, 將采用通經絡調氣血作為治療原則以達到醒腦開竅、祛瘀活血、通經活絡的目的[10]。中醫學中講求諸陽之會為頭, 頭又為髓海所在與清陽之府, 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注于頭面。顱腦損傷后導致腦的氣血逆亂, 氣、痰、瘀互結留滯于腦, 血液循環運行障礙, 瘀血阻滯, 腦失所養, 元神失司。通過早期針刺療法可以有效的醒腦開竅、化瘀通絡、詞整腦府氣機、益活血, 能促進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F代研究也證明, 針刺穴位可使針刺產生的興奮通過人神經元到達中間神經元, 可使其釋放神經沖動, 增強神經反射作用, 促進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改善功能;有利于腦血流灌注以及有利于大腦皮質的血液循環和腦組織的攝氧能力的改善, 從而大大的提高其有氧代謝能力, 以加速損傷腦組織的修復和形成新的功能聯系。大量研究表明[7], 腦功能的恢復在前3個月最早期多種手段的康復治療包括針刺治療在內, 可加速腦側支循環的建立, 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成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成代償, 最大限度地發揮腦的可塑性。
綜上所述, 重度顱腦損傷治療應當中加以早期針刺治療, 提高患者的促醒幾率, 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子泉. 早期針刺治療顱腦創傷后肢癱瘓的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 針刺研究, 2019, 44(8):589-593.
[2] 王統海. 早期針刺聯合高壓氧治療顱腦外傷臨床觀察. 光明中醫, 2019, 34(15):2361-2362.
[3] 舒陽. 對重癥監護病房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喚醒護理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9, 17(6):263-265.
[4] 張援蕊. 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監護病房重度顱腦損傷并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3):216-217.
[5] 胡琳琳. 精細化護理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及活動能力的改善效果.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9, 22(6):679-684.
[6] 屈陽, 王再嶺. 通竅活血湯聯合調神止痛針刺法治療顱腦創傷性頭痛56例.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5, 24(3):197-199.
[7] 邱曉偉, 胡群亮, 楊細平, 等. 特效穴針刺法治療顱腦創傷后頑固性呃逆的臨床研究. 山東醫藥, 2013, 53(47):38-39.
[8] 孫洪濤. 亞低溫結合針刺治療創傷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2011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2011:757.
[9] 居興德, 隋宏. 針刺配點刺放血治療顱腦創傷后頭痛38例體會.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6):774.
[10] 馬祎萱, 吳煥成. 十二井穴針刺對顱腦創傷小鼠腦水腫及TGF-β/Smad通路的影響.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9, 36(4):17-20.
[收稿日期:20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