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琳
[摘 要] 國有企業資產評估是資產交易、產權變更的基礎。以國有資產授權單位的角度,從資產評估的概念意義出發,通過回顧國有企業資產評估管理過程,梳理各環節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注意要點,結合日常管理工作的實踐和經驗,提出對授權單位資產評估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希望能對授權單位有效完成資產評估備案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資產;評估;產權交易;授權單位;備案
[中圖分類號] F23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4-0102-02
隨著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深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資產發生變動的經濟行為不斷增加,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是產權交易行為的前提與基礎,有利于保證國有產權變動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在資產評估過程中需要備案管理單位、授權單位實施資產評估管理,對評估行為進行評審把關,把握資產評估的正確方向,保障評估價值的公允性和時效性,以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而促進國有資產產權健康、有序流轉,維護國有資產出資人的合法權益。
本文所稱授權單位是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資產評估備案轉報權限的單位,授權單位常常也是涉及評估的國有資產的產權持有單位。備案管理單位是指有權對資產評估項目審核備案的單位,一般指授權單位的上級單位,本文或稱集團公司。
一、資產評估的意義
資產評估一般涉及評估主體、評估客體、評估依據、評估目的、評估原則、評估價值類型、評估方法、評估假設以及評估基準日等十要素。資產評估是資產交易的基礎和依據,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國有資產產權流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包含以下幾點:
為資產交易提供相應價值標準。資產評估通過對資產的現實或未來收益/市場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為擬交易資產提供相對客觀、公正、合理的價值標準,以供交易參考。
界定并維護各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資產評估能夠公正地界定與評估資產有關的各相關方,從而維護各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
優化資源配置。資產評估是生產要素、資產產權進入交易市場的前提條件,按最優使用原則對資產的價格進行估算,有利于資產的優化配置和組合,從而促進資產在公平合理環境下的有序流動。
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國有企業產權變動的過程中,合理定價是工作的關鍵一環,對國有資產的價值評估則是轉讓定價的根本基礎。因此,公正、客觀的資產評估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環節,是推動國有資產產權流動的前提基礎。
二、授權單位資產評估的管理過程
根據資產評估要求和上級單位流程,授權單位涉及資產評估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資產評估立項階段
授權單位應當組織相關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對擬進行的國有資產交易行為所涉及的國有資產進行價值評估,作為經濟行為的價值參考依據。對于資產評估行為應以正式公文形式上報集團公司立項,在取得集團公司批復同意該資產評估行為的書面文件之后,正式開展資產評估工作。在上報集團公司立項時應說明項目單位的基本情況、項目背景、內部決策程序、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等主要內容。根據要求,授權單位一般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評估,這些中介機構必須是在集團公司評估機構庫內、經過評定認可的機構。
(二)資產評估報告階段
資產評估機構自接受委托之后,首先需明確被評估單位基本情況,深入了解評估范圍內的資產情況,對被評估單位提供的財務經營狀況及盈利預測分析進行復核,最后評定估算確定評估結論,出具可供評審的資產評估報告。在此階段,機構應與委托單位充分溝通,深入了解評估范圍內各項資產的細節,并對被評估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復核,以保證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公允性。
(三)資產評估評審階段
初步完成資產評估報告后,根據集團公司的規定或文件要求,將全套資產評估備案資料報送集團公司評審。授權單位在提交集團公司評審之前應當對備案資料進行初審。對于備案管理單位重點審核的內容,授權單位要自行進行初步審核,以提高備案資料質量和效率,具體包含以下內容:
1.評估報告應當對被評估單位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說明,如實反映被評估單位近三年的財務、資產以及經營狀況。
2.評估報告應清晰、明確地說明本次資產評估的經濟行為目的,以及資產評估行為的相關依據,包括被評估單位的董事會、股東會決策、授權單位/產權持有單位的決策、以及上級單位的批復等。
3.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應包括:經濟狀況、物理存在狀況以及權屬狀況等;評估范圍必須與評估行為依據文件、評估業務委托書等涉及的評估范圍保持完全一致。
4.評估報告應當詳細闡述所選擇的價值類型及其定義。如果選擇市場價值以外的價值類型則應具體說明選擇的理由并自證選取的合理性。
5.評估依據涉及評估行為決策文件、上級批復文件、法律法規、評估準則、資產權屬、取價等方方面面,應在評估報告中一一列示齊備。
6.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應履行評估準則規定的必要評估程序,評估過程必須完整,不得遺漏。
7.評估方法選擇應符合評估準則的相關規定要求,應合理、科學的選取參數。
8.評估結論應涵蓋評估范圍,并與經濟行為評估目的一致適用。對于國有資產轉讓涉及引入外部投資者的項目,應特別注意,兩種以上評估方法的結果應取高值。
9.特別事項說明應對評估資料不完整或經濟行為有瑕疵、產權權屬共有等情形進行詳細披露和說明;對于不宜在報告中披露的,被評估單位或授權單位應通過內部審核論證,形成專項處置意見和結論。
(四)資產評估公示階段
資產評估備案資料上報集團公司,完成集團公司專家評審以及集團主管業務部門審核確認定稿后,授權單位方可啟動資產評估項目公示。
資產評估項目一般由授權單位組織在授權單位、資產評估項目的委托方以及資產占有方等相關單位進行公示。授權單位可根據項目的經濟行為類別以及內容確定項目的公示人員范圍。對于涉及企業或有商業秘密或敏感信息的項目,在內部可公示、可知悉的范圍內予以公示即可,不宜擴大范圍。公示期限應在不少于5個工作日。各方可根據自身實際工作環境選擇不同的發布公示通知的方式,比如:辦公信息系統、日常業務系統平臺、公告通知欄等。公示時應提供紙質版備查資料。
(五)資產評估備案階段
各相關方均完成公示后,將公示報告、公示表及相關附件加蓋公章一并提交授權單位,由授權單位將資產評估項目整體備案資料上報集團公司,備案具體資料包括以下內容:
1.審計報告原件一份(單項資產不涉及);
2.全套資產評估報告原件一份;
3.授權單位資產評估項目審核表;
4.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表一式三份;
5.項目評審答復意見一式一份(授權單位、產權持有單位、被評估單位、審計評估機構加蓋公章,全套資料加蓋授權單位騎縫章);
6.根據項目需要提供土地估價報告、礦權評估報告以及其他引用報告等。
在最后備案階段,對于所有紙介質備案資料認真細致審核后上報,授權單位要對備案資料的質量進行把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關注:
第一,評估報告中中介機構落款、蓋章的地方必須是總部落款、蓋章,不可以用分支機構代替;所有需要簽字的地方必須是親筆簽字,簽名章、授權人簽字均不可以,評估報告全套必須加蓋騎縫章。
第二,評估報告相關附件必須齊全:評估機構和企業營業執照、評估師證書為最新年檢;業務約定書簽字日期完整;權屬證明文件資料完整,特別是車輛行駛證一定為最新年檢;產權承諾書必須為原件;“有關事項說明”、“委托人承諾函”、“被評估單位承諾函”簽字必須為委托方、被評估單位的法定代表人的親筆簽字,不能用簽名章。簽署日期不能早于評估立項批復日期,亦不能晚于評估報告出具日期。
第三,評估明細表要求全套打印,加蓋評估機構公章,放入紙介質評估報告中。
第四,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除了簽章,還必須加上注冊會計師的親筆簽字,簽名章不可以替代。審計報告中被評估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主管會計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簽字均為親筆簽字;報告主表左上角加蓋被評估單位公章。審計報告中介機構落款、蓋章的地方必須是總部落款、蓋章,不可以用分支機構代替。
第五,審計報告為一年一期,均需加蓋騎縫章、附注最后一頁加蓋被評估單位公章。審計報告后附營業執照、會計師證書為最新年檢。
第六,審核意見的答復抬頭為備案管理單位(集團公司),答復意見由授權單位、產權持有單位、被評估單位、審計機構、評估機構、律師、土地機構等相關方共同在簽字頁加蓋公章,同時全套加蓋授權單位騎縫章,提供相關附件應為原件。
第七,資產評估審核表一式一份,需要經辦人、部門負責人以及主管領導親筆簽字,并加蓋公章。審核內容要逐一核實,如審計報告、土地評估等不涉及事項要注明“不涉及”。
第八,資產評估備案表一式三份,要采用A3紙張正反面打印,不能涂抹,不能手寫,評估基準日有效期算頭不算尾。評估備案表涉及的簽字均為親筆簽字,并加蓋產權持有單位或上級單位公章。評估方法要與評估報告中實際使用的方法填報一致,其中評估結果選用的方法放在前面。
第九,資產評估公示要在授權單位、資產評估委托方、產權持有單位公示,不能有遺漏,公示期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結束后將公示公告和相關附件以及公示表一起上報。公示表最后一欄加蓋公示單位公章,并加蓋騎縫章。
三、關于授權單位進行資產評估管理的幾點思考
資產評估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對因國有資產變動而涉及的資產評估進行管理、指揮、協調、監督等工作。國有資產評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進行涉及國有資產產權發生變動的經濟行為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促進國有產權有序流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授權單位是資產評估備案的初審單位,應承擔相應的資產評估管理工作,同時授權單位大多也是產權持有單位,也可能是資產評估委托方,因此授權單位一方面負責審核評估備案資料,把握報告質量,另一方面要與被評估單位和評估機構進行充分溝通,保證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合理性。在資產評估備案過程中授權單位有著起承轉合的作用,根據實踐經驗,授權單位在資產評估備案中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管理:
對資產評估管理涉及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相關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循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單位制度文件要求,保證評估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規范性和嚴謹性,把握備案資料質量,推進備案流程順利進行。
注意評估備案資料的時效性,資產評估報告有效期為一年,授權單位收到評估立項批復之后應合理安排工作計劃,確保自評估基準日起6個月內能將定稿的備案資料報送備案管理單位,為后續的經濟行為留有充足的時間。
嚴格審核備案資料,同時加強與被評估單位和審計、評估等中介機構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及時傳遞集團對于備案資料的具體審核要求,按照要求準備,提升備案資料的準確性和報告質量。
[參考文獻]
[1]朱萍主編.資產評估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12.
[2]朱林.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工作的管理與實踐[J].現代企業,2019.
[3]張振華.探究國有企業資產評估管理方式[J].財會學習,2019.
[4]鄭宇虹.做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的幾點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6.
[5]黃速建.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經濟管理,2014.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