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曦 宋樹理
[摘 要] 中委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不僅能促進委內瑞拉農業的發展與轉型、緩解目前糧食危機,還對中國在國際所主導的“一帶一路”倡議、所貫徹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委內瑞拉具有適合農業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在中委外交、經貿合作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加強中委農業領域合作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 糧食危機;委內瑞拉;農業合作
[中圖分類號] F7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4-0109-02
委內瑞拉曾經是南美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如今卻出現了經濟危機,引起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尤以糧食危機最為嚴重。委內瑞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十分優越,但是長期以來,由于政府對農業的扶持關注不足、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和貨幣貶值等因素,使得委內瑞拉70%以上的農產品依賴進口,基本食品嚴重短缺,民眾食不果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委內瑞拉營養不良人數(3年平均值)從2008-2010年的0.9百萬人增至2016-2018年的6.8百萬人,糧食不足發生率(3年平均值)從2008-2010年的3.1%升至2016-2018年的21.2%。委內瑞拉的農業狀況已陷入低谷。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糧食產量穩定增加,種糧效益不斷提高,農產品種類愈發豐富。在農業和糧食安全方面,中國與南美、非洲國家在農牧林方面合作的成功經驗可供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借鑒。委內瑞拉希望能與中國進行農業合作、得到中國政府的協助。考慮到中國自身在委的利益,中國理應高度關注委內瑞拉的局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加強中委雙方的農業合作。農業合作是中國和委內瑞拉經濟合作重要領域之一,這一領域的合作不僅能促進委內瑞拉農業的發展與轉型、緩解目前糧食危機,還對中國在國際所貫徹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委內瑞拉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貨幣貶值與限價政策,導致市場失靈、供求關系紊亂
導致委內瑞拉市場失靈、供求關系紊亂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國內的惡性通貨膨脹所造成的貨幣貶值。不斷的通貨膨脹使委內瑞拉的貨幣購買力很低,進口糧食比自己生產更便宜使很多人不愿從事農業生產,國內糧食生產成本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二是國內實行嚴格的農產品價格管制,導致市場無法在糧食資源配置中起作用,農產品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嚴重倒掛,農民無心生產。據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委內瑞拉玉米的生產價格從2004年231.3美元/噸增至2014年938.2美元/噸,預估未來會繼續呈上升趨勢。
(二)“荷蘭病”泛濫,政府對農業的扶持關注不足
一是政策扶持不足。由于出口石油獲得的收人在國內收入中占過大比重,導致了非石油行業的嚴重衰落,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2016年通貨膨脹率高達800%;而2019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最高可達344509.5%。二是輕視糧食供給問題。前任總統查韋斯不注重農業發展,80%的國有農耕土地落在委內瑞拉的地主手里,導致國家無法把耕地收回國有,并發給農民耕種,再有國家統收,統定糧價,致使糧食自給化受阻。同時,出售石油換取美元的委內瑞拉并沒有通過以貨幣換糧食的方式來彌補全國50%糧食的空缺。三是重視福利而非生產發展。近年來,因石油給委內瑞拉帶來豐厚的收入,政府對中低收入國民實施福利政策,提供免費的教育、醫療、住房平價商品等優渥待遇,使大多數人不愿從事農業生產。
(三)政局不穩使農業生產積極性差
查韋斯政府時期,實施限價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業生產積極性。同時,委內瑞拉實行直接民主制,政黨將精力集中于政治活動,農民參與政治的熱情也極高,導致農業發展逐步停滯。政局不穩也導致全國農業政策缺乏合理性與持續性。農業政策大多套用了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在實施過程中也未結合實際國情,忽視了本國商品經濟不發達的事實,使得很多以增長為目的,卻忽視貧困化問題的改革措施很難推廣,在經濟發展方面造成了很多負面效應。
(四)農業基礎設施與生產技術落后
委內瑞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優越,但農業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大部分沿用美國政府所修。道路等基礎設施缺乏維護,斷頭路多,汽運是全國主要運輸方式。老舊的水利設施導致農田無法得到有效灌溉。此外,委內瑞拉科研人員缺乏,基本生產資料大多依賴進口,農業生產無法獨立。育種技術、倉儲、物流配送、加工設備等仍存在問題,科研及推廣不足,科技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農業實現主要通過擴大耕地面積、引進種畜等措施實現增長,而科技的增產作用并未得到發揮。
二、我國與委內瑞拉農業合作的潛能分析
(一)政治關系穩定
中委建交后,雙邊高層互訪頻繁,政治外交關系緊密;在國際事務中,中委相互理解,密切合作。2000年9月,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2001年4月17日,中國與委內瑞拉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政府關于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參加巴西與加勒比國家領導會晤,倡導中拉共同構建“建“構建“勒合作新框架,農業被列為六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并同馬杜羅總統共同宣布將中委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18年9月,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訪華,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委雙方要優化創新務實合作,以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為契機,加緊對接、推進落實雙方業已達成的合作共識”。
(二)中委合作越發深入
委內瑞拉是中國在拉美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中委雙邊貿易額多年穩定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底,中國企業對委直接投資存量32.1億美元。近年來我國通過提供貸款支持來幫助委方減輕外匯收入不足造成的財政困難,同時進一步加強雙方金融、能源、科技等領域合作。2014年,我國向拉美地區提供了約220億美元的融資,超過世界銀行和美開行融資總和,其中對委內瑞拉融資約為103億美元,占比最高。
(三)跨國農業合作經驗豐富
我國多樣性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具有成本低、容易學、簡單實用的特點,符合委內瑞拉的實際需要,適合進行推廣和普及。一些中資企業摸索出對外開展農業合作的成功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農業+全產業鏈賦能”模式、“基礎設施項目+農業項目”模式、“政府+電商+家庭農場”模式、“農業示范中心/農業園區+非洲本土企業/科研院所/NGO模式”、“訂單農業”合作模式等,很多可以在委內瑞拉直接應用和推廣。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0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促進農業對外合作。實施優勢農產品貿易促進行動,建立農業對外貿易會商及信息發布制度。推進農業對外合作園區建設,制定支持農業走出去企業加快發展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農業領域外資準入。加大亞非拉等國家農業人才培訓力度,實施農業國際人才培養行動。
三、我國與委內瑞拉農業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中國農業優勢和企業主體作用
充分發揮中國農業優勢和企業主體作用。我國農業地域廣、類型多,在農業模式上可以與很多國家對接合作交流。要充分發揮我國農業的獨特優勢,不斷創新農業國際合作的體制機制和模式,要學會打復雜的“組合拳”。提高沿線國家農業企業與媒體的關注和認識,不斷提高全社會中委農業國際合作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發揮涉農企業主體和媒體的作用,培育和提高企業在更大領域配置農業資源的能力,支持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重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和價值鏈并占據主導地位。
(二)提高農業外資利用水平
在利用中拉發展基金和拉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產品等各類融資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途徑。創新招商活動方式方法,建立農業利用外資項目信息庫,加大對外招商推介力度,優化外商投資導向,引導企業主動投資中委農業合作,提升引資質量和水平。同時,國家需在中委農業合作政策和補貼機制上給予支持,并設立農業保險,有效配合中委兩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對委重大農業項目的開發,擴大農業利用外資規模。
(三)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合作和農業人才培養
加強與國外農業科研機構合作,支持建立聯合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和聯合實驗室,或通過實施重大科技研發聯合項目,推動技術、品種、裝備、標準等研究推廣,開展農業風險管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合作研究,并結合實際將研究結果應用到委內瑞拉農業,推動特色化農業發展。同時需培養優秀的農業人才。一是積極發掘優秀人才,增強優秀人才示范效用;二是制定中委實用農業技術編制工作方案,夯實人才培訓基礎工作;三是加大農業人才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重視農業人才的社會氛圍;四是推動人員交流來往,幫助更多委內瑞拉青年人來到中國優秀農業企業和大學進行交流學習。
(四)加速農業信息交流平臺建設
由中委兩國農業部牽頭,采用政企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打造中委農業信息交流平臺。完善農業信息交流平臺,可以在中委兩國農業數據庫系統的基礎上,建設若干個專業性的農業交流信息數據系統,包括:全球農資監管和政策服務信息系統,農業市場信息系統,農業信貸信息系統,農業作物、化肥、種子信息系統和農業項目推廣和管理信息系統等。同時,中委兩國需擴展網絡覆蓋面積和加速網絡更新速度,不斷發布和把握全球最新農業資訊與最新農業科學技術,更新雙方最新的政策、市場信息、法律法規,以便搶占市場先機,為中委企業及時準確的掌握最新市場動態提供服務,實現境內外農業經濟信息共享。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