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春

【摘 要】 目的:探討急性膽囊炎患者應用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的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膽囊炎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5例,采用傳統膽囊切除術的設為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設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及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71%,P<0.05。觀察組出現2例并發癥,其中1例為膽漏、1例腹腔出血,發生率為5.71%;對照組出現8例并發癥,其中3例為膽漏、2例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2.86%,P<0.05。結論: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創傷小、并發癥少、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是常見的急腹癥,部分患者出現結石阻塞膽囊管,使膽囊內出現細菌性、化學性病變,導致該病發生,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膽囊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部分患者自行使用鎮痛藥物止痛,雖可緩解患者癥狀,但治療效果較差,掩蓋患者真實病情,延誤治療時機,因此對于急性膽囊炎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1-2]。傳統手術方法對患者創傷大,術后康復慢,并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隨著腹腔鏡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部分腹部手術的首選術式。本研究通過對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膽囊炎患者采取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療的急性膽囊炎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存在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經超聲檢查明確診斷急性膽囊炎,并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器質性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平均(57.1±3.4)歲;體質量平均(60.8±8.5)kg;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平均(56.7±3.2)歲;體質量平均(60.5±8.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可比性強。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傳統膽囊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選擇患者平臥位,對患者右肋下緣進行切口,觀察患者腹腔情況,分辨三角區結構,之后將膽囊充分暴露,并游離后切除,給予電凝進行止血,采取0.9%的氯化鈉溶液對腹腔進行沖洗,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組給予患者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選擇患者仰臥位,三孔位置為劍突、右肋下緣及臍周,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壓力控制在1.73~1.99kpa,將腹腔鏡置入,對腹腔具體情況進行探查,觀察膽囊位置、大小等,了解膽囊三角區結構,充分暴露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并采取夾閉、離斷處理,將膽囊切除,術中充分止血;將腹腔鏡退出,排空二氧化碳后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及并發癥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針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癥狀改善情況及各項檢查結果對手術效果進行評價。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指標。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完全消失,經超聲及CT檢查無異常情況;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仍然存在,甚至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兩組在研究中所得數據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28例(80%)、有效6例(17.14%)、無效1例(2.86%),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顯效19例(54.29%)、有效11例(31.43%)、無效5例(14.29%),總有效率為85.71%;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2.3 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出現2例并發癥,其中1例為膽漏、1例腹腔出血,發生率為5.71%;對照組出現8例并發癥,其中3例為膽漏、2例腹腔出血、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發生率為22.86%;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為臨床常見急腹癥,部分患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部分患者疼痛延伸到肩部和背部;其誘發因素和不良飲食習慣及過度勞累等有關。該病變化快,不及時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對于部分早期單純性急性膽囊炎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療,而對于合并膽囊結石或較為嚴重的急性膽囊炎應及時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具有一定效果,但對患者的損傷較大,在術后易出現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并發癥,同時術中視野不夠清晰,易對患者周圍臟器造成損傷;而手術不徹底可導致粘連發生。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特點為對患者傷害小,促進患者康復,同時術后并發癥少,得到患者的認可。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是在患者腹部相應位置進行三個小切口,通過導管插入腹膜腔,并將膽囊切除[4-5]。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具有明顯優勢,已成為臨床首選術式,但在手術時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把握手術時機,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結果顯示,觀察組各手術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71%,P<0.05。觀察組發生率為5.71%;對照組發生率為22.86%,P<0.05。體現出腹腔鏡下三孔法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縮短康復時間。
參考文獻
[1] 陳守生,盛武平,蔣青,等.經后三角入路刮吸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體會[J].江西醫藥,2013,48(01):29-30.
[2] 劉輝.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膽囊炎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3,(20):11-12.
[3] 楊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2):2844-2845.
[4] 桑暢野,王燕鵬.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伴膽囊頸部結石嵌頓的急性膽囊炎的臨床體會[J].醫學研究雜志,2015,44(09):149-151.
[5] 趙雪勤.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