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艷香 逄曉英 薛飛揚


【摘 要】目的:觀察護理呼吸危重癥患者時護理風險管理應用的效果。方法:將醫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治療的100例呼吸危重癥患者作為護理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例數均等。觀察組使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通過比較兩組護理后患者呼吸頻率、心理、pH值,分析兩組的干預效果,并綜合兩組護理期間意外事件、護理治療糾紛、非計劃性拔管等,分析兩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心理、呼吸頻率、護理事件、干預效果和患者滿意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呼吸科危重癥患者進行干預時,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增加患者認可。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呼吸科;危重癥患者
受外界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近年來,呼吸危重癥數量增加,常見表現有咳嗽、呼吸困難、氣急和咳痰等現象,高齡患者通常更為嚴重,甚至容易引發生命危險[1]。因此,呼吸危重癥護理成為重要研究課題,而醫院為強化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開始實施現代化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醫院呼吸科100例危重癥患者作為風險管理對象,使用隨機分配方式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均為5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25~77歲。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為28~76歲。兩組患者基礎信息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呼吸危重癥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式,提醒患者規律飲食,向其普及相關教育知識等。
1.2.2 觀察組 1)以護士長為主導,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明確分工,合理分配任務,主動承擔相應責任,保證護理工作有序推進。管理中,應每日進行工作總結,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和患者病情狀況,制定針對性干預護理計劃,如制定監測設備、儀器故障和意外事故防御方案,危重癥患者突發死亡預案等,并編制成冊,讓小組人員熟記、掌握,有效應對緊急事件[2]。2)加強對患者病情監控與管理,準確評估患者狀況,如出現異常現象,及時通知主治醫師進行處理。3)加強對護理人員干預效果的監督,保證其可以結合患者病癥實施有效管理。監督內容包括對風險管理基礎理論、管理重點、方式方案和護理技術的掌握。定期對護理人員實施素質能力培訓,針對其工作能力、責任心和護理知識掌握等進行教育。4)積極落實風險防御計劃,要求護理人員可以進行靈活運用,及時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調整,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緊急處理[3]。
1.3 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的墜床、窒息和跌倒等意外發生率,以及非計劃性拔管、醫護糾紛發生率等,并結合觀察組和對照組病患心率、呼吸頻率和pH值,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4]。而護理效果根據風險時有發生、很少出現以及幾乎沒有,分為無效、有效和顯效,確定總有效率。利用醫院自制調查表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回訪,將結果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三個層次,其中,滿意和較滿意為總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收集的統計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規律,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則以率(%)表示,分別以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數據計算、驗證。兩組間資料比較,若P<0.05,則證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意外、非計劃性拔管和護理糾紛狀況
對兩組護理中出現的負面護理狀況進行比較,觀察組事件發生率為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0%,觀察組護理工作開展更加順利,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呼吸狀況
觀察兩組護理后患者呼吸狀況,通過心率、pH值和呼吸頻率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前者采取的護理方式下患者的呼吸狀況更好,經計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管理后效果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種干預方式護理下的整體有效率,前者高于后者,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管理中增加風險護理管理治療效果更加顯著。見表3。
2.4 兩組患者滿意狀況
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觀察組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受近些年來空氣質量的影響,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給人們帶來生命威脅,也增加了護理的難度和風險。醫院為提高呼吸危重癥患者治療水平,已經開始實施風險管理護理[5]。
本次主要對風險管理護理和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關注治療期間的風險,可以更好地處理醫患糾紛、意外事件等問題,保證患者呼吸效果,護理有效率可提升至96.0%,使患者呼吸頻率、心理和pH值等都處于正常范圍。同時可以將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提升至96.0%,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滿意度更高。
總之,在呼吸危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方式進行干預,既可以減少病愈影響因素,提高治愈速度,又可以改善患者呼吸效果,增加其滿意度,相較于常規護理方式,風險管理效果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 王小英.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7,(21):122-124.
[2] 于潔,郭振剛.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81):197.
[3] 韋紅泉,黃英華,潘婉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7,(13):138-140.
[4] 夏雙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7,(05):161,166.
[5] 胡藍月,袁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40):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