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雙秀
摘要: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進行分析,總結信息化管理工作建設的重要性,分析當前信息化管理中面臨的問題,構建完善性的企業信息化戰略管理框架,增強企業信息系統使用的安全性,為企業的信息化發展以及創新管理方案的落實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管理;戰略框架;成熟度模型
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通過信息化管理方案的構建,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律及信息化的建設狀況,構建完善性的信息監測以及信息評價體系,增強企業信息管理及保護的價值,推動建筑企業的穩步進行。但是,在一些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中,存在著對信息認識程度不足以及信息化管理方案不完善的問題,這些現象會影響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無法滿足企業的穩步發展需求。因此,在當前企業發展中,信息化管理及維護人員需要總結以往經驗,通過企業信息化IT治理、信息規劃以及信息預算監督等,保證各項工作的穩步進行,以推動企業的穩步發展。
一、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戰略框架
企業信息化管理中,通過戰略框架的整合,企業管理者會按照企業信息化的管理特點,優化企業的管理方案,及時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引導信息維護人員按照戰略性管理目標、需求管理內容以及規劃性的管理體系等,確定信息化的網絡安全維護部門。第一,在戰略性管理中,需要按照企業戰略的一致性、信息化內容,構建信息化的處理方案,為企業提供戰略導圖。第二,在需求管理中,通過業務運作需求以及管理機制的整合,可以規范企業信息的管理體系,并達到約束企業業務整合及服務的目的;第三,在規劃管理中,會按照企業戰略框架,構建信息化的業務管理體系,維護企業信息的安全性,保證各項信息管理工作的穩步進行,充分滿足企業的穩步發展需求[1]。
二、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結合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特點,信息管理者需要結合信息化管理戰略框架的特點,細化成熟模型的等級。一般情況下,在企業信息化成熟模型等級劃分中應該做到:第一,初始等級。根據企業信息化運行狀況,這一等級主要是指沒有計算機管理的企業,員工在具體的工作中,缺少對IT專業知識的認識,在企業信息管理中,主要利用傳統的管理理念,導致企業在運行中出現信息孤島現象。第二,入門級。對于這一等級,作為企業成熟模型發展的基礎,企業項目人員認識到信息化的管理優勢,并按照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內容,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規劃,逐漸形成完整性的局域網絡,滿足部門的自動化信息處理需求。第三,技術系統級。根據企業的運行特點,在信息化的數據管理中,通過技術系統級管理的設定,可以支持業務運作部門以及企業的信息化管理狀態,組建IT集成系統以及企業戰略化的信息規劃系統,提高企業各項信息服務的效率,并為企業信息驅動以及企業業務的整合提供參考,展現IT技術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使用價值。而且,在該級別的系統中,意味著企業實現了信息化的業務建設,同時也展現了集成管理的優勢。第四,IT服務級。針對這一服務級別,主要是將企業戰略業務作為目標,按照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設定IT系統、服務項目以及獨立性的網絡信息中心,充分展現信息資源管理以及技術運用的價值。對于企業的信息服務人員,在具體的信息管理中,通過信息化建設以及戰略化運行模式的融合,可以提高企業信息化的集成水平,增強企業的內在動力,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以及數據化管理提供支持。第五,在戰略化管理級別中,其作為企業信息化管理戰略框架的核心,通過信息化建設以及跨企業的業務建立,會充分展現企業信息化資源整合的優勢,逐漸形成戰略化的企業管理職能,有效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成熟模型等級設定及信息管理的價值[2]。
三、企業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特點,在以往的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企業員工對信息化管理認識不足。企業信息化管理中,改變了以往的企業管理模式,員工在這種環境下難以及時、主動的了解信息化管理內容,導致信息化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同時也為企業信息化工作整合及創新發展帶來限制。第二,企業信息化管理軟件無法與企業具體管理工作融合。由于企業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實中,存在著軟件管理內容混亂的問題,雖然在具體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融入了信息系統,但是整個程序不能與企業管理相適應,為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實帶來限制。第三,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缺少安全性。根據以往的經驗,企業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著數據安全隱患問題,如,信息化管理資源丟失、資源化無法運轉以及企業非常工作無法穩步進行等,這些現象若不能及時解決,會影響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嚴重的導致信息資源丟失,為企業的長期、穩定運行帶來限制[3]。
四、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創新信息化管理方案
對于企業的信息化項目管理人員,需要針對企業信息化的管理特點,仔細分析企業戰略框架,利用企業成熟度模型,創新信息化的管理體系。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信息化風險管理的內容,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增強企業資產管理的價值,為企業風險管理以及資產價值的提升提供參考。而且,企業在信息化的項目管理中,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水平,通過信息化管理風險以及創新方案的構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展現企業風險識別、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應對的價值,保證企業各項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降低企業信息管理中的安全隱患[4]。
(二)落實企業信息化管理基礎
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企業管理者應該結合企業發展狀況,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通過網絡基礎設備、網絡安全維護以及風險控制系統的構建,增強企業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展現企業信息管理以及企業創新的優勢。而且,在企業信息庫構建中,信息維護人員也應該設定一體化的信息技術平臺,通過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管理和集成設定,支持并指導各業務部門和所屬單位建立信息化的服務工作,并針對公司的運行特點,創新網絡化的建設、運維及采購、管理方案,整合信息化的維護及考評機制,展現企業信息化的管理優勢[5]。
(三)及時調整企業管理策略
根據企業的運行特點,在信息化管理方案落實中,企業信息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管理策略,以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提供支持。而且,企業也需要及時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通過會計信息的調整以及戰略化風險的整合,創新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以更好的調整企業的戰略化發展方向,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滿足企業的經濟運行需求。
(四)組建專業的信息化人才隊伍
伴隨企業的信息化發展,為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信息化人才隊伍的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專業型信息人才培養中,企業需要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到專業培訓之中,企業員工通過信息知識講座、信息知識大賽的參與,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展現企業風險管理及控制的價值,為企業的信息化運行提供支持。而且,在企業文化實力提升中,企業管理者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通過專業化人才隊伍的構建以及企業軟實力的提升,引導員工按照企業的發展特點,提升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避免企業信息化發展中風險因素的出現,有效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6]。
五、結束語
結合企業運行及發展特點,在信息化的管理中,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信息化管理的戰略框架,改變以往單一性的管理模式,創新企業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以保證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穩步進行,充分展現企業安全、穩步運行的需求,為企業的信息化發展以及穩步運行提供支持。而且,企業信息維護者也應該結合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戰略框架與成熟度模型特點,通過信息化管理方案的構建、信息化管理設備的融入、企業管理策略的調整等,為企業營造信息化的發展環境,以滿足企業的創新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慧, 王娟.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三維評價模型研究[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2):81-87.
[2] 王洪艷, 朱曉楠. 企業信息化成熟度評價體系構建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 18(24):89-90.
[3] 魏穎昊, 蔣曉天, 歐寶珠,等. 政府績效管理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8,(05):195-201.
[4] 胡波, 蘇凱, 吉小恒. 成熟度模型在電網企業主數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安全, 2013(12):40-45.
[5] 李科峰. ERP:現代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7(7):14-14.
[6] 曾嵐. 探討企業信息化環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及運作機制[J]. 人力資源管理, 2017(10):64-65.